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事|谈谈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你好,我是奋进青年。
每天天还没亮,我就会早早的在南门十字路口等待上班的通勤车。今天也不例外,六年四十左右我就已经到了通勤点。看着像我一样早起,匆匆忙忙行走在大街上的中小学生,同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娃苦呢,每天早起晚睡,作业量大的惊人,估计他们的压力也不小。”
同事的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的说了出来,但语气当中多多少少含着一点辛酸。他的孩子年纪也不大,每天在上班之前他会先送孩子去学校,可能看着马路上的学生,他想到了自己孩子的辛苦,难免有些心疼。
我知道,这不是做父母的太过于疼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当今社会的教育赋予给家长和孩子的一种无奈。我的身边、包括我接触过的好多人,除了每日为生活奔波之外,还要操心孩子的教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受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让孩子学习知识了,而变成了父母和孩子共同的负担。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说说我对当今教育现象的一些见解。我认为现如今的教育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的现象。
一、义务教育负担太重,高等教育反而成了苦尽甘来的享受。
自打我上学起,耳边经常会出现诸如“你现在好好努力学习,长大了就不用这么辛苦了”、“现在你牺牲玩儿的时间学习,上了大学你想怎么玩儿都可以”之类的声音。我认为,这不是家长、老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而是诱导。以画饼的方式诱导孩子学习,短期可以减轻老师和父母的负担,但往往这种从小给孩子灌输的“先苦后甜”的思想最终成了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诱导下辛辛苦苦努力学习,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但后来却发现大学并不像所有人说的,是学生的天堂,于是从内心深处怀疑受教育的必要性。面对大学更激烈的学习竞争,有一部分人还未准备好,便已被残酷的竞争淘汰。有些大学生就是这样,本想着经历了义务教育多年的辛苦学习,可以在大学好好打打游戏、逛逛网吧、睡睡懒觉了,但就在享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已挂科n多门,还没醒悟过来就被其他人狠狠甩在了身后,最终不是休学就是毕不了业。
我觉得上述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重心不明确造成的。回过头来看,现在的中小学生每天朝七晚十的学习,何其的努力,但为什么最终走向社会却没造就出可用之才。我认为还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给孩子身上压的担子太重,高等教育反而太轻松。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教育弊端,如果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将会产生我们无法预测的严重后果。
二、中考没考好怎么就不能补习了?
我之前一直以为只有我们县里的学生不让中考不如意的学生补习,后来发现,大多数地方都是这样。为什么不让初三毕业的学生补习?这让我很难理解,难道仅仅是因为电子学籍的限制和占用教育资源吗?
我觉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化人,而不是设各种条条框框,即使要设置,也要设的合理一些吧。每年参加中考的都是些十五六岁的孩子,他们还没够到我们所说的成年人的标准,各种价值观念在他们那里还未扎根,但中考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一次,如果考不好就会被送进中职院校或者选择辍学。你说这对于未成年的他们来说公平吗?反而是成年后的高考,一次考不上可以考n多次。
选择辍学走向社会的那部分人肯定会承受社会给他们的压力,而走进中职院校的那部分人又会怎样呢?说起中职院校,不是我看不起,而是整个社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样一个群体。你说把孩子送进一个被另眼看待的学校,还会有多大发展?身边经常有这样一些孩子,中考没考上就上了职业学院,家长以为他们到了那里就会努力学习,谁成想,年纪轻轻的他们早早学会了抽烟、打架、化妆、逛酒吧等等。不是他们天生就想这样,而是这类院校的风气让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的他们变成了我们经常所说的“问题少年”。当然了,也有些孩子会好好学习,为自己的将来努力奋斗。
三、是孩子接受教育,而不是家长的再教育
每个人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谈起教育,我们不得不说说家校关系。长期以来,老师授业解惑责无旁贷;学生尊师重道天经地义。但往往会有个别现象的出现让和睦的家校关系不再和睦。
为了加强家校沟通,有些老师把批作业、打扫教室的任务果断摊派到了家长的头上;有些老师在公共群里批评指责某某某家长;还有些甚至以家长得罪老师为由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诸如此类的问题屡见不鲜,我想这种问题的原因到底出在了哪里?
家校沟通,共同促进孩子学习成长,无可厚非,但最终却弄得事与愿违。我想有些从事教育的人确实该反省反省了。家校沟通的出发点没错,但实施方法能否改变?我们要搞清楚,是孩子接受老师的教育,而不是老师对家长的再教育。
总之,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改正。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