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医学可救命 一一“老中医”是怎么抢救溺水的

天气暖和了,又到了溺水事件的高发期。在儿童和青少年意外伤害死亡事故中,溺水已经成为了头号因素。一旦把溺水者救上来,如果第一时间能够给予正确急救措施,那么很有可能会挽救溺水者的生命。

看看现代医学对溺水是怎么认识的: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缺氧窒息。溺水的症状因溺水程度而不同。重度的溺水者1分钟内就会出现低血氧症,面色青紫色,双眼充血,瞳孔散大,困睡不醒。若抢救不及时,4-6分钟内即可死亡。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切不可急于送医院而失去宝贵的抢救时机。

今天给大家具体说一下中国古代溺水抢救的的方法。自古至今,“老中医”们是怎么抢救溺水的吗?

一、汉代“灰埋法”

张仲景的《金匾要略》记载有,“救溺死方:取灶中灰,两石余,以埋人,从头至足,水出七孔, 即活。”用灶灰会把人埋进去,之后就“水出七孔”,人就活过来了。

灰埋法示意图

二、晋朝“倒挂法”

东晋末年的名医陈延之的《小品方》记载有这个方法:“屈死人两脚着人肩上, 以死人背向生人背,负持走,吐出水便活。”把溺水者倒挂背着跑,跑着跑着,溺水者吐出水来,人就活了。

现实中的倒挂法

三、唐代“伏甑法”

药圣孙思邈的千金药方记载有:“治落水死方:以灶中灰布地,令厚五寸,以侧着灰上,令死者伏于上,使头小垂下,炒盐二寸匕,纳竹管中,吹下孔中, 即当吐水,水下因去下甑,下死者著灰中壅身,使出鼻口,即活。”这个工序相当复杂是:先在地上撒五寸厚的灰,一寸不能多,一寸不能少。然后把锅放倒,溺水者趴在锅上。接着炒盐,吹进溺水者肛门里。这样溺水者就会“即当吐水”而活过来了。

古代的甑和伏甑法示意图

四、元朝“行牛法”

元代骨伤病专家危亦林著作《世医得效方》中:“凡人溺水者,救上岸即将牛一头,却令溺水之人,将肚横覆在牛背上,两边用人扶策、徐徐牵牛而行 以出腹内之水。如醒即以苏合香丸之类或老姜擦牙。”这个方法充满乡村风情的:让溺水者趴在牛背上,徐徐牵牛走,病人就醒了,事后不要忘老姜擦牙。

行牛法示意图

五、明代“俯凳法”

明代的张时彻写作《急救良方》中:“救溺水死:救起放大凳卧着,脚后凳、坫 起砖二块。却用盐擦脐中待水自流出。切不可倒提出水。但心下温者皆可救。”这个不需要找牛了,只需要让溺水者趴在凳子上, 但是还要把盐擦在肚脐眼里。

明代的凳和伏凳示意图

六、清朝“开口法”

清朝的名医程鹏程《急救广生集》:“溺死救法:凡溺水,惟冬寒难救,余月心头暖者,俱易救。捞起时,切不可倒控,急将口撬开,横衔箸一只,使可出水。再将溺人横伏牛背,牵引徐行,腹中水从口中并大小便流出,即活。”除了骑牛之外还要用筷子把嘴撑开。如下图

现实中的开口法

七、现代人工心肺复苏

人工心肺复苏现实运用和成功抢救案例:

时长

00:36

时长

00:32

时长

01:49

时长

04:34

大家会发现这些不靠谱的方法越来越向靠谱靠拢。医学的每一点点进步,都是以几代人医生的汗水和无数病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这么来之不易的珍贵的进步,我们怎么能不知道呢?

晚成堂

追圣贤悟经典巧除百病。 尊岐黄学仲景誓做明医。 宣传中医,感悟人生,提升生命之质量。
21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