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千问千答(74)•遗迹遗物向我们昭示“三皇五帝”的存在
问:三星堆遗址出现“三皇五帝”的踪迹吗?
答:大量出现于古代遗存。
秦始皇“焚书坑儒”灭掉古史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近代考古学挖掘,常发现上古古史出现在遗存中,即遗迹、遗物与传世文献所记载的一样。如甲骨文、金文、战国简的发现和破释,证明秦始皇并不存在 “灭古”行为。
“焚书坑儒”的观点,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到了西汉刘向、孔安国时,就成了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烧诗书和坑杀儒士。
但是,考古却向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古史历经诸代,传而不亡,非臆造所能为也!
古史传之万代,由来久矣!易传曰:“人更三圣,事历三古。”
经传之典,文献经典,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等概念,实际构成了中国的古史系统,关键是后人该如何去理解而已。
近代“疑古派”及现代考古学,遵循他们吸收到的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所持之方式方法,而对历史文献一味持疑或疑而不究的态度,是造成古史传承呈现混乱与缺失的因素之一。
“疑古派”的代表人物胡适、顾颉刚、钱玄等,对东周以前的史料他们的态度是“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这样的“疑古”精神,是反传统的存在。
顾颉刚提出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源头是“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这样的观点被很多考古人奉为经典。
“疑古派”主张破除长期存在的“唯古是信”的传统观念,应彻底推翻传承于后世构建的中国古史系统;他们认为臆造的旧史体系,是束缚人们头脑的封建“道统”这些不是真实的历史。
鲁迅曾谓“疑古派”是——有破坏而无建设,顾颉刚的《古史辨》已将中国的古史“辨”成了没有。
甚为惋惜的是,现代考古学继承了“疑古学派”的传续,专注于实验主义方法,大胆怀疑古文经书,从而怀疑传统的古史,也否认“经”典。所以,现代考古学从来没有“三皇五帝”,也不与古史联系,而是保持他们“独立的纯洁性”!
有了现代考古学,世上多了许多遗迹、遗物,却唯独没有“历史”,也没有“传承”。
三星堆考古是新考古学,故主要以考古遗存,来研究人类的物质性遗存行为模式、社会组织和文化的适应、演变等问题,试图寻找人类文化发展的动力学法则新的科学范式。
新考古学主要强调:
调查、发掘等资料获取、信息提取,以及论证过程的严密性与实验性;
他们重视技术手段胜于方法,重视方法胜于理论;
故,新考古学是“过程主义”考古学。
把握历史时空框架、历史文化史重建,再结合考古学,这才应是考古的主流方法。无此,考古则“见物不见事”,因为历史学才是考古学的“立身之本”和“补充文本”。
三星堆遗址、遗物上的古帝元素(如下图所示),看似简单,但能解答现代考古学所不能解决的历史问题,对还原古事有十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