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连载139)宋仁宗立赵曙为皇储,赵曙却不想当备胎。
瓦
舍
聊
宋
第二卷 文治
第十七章 后继无人
立储
原来,后宫嫔侍董氏、周氏同时怀有了身孕。
如此一来,众臣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一时间,宫内宫外都洋溢出了前所未有的喜庆气氛。大家都盼望两个嫔侍能够早日诞下皇子,一举解决东宫虚位的问题。
最高兴的人当然要属赵祯,他一再用字诀对付众臣,盼的就是这一天。
有句歌词怎么唱来着: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宫中的内侍省为了迎合皇上,特意修建了一座潜龙宫,准备给将来的皇子居住,同时还预备了大量金帛、 器物,就等皇子诞生后,以供赏赐之用。
接下来的时间里,赵祯和朝臣唯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等。
于是乎,董氏和周氏的肚子成了当时宋朝的政治聚焦点,承载了所有的期待和希望。
然而,似乎真应了希望越大失望越这句话,上天还是没有眷顾求子心切的赵祯。
嘉祐四年(1059)四月,董氏第一个分娩。
皇女。
又过了一个月,周氏分娩。
仍是一个皇女。
添加两个皇女的赵祯照例进行了一系列的赏赐,但是,内心的酸楚,谁都心知肚明。此时,就连一直喋喋不休的台谏官都闭嘴了。
运气太差了,太可怜了。
赵祯并没有灰心,两个皇女的诞生固然让他失望,但也更让他坚信,自己仍有可能为大宋带来一个皇子。嫔侍董氏、周氏似乎也很争气,很快又有了身孕!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让赵祯欲哭无泪。
嘉祐五年(1060)五月,董氏有产。
皇十一女。
嘉祐五年(1060)七月,周氏有产。
皇十二女。
嘉祐六年(1061)七月,董氏再产。
皇十三女。
到了这般地步,还能说什么呢?
皇十三女出生的时候,赵祯已经五十二岁,本来就不康健的身体显得愈发羸弱。连他自己都认识到,想要诞下一个皇子的希望早已日渐渺茫。
赵祯生不出儿子,众臣的要求立储的奏疏又如约而至。
此时,已经不需要台谏官们冲锋陷阵,各路大臣纷纷上书进言,就连一直站在皇帝一边的宰执大臣,也采取了支持态度,奏疏上已经没有了激烈的言辞。
千言万语只有一句话:你就认命吧。
赵祯还能说什么呢?说好的三年之约,已经过了六年。盼着你生皇子,却连生了五个女儿。
天命难违,认了吧。
经过轮番的劝谏,赵祯终于妥协了。
嘉祐六年(1061年)十月,垂拱殿,赵祯召见宰执大臣。那个时候,宰相已经换成了韩琦。
韩琦领衔提出:选取宗室子弟备位储君。
这回,赵祯松了口:“我其实早有此意,只是没物色到合适的人选。”说完,他又看了看众人,问道:“宗室子弟中,你们觉得谁比较合适呢?”
韩琦恭敬地回道:“这就不是臣下敢议论的了,应当由陛下自己圣断。”
赵祯叹了口气,说道:“早年宫中倒曾经收养过两个孩子,岁数小的比较单纯,但不聪明,岁数大的那个,倒还可以。”
韩琦又问:“不知皇上说的是哪一位宗室子弟?”
赵祯回答:“赵宗实。”
赵宗实是濮王赵允让的儿子,生于明道元年(1032)。赵允让是太宗赵光义第四个儿子商王赵元份的儿子,已于嘉祐四年去世。巧合的是,赵允让幼年时也曾被真宗赵恒收养在宫中,用来当做皇子储备。只因后来赵祯出世了,才重新送回王府。赵允让万万不会想到,当年自己没能递补皇位,如今自己的儿子要替他实现这个梦想了。
诡异的是,赵祯和父亲赵恒一直人丁不旺,赵允让一族却是多子多孙。赵允让生了二十八个儿子,赵宗实是第十三个。赵宗实曾在四岁的时候入宫,后因赵祯自己有了儿子,他又被送回王府,前期的轨迹几乎和父亲如出一辙。只因赵祯几个儿子的夭折,他的命运发生了奇迹般的转折。
听皇上这么一说,韩琦吊起的心放了下来。看来,皇上这次真心接受现实了,而且心里早就有了默定的人选。
当然,韩琦在表面上还不能显得太急迫,于是他又回道:“事关重大,我们也不敢贸然施行。陛下今天可以再思考一下,明天我们再来领旨。”
第二天,韩琦到赵祯出取旨,并建议先确定入宫人选,立为储君的事情可以慢慢来,不如先授予赵宗实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
宗正寺是掌管皇族事务的官,想当年,赵宗实的父亲赵允让也曾担任此职。在没有皇子的情况下,授予赵宗实这个职务,其实就是向天下释放了一个储君的信号。
又过几日,制书颁下,一直为立储问题揪心的众臣好歹松了一口气。
始料不及的是,立储的事情很快又起了波澜。
赵宗实没兴趣当储君!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无厘头,有人处心积虑、杀人放火着要当皇帝,有人却是求着他当皇帝都不想当。
这个情况看上去不可思议,其实也容易理解。当皇上虽然荣耀,却也是份累人的活,有时还不如当个王爷来得自在快活。
当然,在赵曙的心中,可能还夹杂一份更深层的委屈。老爸曾经当过备胎,自己四岁时也曾当过备胎。每次皇家后继无人了,就把我们叫唤过来,皇家有血脉了,又急着叫我们滚蛋,敢情我家是开轮胎店的吗?这回你请我干,我还不干了呢。
赵宗实听到任命自己为知宗正寺的消息,断然拒绝了任命。赵祯知道后,略有点不高兴,就找韩琦说:“他都不想干,要不这事就算了?”
韩琦一听,头都炸了,我的娘啊,争来争去,好不容易哄得皇上松了口,怎么就这么算了?于是他建议赵祯亲自下手诏,命赵宗实赴任。
赵祯按韩琦的意思办了,可那位赵宗实邪了门,仍然死活不肯领命,而且连上了十八道奏表,要求朝廷收回成命,一会儿说自己还在为父守丧,一会儿又说自己身体不行。
据说,赵宗实命人给朝廷写辞表的时候,每写一表,都重赏一大笔钱。结果,朝廷传达诏令的内侍跑得死去活来,那位替赵宗实代写辞表的人反而赚得盆满钵满。
就这样,事情一拖再拖,又过了九个月。到了嘉祐七年(1062),眼见立储大事要搁浅,韩琦就建议赵祯把事情办彻底,直接立赵宗实为皇子。
于是,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五日,赵祯下诏,立赵宗实为皇子。
又过了两天,赵祯将宗室子弟召集到宫中,当众宣布了这一决定,完全确立了赵宗实的皇位继承人身份。
按例,皇储的名字应当有别于其他宗室子弟,赵祯亲自决定为赵宗实改名为赵曙。
可要说那个赵宗实确实顽固,直接立为皇子也不干。
于是,为了扶这个老兄上位。赵祯命虢国公赵宗谔带着轿子前去王府抬赵宗实。
赵宗谔是赵元份的长孙,赵宗实的堂兄,在家族中讲话很有分量。他一进王府就大骂赵宗实:“你身为人臣,怎么能不接受圣上的任命?我不是不能派人把你硬塞进轿子里,我只是担心你因此失去君臣之义,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
赵宗谔骂完,其他人都在旁边打圆场。经过一番连哄带吓,赵宗实这才勉强答应下来。
八月二十七日,皇子赵宗实进入宫中。
八月三十日,赵祯在清居殿召见皇子赵宗实。
此后,赵宗实按照礼节,定期问候赵祯起居。
至此,历时七年的皇储之议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从这一刻开始,我们终于可以改口称赵宗实为“赵曙”。
事实证明,嘉祐七年的立储非常及时,如果再晚半年,后果不堪设想。
嘉祐八年(1063),新年刚过,赵祯又病倒了,再次陷入神志不清的状态。
从至和年间的第一次发病开始,人们已经习惯了皇上这种间歇性发作的怪病,不过这次的病情似乎较以往更加严重。经过长达两个月的调理,赵祯的身体才略见康复。
三月二十二日,是科举殿试的日子,向来重视文治的赵祯撑着病体主持了大典。谁都没想到,这已经是他最后一次主持殿试。
三月二十九日,白天的赵祯还能如常人一样饮食起居。可到了半夜,他忽然从床榻上坐起,急令内侍传唤医官。
这次的病情似乎来得特别迅猛,才过了一小会儿,赵祯已经连话都说不出来,只能手指心口,表情极其痛苦。等医官赶到时,一切都已经于事无补。
是夜,大宋第四任君主赵祯,崩于福宁殿,年五十四。
小编微信 :nbhanlin
新浪微博 | 简书 | 头条号 :野狐狸
《宋朝进行时》(又名《瓦舍聊宋》)
版权由行距文化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