陈益峰:黄蛇赶蛤,陈氏六品老祖坟区域
文/陈益峰
前一段时间,前往深山里研究我们石柱陈氏的一支祖坟。
石柱陈氏为土司世袭家族,南宋建炎三年,至清朝康熙年间,一直世袭石柱宣慰司宣慰使同知(正四品),后来分为十八房人。
各房人自己卜选宝地下葬,本次谈的祖坟为十五房的一个祖坟,喝形:黄蛇赶蛤,下葬后后人出现一个正六品官贵(清廷诰封修职郎)。
同行考察的有徒弟邓习红和姬常勇等。
鸟瞰陈氏祖坟的来龙,山下堂局展开,四周砂峰卫固,中间聚窝,龙脉腰部带着水泡般的星体,结穴就在附近
鸟瞰陈氏祖坟,蛇形下脉,龙从祖山起势,经过剥换,过峡顿跌,形体转换,脱胎换骨,开始结穴
鸟瞰蛇形下脉,真龙也要经过分脉、过峡剥换、束气等不断起伏,将煞气脱掉,由粗老变得细嫩
侧看银锭狭入首
侧看蛇头结穴,山峰星体端正,展肩开面,落脉优美,真龙经千百里行度,到此落脉结穴
此龙发自方斗山,来龙大断出帐,度峡连起高峰,卓拔飞扬,形势雄伟。半路转身行龙,星峰起伏,成回龙的态势,杨柳枝行龙,边缓边急。
将要入局,侧面闪出大枝一根,祖山两侧宏开阔帐,穿心出脉,气脉兴旺,形如生蛇,奔落下来。连起数峰而耸拔不凡,辞楼下殿而磊落,迭云集蚁而缤纷,正穿正出,中起中落,夹护拱照,气象轩昂,枝叶蕃衍,步骤活动。龙身左右扭动,起起伏伏,星峰端正秀丽,跌而再起,起而再跌,蜂腰鹤膝,形如生蛇下山。
最后大断束咽,银锭穿田过峡,再次起顶,形如生蛇头部,微微抬起,陈氏祖坟在黄蛇的头顶的位置。此地生气在山顶聚集,宜缩脉受穴,在山顶葬之,如人之百会穴。
此地四山高峻环抱,本山低缠而脉短,打开百会凑紧盖,送拂顶斗脉葬坟,乘接生气。左右四兽齐备,站在穴位,并不孤露,穴后跌断复起,束咽清真,龙真穴的。
侧看墓穴,束咽起顶结穴,过峡峡象人的喉咙,是龙的真气聚泄的地方
侧看蛇形地结穴,龙脉起起伏伏,弯弯曲曲,或小或大,形如蛇行一样左右摆动,有时突然变小,又突然变大,到头鼓包结穴
侧看蛇形地结穴,龙脉前呼后拥,生动活泼,草木葱郁,活灵活现
侧看蛇形地结穴,龙从后撞辈入首,顶对来脉结穴
侧看蛇形地结穴,远龙来得并不出奇,但是将要入首几节,近穴时剥变为好龙,造就了陈氏的六品官贵。但年代久了,行到后龙位置,龙气不接即败,陈氏富贵没有长久,现在全部沦落为普通百姓
侧看蛇形地结穴,未论千里来龙,但看到头融结。此地入首清真,龙真穴的
正看陈氏一世祖陈治乐的墓碑
侧看陈氏一世祖陈治乐的墓碑
侧看陈氏一世祖陈治乐的墓碑
背后看陈氏一世祖陈治乐的墓
丁龙入首,穴立午山子向正针,穴前大河左水倒右,申水来,走辰口。远处朝山星峰不明显。穴前有余气拱起,形如蛤蟆,喝形:黄蛇赶蛤穴。
此支人的一世祖陈治乐,下葬蛇头上。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等下葬在七寸的位置。陈氏后人人丁兴旺,单辈男丁四五十个,其中维字辈的陈维大先生,被朝廷诰封的正六品修职郎,其夫人马氏被朝廷诰封为安人。
石柱土司家族陈氏的辈分不乱,与外地陈氏完全不一样,辈分分别是:
兴绍伯极宗, 国思治胤蕃,
才美维家之珍,世益以德绳 。
治字辈一世祖下葬后,第六辈子孙陈维大,被朝廷诰封正六品修职郎,当地人称陈老爷。
侧看陈氏祖坟,此支陈氏的一世祖下葬在蛇头位置,后辈人下葬在七寸位置
侧看陈氏祖坟,形如覆金,其巅可富
侧看陈氏祖坟,高山连起三珠,尽突结穴,突面圆平,破突扦穴
侧看陈氏祖坟,后顶来脉,前据唇毡,左右交会,大河横绕
侧看陈氏祖坟,高山结突穴,外侧龙虎包裹,藏风聚气
侧看陈氏祖坟,起突之穴,灵光凝聚于中,余气弥漫于外
侧看陈氏祖坟,穴星突而圆,顶部平坦微微开窝结穴
侧看陈氏祖坟,高山腰部结穴
侧看陈氏祖坟,连起数峰而耸拔不凡,辞楼下殿而磊落
侧看陈氏祖坟,高山地区,星峰模糊,龙脉笨蠢,与教科书理论完全不一样,很多先生来高山点穴,两眼一抹黑
传统文化,都有玄幻模糊的一面,其规律性是若有若无,似存非存,所以我们需要保持更加理性的态度,来研究地理,抛弃易学地理的忽悠,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地理学。
自然界的地形,千变万化,有高山、丘陵、平原、高岗、平洋、石山、土山、石谷子、乱石岗、乱石滩等等,每一种地形的龙法、穴法,千变万化,每一个发坟的样子,都不一样,穴法至少上千种。每个地方的发坟,都有一定的规律特征,这些东西,不是地理先生可以自己发明创造的。
所以那些只会一招点穴的人,出门看风水,只会害人害己。一般的地理先生,如果有点水平,顶多对本地的地形特征有一些专业的理解,知道哪些位置大概容易有好的穴位。一旦去了外地看风水,两眼一抹黑,多是骗人忽悠而已。他们去外地点的地,常常是自己发明创造的穴法。
笔者就经历过一个南方著名大师,来重庆石柱寻龙点穴,见到石柱的地形,他彻底崩溃了,哀叹石柱没有好地。石柱的地形,与书本上说的完全相反,龙脉都没有力量,星峰没有一个成形的,气脉都是粗蠢顽笨,穴位没有一个清晰的,水口没有清晰的,寻龙点穴、消砂纳水等等,所有理论都使不上劲。
最后他的结论:就是石柱这样的地方是不出人才的。实际上,他是属于典型的、书本派、土风水师。
试问全国哪个地方不出人才?石柱县每年考上的一本大学生几百人,每年考上的清-华-大学生都有四五人,建国以来,出现的处级以上的干部上千人,厅级以上干部上百人。
地理研究无止境,正是峦头的不断变化,各地发坟的穴位特征差异太大,所以笔者需要继续保持更加慎重的态度、更加谦虚的精神,实地考察研究各地的墓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