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英语,首先要学会防忽悠

几年前收到这样一个问题:
When you lose, do me a favor, don’t die, not try.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但记得千万不要还没努力就认输了。
Eric 老师,这句话为啥是这样翻译?
看到这个问题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在哪找的资料啊......」
过了一会,提问的朋友把原文发给了我,是一个知名英语学习公众号的文章:
我找到了原声录音,发现原来说的是:
Win, lose or draw, but do me a favor, don't die not trying.
don't die not trying 这句话中,not trying 用来说明省略掉的主语 You 的状态,字面意思是「不要在你还没有尝试的情况下就死去」。
综合起来这段话就很清楚了,大概是说:无论你是输赢还是打平手,给点面子,别试都没试就认命了。原文把它译为「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但记得千万不要还没努力就认输了」, 意思上是说得过去的,只是原文英文不对,对学习者造成了困扰。
再次提这个问题,是想和大家说:对于英语学习材料要长点心。学好英文,要学会防忽悠。

无论是读文还是英文,时不时就会发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是因为作者的认知盲点,也可能是校对和排版时的疏忽。
比如吴军老师的《见识》中就有一个小错误:
有些电影电视剧字幕是不靠谱的。字幕是人做的,人难免会犯错,我们在利用这些材料的时候不要照单全收。比如我看 The Morning Show 时,有这样一处明显错误:
把 class act 译成「集体行动」完全不知所云。查下词典就知道 class act 表示「出类拔萃的人」,这里是说她很专业、业务能力一流。
《经济学人》这样严肃的刊物也不例外。
比如电子版上的排版错误几乎每期都有:
chipsin 其实是 chips in。
还有一些低级错误:
China has more internet users that any other country 说不通,这里的 that 应该是 than。
be able push through 的 able 后面少了个 to。
也经常有一些实时性错误。比如:
再比如一些常见的概念,也要警惕。
前段时间我发了条微博:
许多朋友都表示并不知道为什么说「S 后面的清辅音要浊化」,一直是这么听的,所以也就跟着用了。那为什么要「浊化」呢,有什么证据呢?如果没有理由或者理由不充分的话,不要轻信。
关于为什么 speak 听起来是 sbeak,百度知乎一下基本的「送气/不送气」概念,读读基本的语言学参考书,就懂了,而且长期来看对语音学习非常有帮助。
写这篇文章是想提醒大家:Take everything you read with a grain/pinch of salt.
「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事实信息,知道更多的观点,从而帮助自己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就语言学习来说,碰到自己觉得别扭的、可疑的,就把它查清楚。别拿「语感」「我觉得」做证据,用事实和更权威的参考做证据。也不要把「专家」 「大神」的话全当做真理, 如果我们对材料有所怀疑的话,就去查一查。
另外,反过来看,作为老师、内容生产者,要敢于承认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管是因为粗心还是认知盲点,意识到自己有错误,就承认错误。承认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比死要面子诡辩更有风度也更能赢得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比如我前段时间讲错了一个单词的发音,我就录了个视频主动打脸:
每个人都有盲点。写公众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知识和观点,也是想有更多的暴露、讨论、互相学习,帮助自己减少盲点,有所启发。
要谨慎,但是也别怕发错误;要承认错误,但更要的是要吃一堑长一智。要有怀疑精神,但也不要得理不饶人、冷嘲热讽。真诚体面、有理有据的讨论才能让彼此都进步,让大坏境更好。

猜你还想读:

· 免费音频节目:Eric的口语笔记

· 关于every day/everyday,补充几句

· 如何像顶级高手一样学英语表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