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三位皇帝 高宗统治时期的大成就 对科举制进行一系列大改变

李治(公元628--公元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曾被封为晋王。公元643年,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改立他为太子。太宗于公元649年5月病死,他于同年6月被迎回京城,甲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徽"。在位34年。

李治在位前期,由长孙无忌、褚遂良执掌朝政。他们遵守贞观遗规,推行均田制,留意垦殖荒田,继续发展科举制度,人口迅速增加,社会秩序稳定。对外势力进入中亚。

永徽三年(652年),编成《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当时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李治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李治另一个政绩是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在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科举制的影响开始在最高一级官僚机构中表现出来。高宗的几个宰相都有功名,相当数量的官员开始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但不能夸大这个趋势。官员中中举的人依然是少数,大部分官员仍靠世袭的特权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从胥吏升任。例如在永徽七年(656年),不少于1400名胥吏有资格进入正途,而同一年只有22人通过进士考试。

长孙无忌像

公元654年,李治从尼姑庵中接出太宗的幼妾武则天,大加宠爱。武则天刚强而多计谋,进官第二年就以权谋夺取了皇后的地位,开始参预朝政。没多久,李治因害了一场病,整天头晕眼花,有时难以睁眼,索性就将朝政大事全部交给武则天处理。武则天执掌大权后,渐渐不再把李治放在眼里,使李治成为徒有虚名的皇帝。李治见自己的话没有人听,十分气恼,就和宰相上官仪密谋废黜武则天,并命上官仪起草诏书。李治身边的太监把此事密告了武则天,武则天赶去,正遇见上官仪将诏书送给李治,便厉声喝问道:"这是什么?"李治想把诏书藏进衣袖,已经来不及,只好结结巴巴地回答:"我本来没有废黜皇后的意思,是上官仪教我这样做的。"武则天立即下令处死了上官仪。从此,武则天气势更盛,与李治被臣下并称为"二圣"。李治担心李家天下难保,下令传位给太子李弘(武则天所生的长子)。武则天又把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不久又废李贤为平民,李治都无可奈何。

李治绝对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只是夹在唐太宗和武则天之间,世人皆知李世民有贞观之治,但是李治也有永徽之治。李世民时期,还是三日一朝,但是李治就直接改为了一日一朝,其勤勉由此可见。李治知人善用,他的身边有非常多的贤臣都是自己提拔起来的。

公元683年12月丁已日,李治病危,连忙宣召太子李显入宫监国,命大臣裴炎等辅佐。宣布遗诏:"七天装在灵柩内,皇太子在灵柩前即皇帝位。园陵制度,务以节俭。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请天后处理决断。"当天病死于长安官中,终年五十六岁。群臣上谥号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文明元年(684年)八月十一日,安葬在乾陵。天宝十三年(754年),改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死后的庙号为高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