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文化

文化究竟是什么?

我想很多人都给不出一个答案。
在《何谓文化》这本书中,余秋雨先生尝试从学理、生命、大地、古典四个方面诚恳又隆重地做出回答。
以书名发问,四个回答为骨架。这大概是我读过最简洁、最特别的一本书。

学理的回答: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定义它,这就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除了不在手里,它无处不在。
         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

生命的回答:
         这是本书中最让人动情的部分。
         生命不是文化概念,但最深的文化概念唯有生命才能解析。周恩来、谢晋、黄佐临、巴金、张培恒、林怀民、白先勇、余光中等人竭尽全力揭示了文化的深层奥秘。
大地的回答:
        文化虽然是一个极大的课题,却又容易随风飘散。幸好它也有可能把最坚实的印记留在大地上,那就是散布各处的文化遗址。
         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演出过多大的场面?只有遗迹可以见证。但是,这些遗迹是沉默的山,是孤寂的塔,是肃穆的庙,是嶙峋的岸,需要被阐释、被说明,于是就有了碑。
         近几十年,各地在保护和修复古迹的过程中,都想到了要在保护老碑的基础上再立新碑。碑文并不好写。倒不是因为要与古代那些著名的碑铭词赋作比较,而是我们作为现代人终于明白了这是一种“公众文本”:必须适合当代普通人阅读,不能蹈古,不能炫己,不能玩文,不能弄学,不能逞才,否则就侵害了现代社会“公共空间”的伦理权利。因此作者写碑文,都是立足今日情思,略采古典句韵,收集当地意见,力求通俗易懂。
古典的回答:
         作者选了几个有关精神文化的经典文本(心经,离骚,逍遥游,赤壁赋),把它们翻译成了当代散文。作者力求在把握原文奥义的学术前提下,挖掘出古今文思之通、古今诗情之通、古今哲理之通,然后用尽可能优美的白话散文予以表达。
        从四篇文章中可以看到佛陀、庄子、屈原、苏轼是怎么看待精神天地的。他们都不是文化的诠释者,而是文化的创造者。唯有创造,才能说明世界、说明文化。
因为是喜欢的类型,翻了几次就把这本书看完了,算是我近年来看得最快的一本。
下面再提炼一些东西:
1.中国文化的特性
在社会模式上,建立了礼仪之道;
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
在行为模式上,建立了中庸之道。
2.中国文化的弱项
疏于公共空间
疏于实证意识
疏于法制观念
3.中华文明是一种非侵略性的内耗型文明
        它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有地理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中国在它的大部分历史时期,没有建立过侵略性的政权。也许更重要的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的和平主义精神约束了它的向外扩张。
4.真正拥有文化的人
不再扮演,不再黏着(做减法)
必要贮存,必要风范(做加法)
风范:书卷气,长者风,裁断力,慈爱相
5.懂艺术
         那是对每一个感性细节小心翼翼的捧持,是对每一个未明意涵恭恭敬敬地让它保持未明状态,是对作品的有机生命不可稍有割划的万千敏感,是对转瞬即逝的一个眼神、一道光束的震颤性品咂,是对那绵长多变又快速运动的镜头语汇的感同身受,以及感同身受后的气喘吁吁、神驰心飞。
         最高贵的艺术,未必出自巨额投入、官方重视、媒体操作,相反,往往是对恶劣环境的直接回答。艺术的最佳背景,不是金色,而是黑色。
6.原来巴金先生那么牛,该看看他的书
         杰出作家的长寿,与别人的长寿不一样。他们让逝去的时间留驻,让枯萎的时间返绿,让冷却的时间转暖。一个重要作家的离去,是一种已经泛化了的社会目光的关闭,也是一种已经被习惯了的情感方式的中断,这种失落不可挽回。
         在衰弱之中,他保持着倾听,保持着询问,保持着思考,因此,也保持着一种特殊的东西,那就是忧郁。他不为自己的衰弱而忧郁。忧郁,是他一辈子的精神基调。他让人明白,以一种色调贯穿始终,比色彩斑斓的人生高尚得多。
说来也奇怪,算是第一次看余秋雨先生的书,也是凭感觉挑了这本《何谓文化》。从那信手拈来、完美对仗的排比句中,隐约可以看到他强大的功力。
借一斑略知全豹,最先买了《文化苦旅》《何谓文化》《行者无疆》,透过此书,更是对《中国文脉》心驰神往。也把他提及的《诗经》《史记》加入了购物车中。

五天假期,带回来了三本书。

每本都看完了而且还或多或少写了随感,这大概是我最具执行力的一次阅读之旅了。
加之和小芹子看了《龙猫》《悬崖边上的金鱼姬》,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假期一共写了四篇原创文章,这篇是第186篇,在7月22日之前完成200篇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不过,第三年想必不会定下写100篇的目标了。一方面要集中精力做点事情,一方面也不想通过数量约束自己(或许就就是想偷个懒)。
无论如何,感谢有你!
我们都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0)

相关推荐

  • 井上有一《临颜家庙碑》

    转载▼ 2005年10月30日<井上有一现代书法展>在中国美术学院内展室展出,这次展览展出了<贫>,<佛光国师偈>等一些代表作.其中以<临颜家庙碑第一稿> ...

  • 归去来兮,古典精神家园的回归

    归去来辞 成公亮 把自己泡在经典里,也是一件乐事.这也是我这个古典读书治学生活所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立足当下,深耕古典,读典籍,踏实做学问,把学问一点一点融化于生活当中.这也是返本开新, ...

  • 何谓文化?从冯友兰的四境界说看文化的人生旅程

    何谓文化? 近日,引爆文化圈的两件大事,再加上从事自媒体半年以来的感受,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一篇文章.文章写的时间比较早,有一些思想观点可能会滞后,希望大家海涵. 一个是郭敬明于正遭遇100多位作家编剧联 ...

  • 欧阳中石:何谓文化?文化的核心又是什么?

    文化是什么,有许多专家做过定义,古今中外大概几百种,大家总说到"文化"的某一方面,但是还没有概括到完全的程度,所以界定也比较麻烦.<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解释是:人类在 ...

  • 季羡林:何谓文化?

    文/季羡林 季羡林(1911-2009),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 ...

  • 徘徊于可说和不可说之间的文化——谈余秋雨的《何谓文化》

    禅门公案中常常会出现一个"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场面.这个场面的出现并非是禅家故作神秘的结果,而是因为一来"意会"的境界确实要比"言传"的 ...

  • 对校园文化的随想 ——读《何谓文化》

    余秋雨先生的<何谓文化>从学理.生命.大地.古典四个维度对"文化"进行了独特的分析与讲述.以上内容皆来自先生自己的研究.讲演与随笔,"无一字无来处" ...

  • 【文化】何谓君子?何谓小人?

    到底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区分呢?其实,"德行"是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 一.看人品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君子有自我反省 ...

  • 何谓三文化

    时间:2006-6-22 一.三文化首先是一种数文化.凡是与数字"三"有关的文化现象.故事.知识.理念.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体系等,都可以称做三文化. 二.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乃 ...

  • 道家文化,何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壹 <庄子·天下>篇曰:"<易>以道阴阳."阴阳确实是<周易>的核心观念.在<易经>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阴阳的概念,但阴阳的流行与转化 ...

  • (玄极文化3000问)0134何谓学习?你真的会学习吗?为什么学了这么多你还不成功呢?

    功夫界非常强调: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干货不值钱,技术不值钱,能引起你无比重视的人事物才值钱,尤其是当你面对海量的指数级的互联网免费资源的时候. 何谓学习? 学,就是找对标的过程: 习,就是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