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苦”鲁迅久矣
今天路过厦门妇幼儿童医院,发现换了新招牌(下图),这个新招牌透露了两个信息:一是厦门大学又附属了一家厦门医院,二是“厦门大学”四个字的字体改了。
第一医院、中山医院、眼科中心,再加上现在的厦门妇幼儿童医院,厦门最大牌的医院现在都成了厦门大学附属医院,厦大威武。
“厦门大学”四个字新改的字体是陈嘉庚先生创办厦大时题写的,众所周知,厦门大学原先使用的“厦门大学”是鲁迅的手迹,但那四个字并不是鲁迅的亲笔题词,而是从他的书信中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合成的。厦大这样做的原因,表面上是因为鲁迅曾经在厦大执教过,我想更真实的原因是鲁迅的名气和被拱起来的无人可及的历史地位。
事实上,鲁迅在厦大只呆了4个多月(1926年9月到1927年1月),他到厦大执教,表面上是受当时任厦大文学院院长林语堂的邀请,其实是为了许广平,这一点陈丹青先生在《笑谈大先生》一书中有专门提及:……于是1926年到厦门教书去。现在关于鲁迅离开北京的理由,能够比较平实地交代了,就是说,鲁迅有了许广平先生。出于当时的种种现实考虑,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个地方……
出于什么“现实考虑”呢,应该是当时北京对鲁迅人身安全不利的环境,还有鲁迅和许广平师生恋引发的道德压力。那时候许广平已经回广州家里,此时又正好林语堂发出南下的邀请,厦门和广州离得不远,鲁迅就来了。
鲁迅到厦大,教书育人当然是第一位,他十分投入地教授青年学子如何看世界救中国,包括指导学生们创办《鼓浪》周刊。
但4个多月的时间毕竟太短了,这段时间,说句不客观却又是事实的话,鲁迅在厦大只干两件事:一是和人吵架,二是谈恋爱编《两地书》。
和人吵架是指学术上的冲突,主要是和当时厦大的校长林文庆先生,他们在对传统国学的取舍上出现分歧,两个人的冲突是为厦大贡献了16年时间的林文庆先生后来被厦大冷落几十年的其中一个原因。
至于谈恋爱,那自然是和在广州的许广平书信来往,当时两个人的鸿雁传书,包括编撰他们二人之间后来成书的《两地书》占据了鲁迅在厦大4个多月时间的一大部分。
后来鲁迅感到在厦大实在呆不下去,这时候广州中山大学向他发出聘请,请他出任教务主任和文学系主任,鲁迅于是接受了聘请,也实现了和许广平的团聚。
虽然只呆了4个多月,厦大却给予鲁迅极高的致敬,除了前面已经说的厦大的校名是从他的书信中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合成的外,厦大还为鲁迅开设纪念馆,塑雕像等,风头把校主陈嘉庚(校主是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对陈嘉庚先生亲切的称呼)都盖过。
厦大俨然是把鲁迅当成最大的招牌,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都不尽合理,但可能在某种情形下也是不得不如此为之。
厦大真是“苦”鲁迅久矣,他把厦大“绑架”了几十年,当然这不是鲁迅给厦大下了咒,是厦大自己给自己上了套。
近些年来,社会气氛开始回归客观和理性,厦大也没例外,先是2005年为对厦大做出极大贡献的林文庆校长建了“文庆亭”纪念他,现在又是逐渐以陈嘉庚先生题写的校名取代从鲁迅书信中抠出来的字样。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事,厦大现在这样做,才是一所寓于理想和理性光芒的大学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