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汗下论

钱氏论痘疮。发散利下皆不可妄。又曰。非微汗则表不解。非微下则里不解。言表热方炽。痘点未见之先。或外感寒邪。约束腠理。痘因出不快。此当微汗之。令阴阳和。营卫通。俾痘易出。而毒易解。若原无闭塞不快而妄汗之。则成表虚痒塌斑烂之患也。如痘出时。烦热谵语。喘胀便秘。此毒蓄于肠胃之间。当微下之。但脏腑疏通。陈 涤去。气血和平。而毒易升发。若原无里实壅热而妄下之。则元气下陷。致变灰白虚脱之证矣。张涵高曰。余治血热毒壅便结之证。每用凉膈散下之。百不失一。

(0)

相关推荐

  • 一切肿毒传世单方

    一切肿毒传世单方

  • 【出汗也不一定是在排毒,这四种汗要注意】...

    [出汗也不一定是在排毒,这四种汗要注意] 1. 阴汗.大腿内侧近阴处经常汗多,潮湿,多是肾阳虚,或肝胆湿热. 2. 自汗.哪怕不动,天气不热也会出汗,一动起来就出大汗,多是阳虚或者气虚. 3. 盗汗. ...

  • 古代养生秘诀《 十忌》

    十忌 1.忌早起科头:早多风露之气,科头则寒邪入脑,故忌之.(科头,谓不戴帽子) 2.忌阴室贪凉:无阳照之室,阴气重,伤人,故忌之. 3.忌湿地久坐:潮湿气主生疮毒,故忌之. 4.忌冷着汗衣:汗衣湿后 ...

  • 《张氏医通》下血门

    泻青丸 治肝经实热.大便不通.肠风便血.阴汗燥臭. 当归 川芎 栀子(炒黑) 大黄 羌活 防风 草龙胆(等分) 滴水为丸.空心茶清下.七八十丸至百丸. 脏连丸 治大便下血正赤.日久不止.若血色晦淡者禁 ...

  • 《张氏医通》汗

    (汗出不治 盗汗 头汗 手足汗 阴汗 半身汗出) 经云.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 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

  • 《张氏医通》汗出

    痘疮多汗.则津液外泄.或未浆.或既靥.并宜保元汤加养血药.然又有面赤发渴.汗出不及腰者.皆胃热肾虚.四君子汤去术易麦冬.下六味丸.若面赤作渴.手足心热.大便坚者.肠胃实热也.泻黄散.若初起发热时.自汗 ...

  • 《张氏医通》汗门

    素问泽术麋衔散 治酒风汗出如浴.恶风短气. 泽泻 术(各十分) 麋衔(五分) 上三味.合为散.以三指撮.水煎.为后饭(后饭者.先服药而后饭也) 当归六黄汤(伊芳尹三黄汤下) 黄 建中汤(桂枝汤下) 附 ...

  • 《张氏医通》:酒客辈多湿热人,兼房劳汗出...

    <张氏医通>:酒客辈多湿热人,兼房劳汗出中风,下体多汗,不能劳,衣常濡,口干善渴,十全大补加熟附.防风.黄柏.泽泻. 虽然这一条被列入中风门,但是所描述的病状,男科当中尤其多见.经常饮酒, ...

  • 《张氏医通》

    痿(痿厥) 素问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 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 ...

  • 眩晕汇解:《张氏医通》

    <张氏医通>论曰: 经曰:因于风,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内经论眩,皆属于木,属上虚:仲景论眩以痰饮为先:丹溪论眩,兼于补虚治痰降火:戴复庵云,有头风证,耳内常鸣头,上如有鸟雀啾啾 ...

  • 张氏医通。麻木。两脚麻木。十指麻木。痹(附麻木、痒、鹤膝风)

    麻木 麻木 证名.肌肤感觉障碍.麻,肌肤蚁走感,或如触电感:木,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由气血俱虚,经脉失于濡养,或气血凝滞,经络失畅,或寒湿痰瘀留阻脉络所致.<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q ...

  • 张氏医通益仁堂第六届冬病夏治文化节

    张氏医通简介 张氏医通益仁堂三百多年来的祖训:"行大医者,行天下" 张氏医通益仁堂始于1715年,是清代大医学家张璐第三子张以柔创办的 文革时期遭到迫害 2016年张氏医通的第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