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到底是怎么回事?五分钟带你捋清这段历史
相信您听说过五胡乱华的历史,发生在西晋惠帝年间,总体说来,衣冠南渡,这是一个群狼乱舞的时代,也是个动荡不安和礼乐崩坏的年代,同样也是一个汉人沉沦的年代。
五胡乱华十六国的历史向来比较复杂,也是书上所指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期的状况跟春秋战国时期极其相似,但比其尚且更加混乱,很多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笔者想为您捋清这段历史。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历史事件的发生从来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真实原因的,就好比五胡乱华,虽然这段历史的发展脉络不是特别清晰,但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主线向我们解释了五胡进入中原的原因,又揭示了取代式微的西晋的全部过程:用胡—拥胡—囿胡。
五胡说白了就是五大胡人,指的是横亘在中原政权北方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当年汉朝的劲敌匈奴,还有势力不愠不火或新兴崛起的羯,氐,羌和鲜卑这四个少数民族,被后人统称为五胡。
西晋统治者一直奉行用胡策略,对他们迁入几乎不加阻挡,而胡人对晋有功,有居内陆特权,有的甚至已经越过长城和汉人混居,但他们依旧保持着游牧民族骑马狩猎的习俗。
他们觊觎中原琳琅满目的金银珠宝和丰厚的粮食物资,但西晋王朝建立初期,天下重归一统,国力强盛,胡人莫敢动,只是蛰伏在中原等待天时地利的到来。
晋惠帝
然而晋武帝太康到晋惠帝太熙年间,全国各地爆发干旱,关中大饥,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又重现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朝廷当时也正面临着八王之乱,无力赈灾,氐族利用这个机会煽动关中百姓揭竿而起,西晋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匈奴人刘渊打响五胡乱华的第一枪。
匈奴自古有之,自南匈奴归汉之后,被置于适合游牧民族生存的朔郡地区,东汉时期北匈奴西迁,而东汉统治者为了弥补军队数量上的不足,开始引入一些胡人加入军队编制,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位于中原北部或西部的少数民族,又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内迁。
后来曹操统一北方,为瓦解匈奴对中原的威胁,将匈奴分成五部,从根本上瓦解了匈奴的内部建制,以至西晋建立之后,大部分内迁的匈奴人开始和汉人混居,而他们生活的范围在《资治通鉴》有言:
“匈奴与晋人杂居,平阳,西河,太原,新兴,上党,乐平,莫不有焉。”
但他们仍保留了自己的民族凝聚力,以至后来刘渊起事的时候能够如此顺利。
晋武帝永兴元年,成都王司马颖为壮大自己的势力,特拜匈奴人刘渊为宁朔将军并驻军邺城一带,以对抗并州刺史司马腾的进攻,没想到,这是引火烧身。
不久,司马腾联合鲜卑和乌桓率数万大军来犯,司马颖封地受到了极大威胁,为促使刘渊真心诚意为自己卖命,司马颖越级提拔刘渊为北单于和参丞相事,给了刘渊足够的军权和地位,并许其返回并州调集匈奴五部前来相助。
并州原本就生活着大量的匈奴人,恰逢西晋末年,兵荒马乱,大部分汉人迁至江南地区,这样就使汉人和匈奴人的比例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刘渊恰好是匈奴的一份子,又受司马颖重用,有权有势的他很快在并州集结了五万兵马。
刘渊画像
刘渊回到自己领地后,预谋已久的刘宣等人见好纷纷推举刘渊为大单于,而刘渊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也懂得“兔走狗烹”的道理,恰逢此时西晋王朝气数将尽,自己又有权有势,何不拥兵自立?
在匈奴人的怂恿下,刘渊决定放弃为晋朝打工,公开起兵反晋,后遭到司马腾大军压境,退至左国城固守,在左国城,刘渊为获得胡人的合法统治地位,假借汉朝后裔的名义于公元304年自称汉王,建立了赵政权。
作为有远见卓识的谋略家和军事家,刘渊深知此刻依旧有很多恢复汉室的余部,于是便顺水推舟,奉汉高祖刘邦和汉昭烈帝刘备为正统,而自己又姓刘,对外宣称自己是汉朝皇室后裔,利用这独特之处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的政权。
在刘渊之前,几乎没有外族在华夏大地建立起完全的政权,刘渊首开先例,开辟了外族入主中原的第一个政权,匈奴人几百年来想入主中原的愿望终于实现,同时也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就在刘渊建国的同一年,西部氐族首领李雄也建立了成汉政权。
氐族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三国时期主要聚于陇蜀之间,曹操为避免“民资敌而强贼寇”将氐族迁往了内郡,西晋之后,氐族除了居住在武都,阴平之外,还形成陇南和关中两个中心。
氐族内迁和汉人交错居住,学会发展农业经济,人口增长非常迅猛,在《晋书·江统传》中更有“戎狄过半”的记载。
直至西晋末年,君王无道,又遇罕见自然灾害,关中地区流民四起,为了活命,他们只能前往稍有存粮的巴蜀两地。
大量难民纷至沓来,引起益州刺史赵廞的特别注意,他看到此时西晋王朝统治下的各郡已民不聊生,腐朽不堪,便有了佣兵割据巴蜀的念想,至于如何割据?便是收买人心。
赵廞最先想到的便是开仓放粮,招抚四处流民,让他们吃饱肚子,居有定所后必然会为自己效忠,于是,赵廞将自己的想法上报了朝廷。
然而朝廷粮食尚缺,不能支持,但巴蜀两地的流民对朝廷是巨大的威胁,于是朝廷便派出李苾前往巴蜀疏散流民,此时赵廞有意贿赂李苾,让其谎报人数,并上奏朝廷允许流民进入巴蜀两城,朝廷信了李苾的说辞,批准了赵廞收留流民的请求。
大批量流民进入巴蜀之后,赵廞特意派氐族人李特和李庠两弟兄代为管理,没想到两人确是人才,不负众望,将流民管理的井然有序,赵廞心中非常满意,遂提拔了两人的官职。
后来政局发生变化,赵王司马伦废掉贾后自己当上了皇帝,赵廞害怕自己会受到贾母案的牵连,干脆先下手为强,偷偷杀掉内使耿腾并在益州称王。
但李特和李庠两兄弟在巴蜀之地的名声实在过于强大,所谓“功高震主”,莫过于此,赵廞有了权势,猜忌心也越来越来越严重,于是便派人秘密除掉了李庠。
李特得知自己的兄弟李庠被赵廞所害之后怒不可遏,调动巴蜀之地的民众,揭竿而起赶走了赵廞,朝廷得知李特朱“赵贼”有功,给予了极厚的奖赏,怎样李特特已不满足于当前的身份和地位,亦想割据巴蜀之地,接下来便预谋拿下成都。
一贼未平,一贼又起,朝廷不得不派益州刺史罗尚率大军固守成都,在千钧一发之际李特中了罗尚诡计,战死沙场,其弟李流继续带领流民作战,次年病死,后来继位的李雄是李特的儿子,这是个野心和实力兼具的人物,很快便赶走罗尚,于304年在成都建立成汉政权。
待李雄去世之后,根基尚未完全稳定的成汉政权马上就发生了动摇,李班是李雄钦定的继位者,为其兄之子,不过才当了四个月皇帝就被李雄之子李期篡夺了帝位。
李期是个没有大局观的人,继位之后只知吃喝玩乐,不懂得如何去维护自己氏族的利益,其叔李寿心存不满,便将李期赶下了皇位,自己取而代之。
然而李寿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只知道玩阴谋权术,在他继位期间,大兴酷刑,扰乱民心,还出现了几大酷吏,最终将成汉政权带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即公元347年,朝廷出兵灭蜀,彻底终结了成汉政权。
前凉政权
汉赵政权建立初期,可谓如鱼得水,风生水起,刘渊其子刘聪,继承父志,可谓不负众望,攻破西晋都城洛阳,而汉赵政权也达到了巅峰。
但刘聪去世之后,汉赵也重蹈覆辙,出现了西晋末年的兄弟争斗,政局动荡,时任相国的刘曜便趁机夺走了王位,然而羯族首领石勒趁机攻破汉赵都城平阳,刘曜顾忌石勒的势力,遂封石勒为赵王。
此时汉赵的都城平阳经过战争的摧残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刘曜便有了将都城迁往长安的想法,但当时长安为晋愍帝司马邺的容身之所,公元316年,刘曜率部队直捣长安,听闻天子蒙尘,世守凉州的张氏后人张寔率军前来救驾,但无济于事,最终晋愍帝司马邺已经出城投降,西晋灭亡。
319年,刘曜将汉政权改名为赵,正式在长安称帝,此乃前赵,刘曜继位之后便杀掉了晋愍帝司马邺。
张寔是忠于晋朝的,不过忠的是西晋,听说晋愍帝司马邺被杀之后,张寔哭了三天三夜,乃至司马睿建立东晋之后,张寔所在的凉州仍使用的是晋愍帝司马邺的建兴年号,同时这也标志着凉州已经彻底摆脱司马家族的控制,前凉建立。
前凉政权最后被前秦君主苻坚所灭,亡于公元376年,算是十六国中延续时间比较长的一个政权。
后赵政权
话说319年刘曜称帝的同时,羯族人石勒也于襄国称王,建立后赵。
羯族人石勒画像
刘曜当上皇帝之后,不思朝政,对自己辖区的百姓实行高压政策,这也导致了前赵政权迅速走向衰竭。
而当时和前赵势均力敌的后赵,势力迅速崛起,329年,后赵灭掉前赵,石勒自称大赵天王,于330年正式称帝。
那时候,整个中原以北地区已基本处于后赵的管辖范围之内,南部则有残延苟喘的东晋王朝,历史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期,殊不知,另一个时代即将开启。
前燕
当后赵和东晋以淮水为界,暂停兵戈,与民休息的同时,在中原东北部有一个新兴民族兴起,叫鲜卑族。
鲜卑族,东胡一支,以山得名,在东汉时期曾取代匈奴占领蒙古高原,后来分为五大派系,东部分为宇文部,慕容部,西部分为拓跋部,秃发部,乞伏部。
公元337年,慕容皝统一整个鲜卑族并自立为燕王,建立起前燕政权。
突然蹦出了一个新政权,又打破了当下的宁静,东晋皇帝不得不承认前燕,前燕虽然号称是东晋的异姓诸侯国,但实际上并不受东晋管辖,具有高度自治权。
而当时的后赵已经多番易主,正值石虎当政期间,石虎此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暴君之一,不仅生活奢靡浪费,而且脾气异常暴躁,平常无故对底下百姓增加徭役和税收,按下了后赵政权灭亡的加速按钮。
听说前燕建立,将军出身的石虎又开始狂秀肌肉,率20万大军攻打前燕,怎料慕容皝也是一个颇具军事才能的人,石虎的20万大军不仅没能镇住前燕,反而被慕容皝打得四处溃散。
石虎受挫,暂停对外征战,考虑到自己已年老体衰,便将主要精力放在选择自己的继承人身上,由于敏感过度,在位期间又杀掉太子石邃和石宣,重立十岁的石世为太子,非常戏谑的是,石虎为石世找的皇后竟然是前赵皇帝刘曜的女儿。
349年石虎去世,后赵又发生内乱,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遵听说父亲去世,便打着回京守丧的旗号发动变故,夺走了石世的皇位,乳臭未干的石世才当了二十多天皇帝就屁颠屁颠滚蛋了。
趁着后赵内乱,燕王慕容儁出于报复的目的进攻后赵,并占领后赵幽州地带,前燕得以将都城迁往蓟城。
石遵并无君王之才,实际上,那时后赵的所有军权皆掌握在石闵手中,石遵并没有子嗣,所以原先答应石闵待自己百年后让其继承王位,然而,石遵朝令夕改,立了侄儿石衍为太子。
这事让石闵心中非常不爽,暗地里便也起了报复之心,石衍继位之后,石闵发兵将石衍赶下了王位,并扶持石遵的兄弟石鉴登上了王位,石鉴是个有野心,有志气却无谋略的人,他上位后的首件事便是杯酒释兵权,想将石闵手中的兵权夺回来,不料被石闵反杀。
冉魏
因为石鉴事件,石虎的二十八个子嗣几乎全被石闵解决,只剩下一个石砥驻守在襄国地带,此时后赵无主,公元350年,石闵自立为王,并恢复原姓为冉闵,冉魏政权建立。
同年,石砥在襄国称王,打着复国的旗号向冉魏政权发起进攻,尚未做好准备的冉闵被打的一败涂地,逃出邺城,石砥乘胜追击,派出大将刘显追击冉闵,刘显贪功冒进,很快中了冉闵的圈套,为保住自己的性命,刘显答应冉闵回去后除掉石砥以图报之,冉闵信之,将刘显放了回去。
惊魂失措的刘显回到襄国之后,被石砥骂得狗血淋头,当听到石砥要用军法来处置治自己的时候,刘显先下手为强,偷偷除掉石砥,并将其首级双手奉给冉闵,冉魏乘机攻破后赵都城襄国,公元351年,后赵灭亡。
后赵灭亡同年,也就是公元351年,秦国旧地陇西一带,氐族首领苻建建立一个新兴政权前秦,和冉魏政权并肩而立。
此时中原地带出现前秦,前燕,冉魏和东晋四大势力。
冉闵灭掉后赵建立冉魏后,实行高压灭胡政策,引起当地胡人纷纷造反,前燕趁机灭掉冉魏,夺得河北地区,使自身实力得到空前加强,此时的前燕也不再屈从于东晋旗下,慕容儁自立为皇帝。
前秦偏安一隅,此时整个中原地区能和东晋直接交锋的便是前燕,慕容儁不仅改弦更张,而且还对东晋发起攻击,想吞并整个华夏地区,起初顺风顺水,因为燕王慕容儁有慕容恪辅佐,慕容恪相当于刘备身边的诸葛亮,但不幸其英年早逝,而后来上任的慕容评是个贪婪庸俗之辈,在其打理下,前燕很快走向衰落。
而与其相反,之前偏安一隅的前秦在苻坚的打理下,由一个不起眼的政权,马上变为一个势力强大的国家,趁前燕在与东晋大战中元气大伤,苻坚于公元370年灭掉了前燕。
随后中原地区又换成了前秦和东晋进行对峙,东晋虽然实力不强,但其顽强,中原地区先后更换了这么多政权,然而东晋依旧雷打不动的坐落于东南地区,公元383年,苻坚全力攻打东晋,展开所谓的肥水之战,东晋虽然受到重挫,但依旧保持着顽强的姿态,反倒是前秦自此一蹶不振。
公元383年,前燕残存皇室慕容以回邺城祭祖为由垂脱离前秦控制,于公元384年自立为王,建立后燕(于公元409年被北燕所灭),前秦北地长史慕容弘听说叔父慕容垂攻打邺城后,无比心动,跟着起兵也自封为王,建立西燕政权(于394年被后燕所灭)。
公元385年,鲜卑酋长乞伏国仁在陇西称大单于,苻坚封其为苑川王,因其所处之地为秦国旧地,所以也叫西秦(于431年被胡夏所灭)。
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如今已面临四分五散,苻坚派儿子苻睿率军进攻西燕并提拔羌人将领姚苌任参谋,可惜苻睿惨败华泽,姚苌怕受牵连,畏罪潜逃到渭水以北。
渭水以北是羌族聚集的地方,很快姚苌就被当地羌人捧上王位,建立后秦(后秦于公元417年被东晋所灭)。
公元386年,苻坚兵败长安,怎料在逃往五将山途中被羌族首领姚苌派兵包围,秦兵溃奔,姚苌问苻坚传国玉玺下落,苻坚只告诉他已交由晋国,在面对死亡时,依旧不改帝王之气,慷慨赴死。
前秦著名将领吕光听到皇帝苻坚已死,悲切不已,回到领地凉州,命令所有将士为苻坚披麻戴孝,为聚集实力,吕光在凉州建立后凉,怎料时运不济,公元398年杨轨等人趁势起兵从后凉手中取得岭南地区并建立南凉政权,同年鲜卑族首领慕容德建立南燕政权,后凉一蹶不振。
公元403年,后秦吞并后凉,随后西凉和北凉轮番建立,接下来本是后秦大展宏图之际,怎料报应很快降临于后秦。
公元407年,南匈奴屠各种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袭杀岳父,即后秦高平公没弈干并占据其部。
赫连勃勃本是戎狄人,戎狄在夏朝时期也被称为“鬼方”,赫连勃勃以夏后裔的身份建立大夏国,后称胡夏,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自己的政权能够像夏朝一样国祚绵长,不过于431年就被吐谷浑吞灭。
当这些小政权在互相争斗的时候,在中原东北部,鲜卑族拓跋氏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北魏政权,史称北朝,后来北魏又被分为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而南部那个顽强的东晋王朝,由于宋公刘裕发动政变废掉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而刘宋之后又经历齐梁陈三朝。
直至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率军南下攻灭南陈,统一中国,这才使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动荡历史彻底结束。
五胡乱华,大部分汉人跟着东晋王朝前往了南方,也叫衣冠南渡,实际上这段历史也是民族大融合的体现,为以后的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