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章:不写生无法创作现代山水画

◀春山云起陈金章

■云山初晓

■贡唐嘉木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现年92岁的著名画家陈金章虽然走路偶有蹒跚,需要拐杖借力,但当他拿起拐杖告诉收藏周刊记者说,自己的手一点也不抖时,似乎明白了他的作品为何仍能刻画得如此细致,当然,他说还有另一个原因,前些年白内障清除之后,现在画画也不需要戴眼镜,“我现在眼睛不花,手不抖,要创作更多的作品。”

全部记在心里 才能画得深入

日前,收藏周刊记者到陈金章先生的住处,他提前虚掩着门,推开铁门,经过一个小花园,进入他的画室。见到众人一来,正打瞌睡的陈金章先生突然精神起来,招呼大家一一坐下。

“今年算是很丰收了,画了几张好画,画了两幅千年荔枝树。”陈金章先生一边说,一边走到一个角落拿出几幅画走过来,“92岁的人,还能这样画画,不容易啊,你知道吗,你以为很容易……”他左手撑着拐杖,右手拍着记者的肩膀说。

两幅《贡唐嘉木》表现千年荔枝树的作品现场挂起时,众人纷纷惊叹其构图之独到,用笔之精细,显然,陈金章先生对这两幅画的效果是非常满意的,他说,要把两棵千年荔枝树当肖像画,要把时间的沧桑和历史厚度画出来。“我从不通过拍照收集素材,而是全部记在心里,这样画的画才会深入。”

能有新的刺激 可以有新的尝试

其中一幅画是描写一个仅剩巨大荔枝树头外壳,树干早已被风化得空心,尽管如此,树头的周边仍有不少长满叶芽的树干,通过这样一幅画,似乎可以体会到画家对顽强生命之讴歌。虽然一棵树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表现了树的高大、宏伟形象,但在处理手法上,并没有运用山水的晕染手法,而更多地用枯墨,细而短的线条,把千年荔枝树的沧桑感定格于纸上。

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一直是陈金章先生强调的艺术态度以及取法方式,通过他近期的作品,这一点更让人笃信。他那句“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都会到生活中去”铿锵有力,余音绕绕。

前不久,他为了到德天瀑布,经历了四小时高铁及四小时汽车的行程,一整天在车上,但他说,当见到瀑布的时候,突然打开了自己的眼界,有极大的视觉启发,“这几天,我感觉瀑布的水不停地在脑海中流动。”

虽然老先生说,在四十年前,自己的风格便已形成,他也说并不考虑“变法”,但他也提到,如果生活中能有新的刺激,可以有新的尝试。

实际上,在两幅《贡唐嘉木》中,他的表现方式就能看出新技法的端倪。

不要一味摹古 先到生活中“泡”

陈金章先生说,今年“大丰收”,他还创作了两幅山水作品,在《春山云起》中,虽然也有他典型的处理手法,但也看出他对云雾的处理上,更有进一步的体悟。云雾强烈的流动感,增加了画面的动势,高耸入云的群山体现出了祖国河山气势磅礴的一面。在作品面前,记者与陈金章先生并排站着凝视,他偶尔拍打一下记者肩膀,“不容易,很难。云的感觉在画的时候根本看不到,画完托底之后,才完全显现出来。”陈金章先生探索山水数十年,对云与山的关系可谓驾轻就熟,但在这一幅作品上,他坦言更多的是凭借经验与对墨和水交织在宣纸上的判断,最后出来的效果如何,视觉上并没有多少把握。

事实上,这便是数十年功夫的直接体现。末了,在陈金章老师看来,“必须要去写生,不写生就画不出现代山水画,不要一味临摹古人的画,先到生活中去‘泡’,去磨炼,把自己所见的山山水水全部烙印到脑海中,才能画出现代山水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