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劭:你可知我曾经两度劝退董卓?

教战虽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很多时候,没有身临其境很难充分体会场景中人物的心理,单从短短的记载也很难还原一个鲜活的形象出来。本篇来聊聊种劭shào,字申甫。

种劭是司隶河南洛阳人,他出身名门,祖父种暠曾担任过司徒,父亲种拂担任过司空,与种劭同时期还有个长水校尉种辑,同样出身于种氏。其中“种暠”与“种皓”应为同一人,“种拂”与“种弗”应为同一人。

种劭年少成名,这对于名门子弟来说是件很容易的事,他可以接触到很多名门后裔,也会有名士愿意为他扬名。中平末年(189年),种劭已经官至谏议大夫了,何进本来打算召董卓领兵入京,想让董卓协助自己清除宦官,此外还有袁绍对于董卓的煽动。

何进作为大将军也不是什么蠢人,他察觉到了董卓的异动,并且派出了种劭去渑池阻止董卓继续前进。但董卓对于朝廷诏令阴奉阳违,表面上答应去征讨南匈奴于扶罗,实则继续向着洛阳进发,并且上书朝廷,他表示自己麾下的士卒们不肯渡河,就像去诛杀宦官们。

因此种劭再次登场,他带着朝廷诏书去拦路。董卓也不是好对付的,他敏锐地察觉到事情有变,还试图让士兵胁迫种劭让道。但是种劭表现得十分勇敢,他拿出诏书怒斥士兵们,在士卒们给他让路后,直接上前质问董卓。董卓这种行为显然已经是抗旨不尊了,所以他还是向种劭屈服了,答应退兵。

“大将军何进将诛宦官,召并州牧董卓,至渑池,而进意更狐疑,遣劭宣诏止之”——《后汉书·种劭传》

但显然董卓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人,他表面上答应了种劭撤军的要求,但实际上他只是暂时退往了夕阳亭。当然,董卓最终还是完成了领兵进京,开始他独断乾纲的日子。汉献帝刘协即位后种劭迁任侍中,但是董卓对于这个两次劝退自己的人很不满意,先将种劭贬为议郎,又让种劭去担任凉州刺史,以此让种劭离开京师,眼不见为净。

“卓既擅权,而恶劭强力,遂左转议郎,出为益凉二州刺史”——《后汉书·种劭传》

一直到董卓被诛种劭都没能回到朝中,但是随着李郭之乱爆发,种劭的父亲太常种拂战死,种劭直接弃官离开,回到洛阳服丧。朝廷本来打算让种劭担任少府、大鸿胪等九卿级别的职务,但是种劭坚决不答应“我昔日为国尽忠却遭到奸臣嫉妒,父亲为贼人所害以身殉国,作为臣子不能去除逆贼,哪有脸再见明主呢?”

种劭没有再入朝为官,倒是三辅地区的官员们听闻他的壮语都感慨不已。种劭也不是毫无作为,他联合了杜廪lǐn、刘范、刘诞、马腾、马宇、韩遂等人,试图起兵征讨李傕、郭汜种劭的结局与他的父亲如出一辙,都是战死沙场。

“三辅之臣闻之,莫不感恸焉”——《后汉纪》

直面兵锋,忠义可嘉。

韩宣:韩宣:能言善辩,能奈我何?

刘翊:刘翊:不得不说,现实与理想是有差距的

王嗣:王嗣:姜维北伐羌胡送军粮?其中有我一份功劳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