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已经开始研究吃自己,人造肉黑科技到底还要多疯狂?

为了能吃上一口肉,人类已经在自己身上动脑筋了。

科学家已经开始研究吃自己,人造肉黑科技到底还要多疯狂?

00:0012:29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ID:sv_race),作者 | Lexie,编辑 | Lu,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曾经有一个年代,我们都在质疑我们所吃的肉是否原料真实,生怕吃到嘴里的肉是由别的什么东西做成的,如今这一行业却变了天,不管是肉还是蛋白产品,原料越离谱人们吃的越香,甚至人们更喜欢大肆宣传自己吃的是“假肉”,秀植物肉和科技蛋的大有人在。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现有的畜牧和产肉方式并不持久也不环保,目前,农业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产业之一,14.5%的温室气体排放都源于畜牧活动;全球约四分之一的土地是用来畜牧的,三分之一的农地是用来种植庄稼喂养牲畜的,这些土地使用占据了本应用来植树造林的资源;畜牧活动还使用着全球70%的水源,对各种资源的使用都在挑战着环境的极限。

如果我们对现有生活方式不进行改变的话,到2050年全球人口对动物基蛋白质的消耗量要比2010年多68%,全球变暖下的环境根本无法支持这一畜牧和种植前提来满足全球人口的蛋白需求,因此寻求替代方式势在必行。

全球人造肉市场在今年将达到2.06亿美元,并将以15%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6年达到5.72亿美元,新进入这一领域的公司和投资者数量都将快速增长。不过似乎人们还不满意现有的人造蛋白产品,正在用黑科技将更多疯狂的原料做成食品,来看看人们的脑洞有多大吧!

细胞农业技术:任何肉都是可能的!

目前人类主要食用的四种肉只占了我们选择中的0.02%,剩下很多种选择我们还并没有探索过,以前我们出于生存和环保考虑,并没有对其他动物作为肉源这件事太有兴趣,但细胞农业技术将彻底改变这一点。

图片来源:Vow Foods

在各种人造蛋白产品中,细胞农业技术收获的关注也最多,它的原理就是从活体动物身上取下一小块分离出干细胞,然后在充满含有营养液的生物反应器中细胞会慢慢地生长分化,这种方式合成的肉能够大大减少宰杀牲畜的数量,在这个过程中动物身上的疾病风险也会被消灭,因此也常被叫做净肉

许多科技公司已经在行动了,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正在以生物技术方式被试验做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图片来源:nanalyze

来自澳洲的Vow自从2019年推出袋鼠肉,目前肉源已经拓展到了像是羊驼和水牛等11种“特色”动物,生产周期大约在6周左右,去年举办了一次烹饪大会,与主厨合作将6种特色人造动物肉打造成美味餐点,还正在准备开设一个食品设计工作室,玩出更多花样。Vow在今年1月完成了由Square Peg Capital领投的600万美元融资,Tenacious Ventures、Blackbird Ventures和Grok Ventures参投。

图片来源:Spoon

来自日本的IntegriCulture想发展的则是人造鹅肝的技术,选择鹅肝一是因为它本身口感就很厚重,人造产品在口味上不用花太多功夫去模拟,二是鹅肝本身就价格不菲,这对于消费者接受人造鹅肝也更容易,它所研究出的CulNet technology平台能够在中央培养皿中培育主要的组织细胞,同时接入另一个装有类似肝脏和胎盘细胞的器皿可以随时为主培育皿提供营养生长素,这样一来就无需仰仗昂贵的三方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计划是在今年将人造鹅肝产品投入餐厅中,并在2023年前进入零售,未来还打算为宇航员提供食品,也准备将这项技术普及给更多人可以在家就实现“造肉自由”。

图片来源:IntergriCulture

爱吃海鲜的消费者也没有被忽视,去年以来市面上海鲜产品的价格已经涨了50%,能以现有海鲜产品之外的技术产出海鲜产品迫在眉睫。来自新加坡的Shiok Meats起初只是在虾肉上下功夫,目前产品已经拓展到了蟹肉和龙虾肉,现在生产一公斤的细胞虾肉要花5000美元,成本还是相当高,近几年的目标是达到每公斤50美元,并计划在2022年正式推出虾肉产品。

图片来源:Perishable News

来自香港的Avant Meats在使用鱼细胞培养鱼肚和海参等海鲜产品,在2019年就对鱼肚产品进行了品尝,并首次推出了亚洲首个细胞培育的鱼片原型,和明星主厨Eddy合作在烹饪中进行了展示。

鱼肚因其美味和药用功能向来需求巨大,Avant Meats的技术将会帮助减缓鱼类灭绝的生态恶化情况。Avant Meats在去年年底完成了由China Venture Capital、AngelHub、ParticleX、Lever VC、CPT Capital等多家投资的31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在市面上发布第一款细胞鱼肉产品。

图片来源:Green Queen

去年年底,新加坡批准了美国初创公司Eat Just实验室培育的人造鸡肉,这也是全球首例人造肉受监管批准销售,这将开启一个全新的人造肉时代。

图片来源:Techcrunch

用空气做蛋白?

Air Protein是一家想用空气做肉的公司,这个概念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当年的科学家想为在太空中的宇航员找到吃饱的方法,他们发现微生物可以将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成食物。

时间跳转到现在,Air Protein正在用这项类似于做酸奶的科技制成蛋白质,在发酵器里天然微生物会消耗二氧化碳和矿物质营养物的混合物,产生出蛋白质成分占80%的食品,不但会产出和牛肉和鸡肉中一样的氨基酸成分,而且还会产出像是B12等通常在素肉中找不到的营养元素,不含荷尔蒙和抗生素,制作过程也使用新能源,整个是一个大写的“净”。

图片来源:The times

就在今年年初,Air Protein完成了由ADM Ventures、Barclays和GV领投的3200万美元A轮融资,这一轮资金将用于加码产品技术研究和建设营销和运营团队,将目前只存在于实验室中的成果成功送到人们的餐桌上。

用空气做肉这个概念对许多消费者来说都像是天方夜谭,CEO Lisa Dyson表示在未来的价值沟通上可能也不会对背后的黑科技做过多宣传,而是将重心放在产出的食物有80%的高蛋白成分上,以及生产方式是目前人造蛋白技术中最具环保和可持续价值的。

图片来源:Air protein

来自芬兰的Solar Foods也正在研究类似的科技,他们只需空气、水和电做原料,在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后,将水电解提取氢,然后用氢、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元素在发酵器中培养微生物,经高温处理后即可制成蛋白成分占65%的蛋白粉 - “Solein”。

图片来源:CNN

这项技术制作食物的能源效率是光合作用的十倍,用水效率也是现有肉类生产过程的10倍,目前能够每天产出一公斤的蛋白粉,成本只需5-6刀,与现有的蛋白生产过程要价差不多,预计将在今年在市面上推出产品。

Solar Foods 最近还和欧洲航天局联手开发技术,为火星登陆计划的食物做准备,火星上也有充足的阳光和二氧化碳,Solar Foods的生物反应器在火星上一样好用,是不是有点星际迷航内味儿了…?

同样在变废为宝的还有NovoNutrients,他们从工业排放中提取未经处理的废气,然后引入工厂来喂养微生物来作为鱼饲料的原材料,从而帮助产出鱼肉产品,NovoNutrients还在开发新的微生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产出特定的营养物、维生素和益生菌,可以作为任何饲料的原料,整个过程发生在气体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管道内,因此制作工厂可以迁移到任何一个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很多的地方,这一同时解决了气体排放和蛋白产出问题的一箭双雕式技术也得到了资本关注。

它在今年7月刚完成了来自香港风投机构Happiness Capital领投的470万美元融资,Happiness Capital此前也投资了Beyond Meat和Redefine Meat等多家人造肉公司。

图片来源:NovoNutrients

脂肪提升口味

除了蛋白和肉本身,想要食物好吃,离不开脂肪, 培根和牛排好吃很大程度是因为它们的脂肪溢出的油味道香,目前市面上的人造肉大多只是机械的复制蛋白质成分,或选择使用椰子油和棕榈油,不但口味欠佳,而且这两种油的产出一直也有许多的环保争议。

来自澳洲的Nourish Ingredients则想改变这一现状,他们的技术能够使用细菌和微生物来产出甘油三酯和油脂,无需动物源就能复制动物脂肪的分子结构,还能根据用途调整口味,尽可能复制牛肉、猪肉、鸡肉、牛奶等多种蛋白产品的味道。

图片来源:Nourish

发酵过程已经成为人造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细胞肉和植物肉的热度不相上下,这一技术已经用来打造无蜜蜂式蜂蜜和不来自动物源的芝士等多种产品。Nourish至今已经完成了1100万美元融资,背后投资者包括Horizons Ventures和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局旗下的Main Sequence Ventures。

在国内,最近刚刚完成了来自Uphonest Capital、3KVC和Quiet Capita投资的数百万美元预种子轮融资的Yali Bio雅礼生物也在研究类似的科技,它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产出人造脂肪来替代动物脂肪或植物脂肪,碳转化效率远高于动物细胞培养的人造肉,生产上更具可持续性,目前的产品已经通过GRAS认证,算是得到了FDA (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认可产品安全可食用。

图片来源:36kr

相比起植物油,人造脂肪能更灵活的调整口味,层次更加丰富,同时雅礼生物面向的还是全球市场,比如在北美市场针对黄油和人造肉脂肪升级产品下功夫,在亚洲市场更多专注于低碳巧克力,所研发出的巧克力产品不含可可成分,比普通巧克力的卡路里还低,未来也有计划在新加坡或国内成立研发中心。

 吃人肉?!

不,你没看错,科学家确实已经开始研究将人肉作为人造肉的肉源了,Ouroboros Steak就是目前搞得最大张旗鼓的一家了,这个名字正是取自于吃自己的衔尾蛇标志,原材料来自于从美国组织培养库 (ATCC)获取的人类细胞组织,加上使用从人类捐献血液(只会使用那些已经不能医用的)中提取的营养素,在像是低温烤箱等环境中培育三个月就会长成可使用的肉块。

目前许多人造肉公司都依赖着胎牛血清这种生长素 ,它的成本大约在每升300-700英镑,性价比不高,而且技术仍需要宰杀动物,相比起来Ouroboros的方法并不涉及到任何屠宰活动,讲起来也并不算是 “食人”行为。

这个项目背后的科学家Orkan Telhan表示他们并不打算将“吃自己就能挽救人类蛋白需求” 作为口号,而是希望人们在评判他们的方式之前,思考一下我们在不远的将来要如何才能保持如今产肉吃肉的节奏,意思是或许不久我们除了吃自己别无他法,而他们只是行动的更快了一些而已。

图片来源:Dezeen

Ouroboros Steak的产品原型在伦敦设计博物馆和费城艺术博物馆举办的Designs for Different Futures展览上都已经展出了给大众了,当然,人们对这个项目也争议很大,许多忧心忡忡的市民给Telhan写信奉劝他不要走上这条路,但有趣的是也有一样多的人写信表示支持。

Ouroboros Steak的愿景是在未来,人们能够在自己家里用棉签扫一下脸颊的细胞组织,就能在家中自制的培养皿中自己培育食用肉了!

不过不要太担心,我们离“吃自己”

本文系作者硅兔赛跑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钛媒体平台仅对用户提供信息及决策参考,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