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接触的宋士芳

我和宋士芳的初次接触,算来有整整25个年头了,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我还在宁夏京剧团任编导工作。自从1984年我应宁夏电视台之邀,与他们合作了宁夏第一个戏曲人物专题片《马派弟子王和霖》后,我就有了与宁夏电视台的多次合作,从此,不知不觉地和电视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6年初春的一天,宁夏电视台的徐志健台长,和我谈起了抢救健在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剧目的打算,想利用电视这一先进的传媒手段,把一批艺术家的代表作录制成艺术片。作为宁夏京剧团,首先就是为李鸣盛先生录制。

李鸣盛12岁学戏,13岁登台,艺擅余、杨,并兼谭、马。他在很年轻的时候便已成名,尤其他的杨派戏,在京剧界有着很大的影响,他的艺术成就,在继马连良这一代泰斗级人物之后,当为老生行当中的佼佼者之一。况且,这时的李鸣盛已年届六旬,渐远艺术鼎盛,为他拍摄艺术片已属当务之急。当时我这个想法和徐志健台长和宁夏广播电台的刘继英主任一拍即合,于是,我们立即分头落实这项工作。整体工作由我来策划,徐志健台长负责组建电视录制组,刘继英主任负责前期的录音工作。很快,我和正在哈尔滨进行教学演出的李鸣盛先生通了电话,知道他除了教学演出,还应黑龙江省广播电台的邀请,录制了几个他的代表剧目,如他与孟俊泉、张国泰等合作的《捉放曹》、全部《打登州》等。李鸣盛在电话中还高兴地告诉我,这次为他操琴的是黑龙江省京剧院的青年琴师宋士芳,他的琴艺如何如何好……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宋士芳的名字,李鸣盛对宋士芳的高度评价,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我和李鸣盛先生磋商,最后定下来将为他录制的剧目有:《斩马谡》《战太平》《碰碑》《除三害》《鱼肠剑》《打登州》《定军山》《文昭关》《捉放曹》《宋江题诗》。这些剧目大部分为主要选场,虽然不是全剧,但却是戏中精华之所在,尤其是那些重点唱腔。为了录制好这些剧目,我们为李鸣盛配备了实力很强的乐队,操琴,就是李鸣盛原来最好的搭档高月波老师。高月波少年时代就拉得一手好琴,在家乡山东蓬莱早就小有名气。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1952年在军委总政治部京剧团任琴师,曾向杨宝忠学艺,深得杨宝忠先生赞赏,故有“小杨宝忠”之美誉。如今流传很广的《三家店》“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一段的胡琴过门和唱腔,就是当年高月波和李鸣盛共同研究的。1964年,李鸣盛的妹夫王鹤文从北京调到宁夏京剧团为李鸣盛伴奏,高月波老师就专为王和霖、李蓉芳夫妇操琴。如今老友再次携手,又续佳话。乐队组建好,我便和高月波老师等人忙着为乐队翻抄曲谱、印剧本,忙得不亦乐乎。

1986年7月8日李鸣盛夫妇到达银川,李鸣盛和乐队对腔,合乐进行得很顺利。没过几天,《斩马谡》《战太平》《鱼肠剑》《定军山》等几个戏就录完了。没想到休息那天,李鸣盛来到我家里却对我说,高老师岁数大了,手里不给勁,很想换黑龙江省京剧院的宋士芳来伴奏后面的几出戏。我听后愕然,高月波老师虽已有66岁,但造诣精深、宝刀依然不老啊,再说中途换人,我们如何向高老师交代?而李鸣盛执意要换,说宋士芳操琴手里干净,有力度,速度快,脑子新……赞美之词滔滔不绝,可见李鸣盛对宋士芳的琴艺是非常赏识。李鸣盛还坦诚地谈到,自己的嗓子已经不如当年,有些力不从心,这就需要琴师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演唱者越稳,那胡琴的伴奏就要更有力度,更加火炽。李鸣盛的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临阵换人的做法,高月波老师心里自然很不愉快,虽然我和刘继英主任从中再三调和,但这两个老搭档最终不欢而散,而后面的《宋江題詩》《捉放曹》《碰碑》《除三害》《打登州》以及《王佐断臂》《烏盆記》《搜孤救孤》等几个选段的操琴,则全由宋士芳担任。

李鸣盛演唱的《碰碑》选段

宋士芳接到李鸣盛电话,急速飞抵银川。他得知李鸣盛和高月波的冲突以后,深感不安,但李鸣盛的真情难却,所以下车伊始,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我就是在此期间,第一次见到了我的这位同龄人。

乐队练乐我必须亲临现场,所以,当时宋士芳的工作状况我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初见宋士芳的印象是少言寡语、为人谦和。下飞机后,他用最快的速度把要录的剧目琴谱整理好,并抄给其他乐队人员。其实,一个从外团来与宁夏京剧团合作的琴师,此刻不能说没有压力,毕竟宁夏京剧团的乐队实力很强。宋士芳和大家一遍又一遍地合乐,非常认真,哪怕一个音符、一个音节,都搞得非常细致。宋士芳拉琴很大气,包腔很严谨,尤其一些花过门和小垫头,设计得新颖别致,不同一般。他操琴的这几出杨派戏,也的确为李鸣盛的唱腔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宋士芳这次与宁夏京剧团的合作,得到了李鸣盛和全乐队的很高评价。

1993年我从宁夏返回北京,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专门从事电视戏曲工作。2001年,我协助年轻的制片人继开办《跟我学——学唱京剧》之后,又开出了《跟我学——教京胡》的栏目,仍然由我完成策划和教学方案。而对于所邀请的人选,我依旧保持慎重的态度,因为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京剧教学的严肃性。教学人员必须是出色的琴师,也要有一定的声望和权威性。根据以上条件,宋士芳立即进入我的眼帘,这不仅因为宋士芳有双重的师承:既得到过汪本贞先生的亲授,又是何顺信先生的入室弟子。也因为宋士芳的勤勉、谦逊、敬业曾给我留下过很深刻的印象,因而宋士芳便成为了这个节目的教学老师人选之一。在2002年和2003年,宋士芳先后在《教京胡》栏目里教授了《铫期》《锁五龙》《赤桑镇》等裘派花脸剧目,共分八集播出。第二年我们又请他教授了张派代表剧目《春秋配》和《西厢记》等选段,分十二集播出。

宋士芳伴奏、呂洋演唱的《鎖麟囊》选段

在《教京胡》录制的过程中,我和宋士芳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在当初设置《跟我学》这个栏目的时候,我不希望老师单一死板地教,照猫画虎我唱一句,你学一句,我拉一遍,你拉一遍。只能让学习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希望老师能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教授,让学习者能够比较清楚地理解所学内容,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当然能够做到这一步,老师首先自己要先弄明白,认真备课,为教学做好充分的案头工作。宋士芳在这方面是非常用心的。宋士芳最大的不足是“口拙”,不善言谈,口如悬河与他无缘。然而在教学中,由于他每次都准备得比较充分,所以在临场时,他能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讲出学习京胡伴奏的要点,让学习者清晰明确地领会,从而得到了学习者和好评,也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可。

🛒戳此,跟随姜玲教授【学京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