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这个系统的简直是恶魔!”丨葡萄语录

言论,是业界生态最原生的反映。游戏葡萄于每周末推出“葡萄语录”,蠡测业内百态,臧否各色人物,将互联网有触感、接地气的一面呈现给诸位读者。文/Master1. “什么玩意儿,民科入侵游戏界了?”这周,葡萄君在网上看到一位玩家提问,说自己有个游戏创意,做好了就是3A游戏,询问如何才能实现。随后,他洋洋洒洒写出了自己设计的游戏世界观,被业内人士们怼得体无完肤。

葡萄吐槽这位少年的提问,给我一种强烈的“国足球迷”的既视感。什么意思呢?针对国足“不举”的现状,历来都有很多球迷提建议,有人说要从解放军里面选拔球员踢球,才不会踢得像一盘散沙;有人说要让国足去青藏高原集训,加大肺活量才能跑得更持久;还有人说要给输球定罪,踢输了就判刑,肯定人人拼命……无知却很有热情,就是所谓“民科”了。这类人一旦掌权,破坏性极大。如果这位少年有钱,我能想象他会像我老家的煤老板那样,找到大学教授说:“我构思了一个永动机,我给你100万,你给我设计一下。”2. “把日本动画搬上少儿频道会怎样?”近来看到知乎上有个问题,“如果把日本动画搬上少儿频道会怎样?”这里的日本动画,并非指B站上的那些岛国番剧,而是80后、90后童年时在电视上看到的译制片,比如龙珠、圣斗士、猫眼三姐妹、魔卡少女樱、光能勇士、四驱兄弟、中华小当家、足球小子、灌篮高手、神龙斗士、铁甲小宝、宇宙骑士……在荧屏上只有"喜羊羊"和"熊出没"的时代,这些舶来品如果走上了荧屏,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要我说,届时一定会有大量的家长举报电视台给孩子传播“不健康”的内容。比如,"猫眼三姐妹"衣着暴露,教坏小孩子:

"灌篮高手"有校园暴力,教坏小孩子:

"中华小当家"宣扬早恋,教坏小孩子:

“龙珠”就更不行了,既暴力,又色情,还有早恋……

葡萄吐槽回顾童年看过的动画,有时能翻出一些旧梗来,笑到不能自抑:

3. “这个江湖怎么一股伦理本子的气息?”游戏《太吾绘卷》有个特色功能,可以自动生成人物的经历——而这正是“太吾”的精华所在。明明所有的故事都是自动生成的,但你自己一解读,一脑补,就仿佛能嗅到里面那股荡气回肠的江湖味。

(这是一个女弟子热恋师父,却被师父一次次下毒杀害的故事)正因为是自动生成,所以各类身份、年龄、性别不同的角色,经过排列组合,就能演绎出人间罕有的情节。有玩家说,玩几个小时的“太吾”所经历的事,足够岛国拍3部小电影了。

葡萄吐槽游戏里各种NTR非常多,当自己被绿的时候代入感还蛮强的。

4. “想出这个系统的简直是恶魔!”重庆有一位母亲,手机上装着一个名为“一起小学学生”的APP,是学校老师指定安装的,孩子用它来完成家庭作业。有一天晚上,母亲发现不对劲,孩子用自己的手机写完家庭作业后,手机有些发烫。经过详细调查,家长发现了不得了的事情,这个貌似用来完成作业的APP里面竟“暗藏游戏”,首页入口“成长世界”,里面有“地心冒险”等多个小游戏。这位母亲的儿子,在“地心冒险”游戏中贡献排名第一。

不仅如此,App里还有“氪金学习”、“10连抽题”、“成就系统”、“学习商城”等要素……

在应用商店的评论区,有近四成的用户给了差评,理由听起来有些讽刺:“过于氪金”。玩家们吐槽道:“如果抽到特别特别难的题算是SSR吗?”“很想上去抽卡,拜托了!”“不要逼我学习成瘾啊!”葡萄吐槽这则新闻容易让人误会,以为只要把“十连抽”、“PVP”、“公会”等这些“游戏化”的设计搬进去,自然而然就能吸引小朋友来玩。其实类似的套路,早在“金山打字游戏”的时代就有过了,并没有什么卵用。我们喜欢的是游戏,而不是伪装成游戏的什么东西。倒是玩家的评论让我想起了从事公务员的一段往事。有一天领导问我,怎么才能让他办的机关报被年轻人喜欢。我建议运营微信公号,被领导驳斥:“不入流”,“不懂行业大势”,“微信迟早是要倒闭的”。最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把报纸扫描成pdf版本,上传到网上去,让人们下载观看。他的原话是:“你们年轻人不是喜欢上网吗?我把报纸传到网上去,你们就喜欢了。”后来我就离职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