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调真实案例剖析三」争议黄灯案例,难以佐证的入职时间之谜

本文来自全景-战龙巴高级项目经理,郑佩瑜

了解候选人以往的职场经历是精细化背调的代表,而入职时间与离职时间更是其中一项较为基本的信息。多数情况下,已离职的候选人提供的离职时间因为时间较近印象深刻,给到的信息也会比较准确,但对于入职时间较长的候选人而言,以往工作经历中的入职时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判断候选人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呢?

全景求是战龙巴高级项目经理 郑佩瑜,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本次案例背调专员给出了“黄灯”报告预警,雇主对结果存疑,认为应该以“蓝灯”处理,看完案例,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给出你的判断。

基本信息还原

候选人原供职单位为业界较为知名的互联网大厂,在向雇主提供供职经历信息时,候选人表示自己的入职时间为2014年4月份,同时他也备注了一条信息,自己其实是从2013年的6月份开始就在这家企业做实习生,后来转正入职。但因为时间比较久,具体的入职时间记不太清了。

但这个案例比较特殊,雇主要求不能直接联系到候选人本人,也就是说,对于入职时间的疑点问题,背调顾问无法直接与候选人直接进行信息核实。

一般情况,背调顾问在推进背调流程时,会直接联系到企业,但候选人的前雇主是业内非常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也是一家规定不会配合第三方的背调的。并且,因为这家公司是候选人的前雇主,没有留下公司HR的信息,只留下了几位同事的相关信息,在“自找”无法推进的前提下,顾问只能从几位证明人入手进行调查,经过了解,几位证明人其实是在候选人之后入职的,对于候选人的入职时间无法提供可靠的证明。

追加证明资料,“大厂入职流程”找漏洞

随后,候选人又提供了社保、公积金以及合同等证明资料,也得以进一步核实他真实的入职时间,其实是在2014年的6月25日,也就是说和候选人本人提供的信息有了一个月以上的误差。对此误差,候选人给出的答复是,自己的真实入职时间应该是合同签订的前一个月左右,也就是4月底5月初左右,之后一个月才办理了入职手续。

这让背调顾问感到警觉,因为根据经验以及以往各类案例的情况来推断,候选人的前雇主公司规模很大,也有着很规范的入职流程,不会存在员工入职一个月之后才开始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而且,根据以往从这家企业供职的候选人提供的信息以及与证明人的访谈来看,一般如果以实习生入职,他的后台会有3个比较关键的时间节点:员工入职时间、实习生转正的时间、试用期转正时间(6个月),因此,候选人说到的入职一个月签订合同的情况可能性其实是很小的。

因此在本次案例中,背调专员给出了黄灯报告预警。

思考

背调时,往往会存在很多难以识别的风险,其中实际供职时间就是较为常见的一个。

典型的情况,就是某些候选人为了方便求职,可能将几段短期工作合并成一段写进简历,导致简历显示的供职时间和实际就职时间存在差异。

作为应聘者来说,如果是因为“入错行”或遇上裁员、公司倒闭这类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的“闪离”,一般企业雇主不会太深究。但如的确存在这种情况,建议面试时提前澄清,不能一味地选择隐瞒。毕竟,如果雇主真的想要了解详情,不仅可以从证明人处获得“故意隐瞒”的蛛丝马迹,社保公积金、工资流水也都有实实在在的数据记录。

而作为背调从业者来说,背调过程中的小细节也同样需要注意,尽可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去验证候选人提供信息的真实性,给予雇主更为全面的背调结案,是背调人员应尽的职责。

如果喜欢本期案例,欢迎点赞 转发 评论你的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