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祭塘,我从你身边走过
黄梅|祭塘,我从你身边走过
曹锦军
孔垄的东港和西港是相连的,就连镇区的内港——祭塘,也是一脉相通的。
30多年没有在这曾经上学的必经之路的祭塘边走走了,眼前是曾相识的祭塘还是那口塘,而以前周边的建筑物大都化为了历史的尘埃。
祭塘,南穿朱坝头桥,直通东港,北穿谷坝头桥与邢港相连,最大水深5米。此河得名有两种,一是说,该塘系邢家祭产管辖,惯称祭塘。二是说,清咸丰年间,太平军丞相罗大纲、英王陈玉成、翼王石达开先后率军在孔垄战斗和驻军。曾在孔垄这口塘边的集镇上进行过大规模争夺战,双方死亡上万人,血流成河,于是就有了“祭塘”之说。
1980年到1985年的这五年,我在孔垄镇读小学的时候,天天就从祭塘东面的老棉纺穿过塑料厂到筷子街,镇小当时的大门就在筷子街。那时候老棉纺,塑料厂是非常红火的,小镇的许多人在里面上班。如今这两个老厂都是残垣断壁,破烂不堪,机器设备都已变卖,连昔日的大铁门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筷子街南北走向,南起东街百货商店,北抵孔垄镇小的大门,全长100米,泥沙路面,道路细窄,如同一根筷子,因此得名 。 筷子街两边户数并不多,20来户人家,大都以篾匠为主。孔垄一带的竹器数这里最有名。孔垄镇小如今成为了镇幼儿园,朗朗的读书声不有有,而是不少幼儿在此嬉闹成长的场所。1985年前的教室,都早拆的干干净净,连砖头也找不到几块。大门也早已调向,不在西边的筷子街,而是面向南边的东街了。
祭塘的西面就是小镇比较繁忙的西正街了,当年电影院、豆腐社、照相馆、血防医院、邮电局、新华书店、理发店、东风服装厂、知青纺纱车间等场所都集中岸的那一头,这里从白天到晚上都是热闹的,几乎没有断过人迹,现在在市场的洗涤中,大都成为了私人的商铺。
初夏的周末,凭着记忆中的印象,我从祭塘东面的老棉纺穿过塑料厂到筷子街。老棉纺已是废墟,多年前玩耍的草坪,也是杂草丛生。
老塑料厂除看围墙还“坚强”外,再也看不到昔日生机勃勃的劳动场面,那曾经供水的水塔被青藤紧紧缠住,成为了小镇岸边景色的点缀。围墙外的泥巴小径,是如此的熟悉,那是我经常起早摸黑上学的小路。有时候是一个人,也有时候是一大群孩子邀着一起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胆子少,特别是早上塑料厂大门没有开,那就必须经过门外这一面是墙,一面是水的道路,一个人行走的话,经常是飞奔而过。两三个人的时候,小孩子们也是大声唱歌壮胆,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这样一天天长大。
祭塘是美丽的,春抚杨柳依依,夏恋碧波荡漾,秋映大雁高飞,冬披银装素裹,写尽了古城水乡的韵味。古孔垄八景之一的祭塘倒影就是这里。两岸楼阁高耸,岸边垂柳排排,两头拱桥相对,塘水静、清、绿。白天街道倒映水中,晚上星月楼阁互相映衬,把孔垄点缀得与画一般,亦称祭塘星影。
30多年过去了,祭塘周边悄悄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也一天天向“奔五”靠近。其实,无论岁月如何变化,当我们站在这里的时候,思绪翻涌,仿佛又回到了那充满童真的时代。
曹锦军围炉微信公众号:
caojingjun197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