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考作文见“深刻”
周乘波
依据写作要求和评分细则,高考作文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层级。发展等级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项,其中难度最大的是“深刻”。“深刻”的标准有三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使观点具有启发性。这些标准都是笼统的概念模糊的定性,考生难以把握和落实。学生在复习备考时,总是有意无意青睐其他三项标准,对“深刻”则敬而远之。我认为,“深刻”主要是针对写作内容提出来的,如果教师在指导教学时,能够对其化整为零,分类落实,则落实难度将会大大降低。具体可有如下四种做法:
一、由因问果,追根溯源
我们见到的事物都是以一种“果”的形式呈现,即看得见摸得着。作文内容如果都是这些表象的东西,那就属于“写了什么”,对读者来说,实际上就等于告诉他们,这是红花,那是绿叶,这样的表达是没有深度的。因此,要想使作文内容深刻,必须深入探究作文材料的本质。可是不少学生在探究时,往往就事论事,只推及事物的一般成因,简单肤浅,难以达得理想的深度。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达其源,穷其理,刨其根,究其因,方可透过表层进入深层,以达到“深刻”的标准。请看下面这则片段:
李天一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的儿子,李双江夫妇对李天一的兴趣、才艺方面的投入极大,教他的老师都是名师名家。在一次访谈中,李双江老师也谈道:“孩子天赋好,我们不逼他;孩子总归学不坏,我们给他的东西都是正面的东西;舍不得打孩子,还没打,自己眼泪先掉下来了。”就是这样一个备受父母宠爱的李天一却一次又一次犯下惊天罪行,显然李双江夫妇是将爱理解为物质上的无限给予,正是他们这种自以为是为李天一未来的人生悲剧埋下了祸根。
这段文字选自高考作文《自以为是爱,却是一种伤害》。文章以当时的社会热点话题李天一案件为事例,夹叙夹议。先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概述儿童受到父母关爱的情景。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却忽略了精神上的给予和思想上的教育——深入分析了李天一犯罪的真正原因。可见,这里表面上是写李天一犯罪,实则指向李双江夫妇,坐牢的是李天一,害他的则是父母。分析过程是:物质溺爱→教育偏废→孩子犯罪→父母所害。这就产生了追根溯源的论证效果,使主题显得“深刻”。
二、反弹琵琶,深思警醒
这里是指作文观点具有逆向性,即提出的见解和主张与传统观点相悖,与通常的习惯说法有异,如“旁观者未必清”“哀兵不胜”“挂狗头卖羊肉”“吹毛应该求疵”等,这些观点都是对传统理解的“反弹”,可以让人深思警醒。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反弹”的特点和意义,懂得“逆行”的价值,从而对现象或问题进行冷思考。例如:
我听见那只小兽在咆哮——我要逃离!我要自由!
可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没有高考这座“压力山大”的独木桥,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到达自己的远方。拼命想逃出某个牢笼,到最后很有可能发现自己又进入了另一个更大的牢笼……
那些追求所谓“自由”的人会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被禁锢,自由终究抛弃了他,而后反而有了种种羁绊和限制。这时,他会猛然醒悟,回忆起那些叫嚣着要逃离的日子,那,才是在不自由中最自由的拼搏。
这段文字选自高考作文《穿越的姿态由你定》,该文以一只“青春”小兽的口吻,针对学生提出的“我要逃离”“我要自由”的观点来议论。要自由,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共同呼声,通常意义上是正面观点,他们向学校要自由,向老师要自由,向家长要自由。本文却从反面论述了——假设没有了这样的学习和生活,看似自由了,实则陷入了不自由的深渊和无所作为的状态。这样阐述,读者就会明白,对那些要自由的学生应提出质疑、表达劝诫、讲清道理,使他们警醒。构成逆向的过程是:正面可贵垫势→正向不妥转势→逆向理由推势。
三、设喻明理,启迪深远
高考作文是在特殊情境下诞生的精神产品,完全是考生临场理性思维的产物。写作时要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最实用最具体的写作途径之一就是让理性思维富有具体形象的特点,也就是通过比喻来阐说道理,论证观点,分析问题,整理思想,让深刻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这样论证,因果关系就会得到形象而深刻的勾勒,主旨的深度也会因此而得到深刻的揭示。例如:
成长,是一种抽丝剥茧;成功,是一场破茧成蝶。没有苦难的生命是幸运的,但它更是单调的、苍白的、空虚的、脆弱的;经历了苦难的生命,才是丰富的、多彩的、充实的、坚强的。就像冬天里的松树、柏树、梅花一样,它们的生命是充实的、旺盛的,同时也是绚烂的,因为严寒和苦难孕育着希望和崛起,孕育着创造和升华,孕育着快乐和幸福。
这段文字选自高考作文《磨难造就真正的生命》,文章在表现磨难与成长的因果关系时,多处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厚重感,而且使主旨得到了升华。
四、对比鲜明,开掘深邃
正与误,好与坏、美与丑都是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考生阐述观点时苦于缺少辩证意识,写出来的内容显得单调,甚至会陷入绝对的泥潭,更谈不上“深刻”了。这就是说,为了使主题进人理想的深度,恰当有效地援用若干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从对立面拓展思维领域,构成正反格局,可以大大开掘主旨的深度。好的议论往往内涵丰厚,能引发读者深思,获得人生启迪,原因就在于此。例如:
处于美的所在,为何有人感慨“不畏浮云遮望眼”,有人却抱怨“不见长安见'尘雾’”?因为追寻美的心境不同,看见事物的角度自会不同。唯有美的心境才能“看得见”那隐藏的美。如今有许多游客欣然而往,怅然而归,甚至大呼上当,为什么?并非景点之美有所减损,只缘寻求视觉刺激,不能从青山绿水、断壁颓垣中搜索出真正的美。反之,怀着美好的心,艰辛自不觉苦,发现美的能力也会大幅提升。
这段文字选自高考作文《更上一步,追求心中的美》。文段主要是谈对“美”的感悟。有美的心,才有美的人生,要让人生美,就要先去修炼美的心。考生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两个“有人”心境和角度的不同,对“欣然而往,怅然而归,甚至大呼上当”游客的批评,进而分析原因,再用“反之”构成反差和层次转换,有力反衬了正面提倡的主张。这就使论述内容辩证客观,壁垒分明,对主题的挖掘也就深刻多了。
自以为是的爱,是一种伤害
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是散发灿灿金光的暖阳,可以用炫目的光普照大地,让世间的万物生灵沐浴柔光;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是表达我们的关切,用自己的方式一厢情愿地觉得是为对方好,而不会去反思究竟对方需要不需要。就像走进动物园里,看到那些可爱的动物,于是我们就毫无顾忌地表达着我们自以为是的爱,殊不知当我们向动物喂食的时候,却在无意之间伤害了这些动物。
我们每个人甚至每一个个体都会有一套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于是世间总在发生着自以为是爱却是伤害的故事。我们每一位父母都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殊不知,他们的爱总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却忘了关注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精神世界的需求。
李天一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老师和梦鸽的儿子,李双江夫妇对李天一的兴趣、才艺方面的投入极大,教他的老师都是名师名家,所需的器材也投资不小。十岁左右的李天一一辆改装自行车就要一万多。而在访谈中李双江老师也谈到:“孩子天赋好,我们不逼他;孩子总归学不坏,我们给他的东西都是正面的东西;舍不得打孩子,还没打,自己眼泪先掉下来了。”就是这样一个备受父母宠爱的李天一却一次又一次犯下滔天罪行,显然李双江夫妇将爱自以为是地理解为了物质上的无限给予,正是李双江夫妇那种自以为是的爱为李天一未来的人生悲剧埋下了浓重的伏笔。
人都是有情感的,当生离死别的事情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让死者多停留哪怕一会儿,也是在延续浓浓的亲情,表达对死者的爱意,殊不知,这绝对是一种自私的自以为是的爱,最后带给亲人的一定是遗憾和愧疚。
一位笃信天主教的八十九岁老人乐天知命,七十岁那年就写好“生前遗嘱”,希望子女在他临终前,不要给他插管开洞,让他安详地返回天国。然而,真的到了他病入膏肓、多重器官衰竭的.时候,子女担心被邻居批评不孝,同时为了让在美国的大哥见老爸最后一面,硬是要求医师救到底。这名老人死前意识清楚,浑身没穿衣裤,插了十几根管子,他没办法说话,几度要自行拔掉管子,护士只好绑住他的双手,他又用脚踢表达心中的怨愤,由于扯掉导尿管造成血尿,护士又绑住他的双脚,结果他被五花大绑强迫着躺在加护病房,躺了两星期,不断流泪。最后长子总算赶回台湾,但是任凭所有子女声声呼唤,老人转头闭眼,硬是连看都不看,在无声的抗议下,咽下最后一口气。生离与死别是人生两大伤心事;不舍带给双方的只有伤心和遗憾,放手却是让大家活得更好的作法。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份善念,但是当我们向别人表达我们的善意的时候,心中要有他人,懂得尊重。那么,当我们看到动物园禁止向动物喂食的告示,当我们反思给动物喂食这种行为是否可取时,我们似乎就会发现,原来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爱,它带给对方的更多的是伤害。
穿越的姿态由你定
你会不会在某个瞬间觉得眼前的这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你会不会感到有一只名叫“青春”的小兽在内心日益膨胀,在夜晚肆意狂奔?
反正,我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并且当一张张习题卷纷至沓来的时候,当夜晚梦见考试时各种光怪陆离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这种念头格外强烈。
我听见那只小兽在咆哮——我要逃离!我要自由!
苏轼曾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可是我们的年华到底是奉献给了梦想,还是葬送给了应试?我们每日戴着厚厚的镜片,手上的老茧被笔磨出了一层又一层,各种要奋斗的训诫不绝于耳。每每需要呐喊的时候,却被什么钳制住了咽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痛斥这如同八股取士的教育,痛斥应试教育这片似乎荒无人烟的沙漠让多少学子不堪重负、疲意不已。
可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没有高考这座“压力山大”的独木桥,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到达自己的远方。郑渊洁说过:那些拼命抱怨应试教育毁了一生的人,即使没有应试教育,他们也会一无所成。拼命想逃出某个牢笼到最后很有可能发现,自己进人了更大的牢笼。
事实是,你必须要去穿越这片沙漠,这或许不是抵达梦想的唯一出路,可它是必经之路,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刹,必定失声痛哭,或喜极而泣,或庆幸解放了自己——为自己,也为这段穿越的年华。
可是,当真正迎来这一刻的时候,总会有人感到自己的生命被风干成一张张薄薄的纸,有些人可能会开始无限制地沉迷于学习之外的娱乐与无为。
这时我们渴望的自由已经到来,但一些人此时即使真正地将青春推下断崖,连叹息都不会复有,终有一天,那些追求到所谓“自由”的.人会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被禁锢,自由,终究拋弃了他,而有种种羁绊与限制。这时,他会猛然醒悟,回忆起那些叫嚣着要逃离的日子,那,才是在不自由中最自由的拼搏。
因为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注定是要受时代背景制约与做出选择的,可你不得不承认:选择权归根结底还是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你要去浪迹天涯,你就该学会扬帆掌舵;你要飞翔于天际,你就要丰满羽翅;你要主宰自己的人生,就要有自己的方向。
哪怕你必须去学奔跑,也不能忘却飞翔。穿越,是必然的,以怎样的姿态穿越,即是你的自由。
磨难造就真正的生命
惯于接受喂食,动物就会丧失觅食本领,连生存、成长都做不到,何谈发展、繁衍?要知道:真正的生命是从经历磨难开始的,没有自立自强,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体内突然进了沙粒,珍珠贝遭遇了磨难。这个磨难刺激它分泌出一种叫珍珠质的东西,将沙子层层包裹起来,经历无数艰辛,最后孕育成一颗璀璨的珍珠。沙粒变为珍珠的奇迹,应该是磨难造就的,这是珍珠贝生命的升华。同样,由蚕到蛾的蜕变,由蛹到蝶的飞跃也是如此。贝、蛾、蝶的真正生命,成长壮大,无疑都是从磨难开始的。
低等的动物如此,高级的人类也是这样。
三岁就被高压电夺去双臂的雷庆瑶,她不甘于亲人、老师、朋友的关爱和无微不至的给予,从不觉得自己可怜,不企求别人的怜悯,而是毅然决然地与命运抗争。她学习用脚刷牙、骑车、打字、绣花、书法等,并以优异成绩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还在体育运动、影视、唱歌等方面有所发展。她热心慈善事业,做了许多感人的善事,人们尊敬地称她为“断臂天使”。试想,以雷庆瑶所遭遇的巨大不幸,即使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似乎也不为过,但她没有。她拒绝“喂食”,鄙弃寄生,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还凭借自立自强去帮助别人,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为生活带来诸多的幸福和欢乐。这正如大作家茅盾所言:“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生命才具有伟大的价值和意义。
成长,是一种抽丝剥茧;成功,是一场破茧成蝶。没有苦难的生命是幸运的,但它更是单调的、苍白的、空虚的、脆弱的;经历了苦难的生命,才是丰富的、多彩的、充实的、坚强的。就像冬天里的松树、柏树、梅花一样,它们的生命是充实的、旺盛的,同时也是异彩的、绚烂的,因为苦难不仅是苦难,它还孕育着希望和崛起,孕育着创造和升华,孕育着快乐和幸福。
法国大作家莫里哀说:“磨难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苦难是天才的垫脚石。”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也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学校。”是啊,痛苦磨难堪为季节的冬天,一旦经历并战胜了它,那么生命的春天就会如期而至。经历过磨难的生命,才是自立自强的真正生命。
更上一步,追寻心中的美
心中有美,一步一景;心中无美十步亦枉然。
心中有美,路途中的汗水使眼前的美弥足珍贵;心中无美,艰辛越多“代价”越大,抱怨愈多,惊世之美也将终究沦落于“就那回事”。
心中有美,方寸之间,可见天地;一俯一仰,忘怀春秋。心中无美,纵处于绝尘之境,亦难得有发现美的慧眼。
佛家有云,“佛在心中”。我亦想说“美在心中”。心中美的多少决定了我们在探寻的路途上行走的远近,决定了付出与收获间的比例系数的正负大小,决定了我们对没得洞察力的强弱,并进而可以决定人生的美丽与丑陋,杰出和平凡。
王临川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在追寻美的路途上走得愈远愈久,看到的世界便愈开阔而深沉。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的乐趣与美丽,自非只愿在山腰憩息的俗人可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多少探险者向未知、向绝顶进军,其目的不在于炫耀自己的本领,而在于那不倦寻觅自然之美的心得以满足。
处于美的所在,为何有感慨“不畏浮云遮望眼”,有人却抱怨“不见长安见尘雾”?因为追寻美的心境不同。唯有美的心境才能渲染出那隐藏的美。如今有许多游客欣然前往,怅然而归,甚至打呼上当,为什么?并非景点之美有所减损,只缘抱着一颗寻求视觉刺激之心的人,不能从青山绿水、断壁残垣中搜索出真正的美。反之,怀着没得心,艰辛自不太苦,发现美的能力也会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向往美的心灵,也能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为我们的生命增色。魏晋时代政治黑暗,文人或随波逐流,或追求玄虚,唯陶湖明能够“心远地自偏”,在田园中得到真乐,在乱世里构筑心中的桃源。沈从文在五七干校期间,与友人的飞鸿中只字不言生活的艰难、内心的苦闷,只讲那里的万顷荷花。他们在人生境界上更提升了一步,于是在险恶之境中也能步步生莲,找到心中的美,获得美的人生。
我向往那无边无际的云海,我欣赏那群山连绵之美。我愿在嘈杂的人流中坚持攀登,一步步登上那风光无限的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