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入圣:读懂王阳明的创新人生(3)

这是一个解读王阳明心学思想与创新人生的连载系列,你将读到:

1、为什么你值得一读

2、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3、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4、心学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

5、心学对儒释道的融合与创新

6、王阳明与西方哲学

7、王阳明的世界影响

8、 王阳明的创新启示

3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关于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核心要点究竟是什么?如何把握其中的精髓和要义?

大家知道,在佛学中有一个“三法印”的说法,所谓“法印”就是鉴别一个人是否真正理解一个思想的核心标志。佛学的“三法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可以说,这就是对佛学精髓和要义的终极概括。

心学不是佛学,但我们可以借用一下佛学的提法,解读一下阳明心学的“三法印”。

1、心即理:这是心学的世界观

2、致良知:这是心学的人生观

3、知行合一:这是心学方法论

简单概括:世界的本体不是物,而是心,所以人生的目标不是外求,而是内求,也就是致良知,而要达到致良知的目标,方法是知行合一。

显然,这样的概括,对于一个并没有深入理解的朋友,要么觉得不以为然,荒谬!要么觉得理所当然,废话!

因此,我们有必要做一下深究,这“三法印”究竟是什么意思?

01

心即理

首先一个问题:什么是“理”?王阳明所说的“理”来自“宋明理学”,也就是“程朱理学”。

理学起于北宋,经过程颐、程颢、张载、朱熹、周敦颐、邵雍等一众大儒的发展,从宋至明,成为儒家思想的主流显学。

究竟有多主流呢?这么说吧,朱熹被奉为圣人,在当时甚至有“朱子高于孔子”的说法。

关于“理”,《大学》里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朱熹把它解读为:“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就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来获得道理。因为万事万物虽有表里精粗,但一草一木莫不有理。

王阳明遵循朱熹的“格物致知”, 决心从“格物”做起,开始穷理功夫。他约了自己姓钱的朋友一起去格院子里的竹子。但格了七天,却以失败告终,并没有格出什么理来。可见通过朱熹的“格物”之说,难以达到“致知”的效果。

王阳明格竹失败了,他内心的困惑最终要在“龙场悟道”才算得到彻底解决。那么,所谓“龙场悟道”悟的究竟是什么道呢?

按照王阳明自己原话:“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求之理于事物者,误也。”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说我们都具有成为圣人的心体,只不过被私欲遮蔽了。“向求之理于事物者,误也”意思是朱熹试求理于事物,即求理于心外,本末倒置了。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悟的就是这个道。

因此,王阳明反对朱熹通过事物追求“理”的”格物致知“,提倡从自己内心去寻找“理”,明“本心”则明“天理”。所谓“自性具足,不假外求”。

王阳明的前辈老师叫陆象山,所以“阳明心学”也被称为“陆王心学”。陆象山有一句名言“六经皆为我之注脚”,就是说六经讲的道理都是为我的道理做注脚,是不是很狂妄?但是如果理解了心学,就不觉得他狂妄,他只是说了大实话。

为什么呢?因为“心即理”,天理在人心,人心之中自有天理,外在的天理都是为内在的人心做注脚。所以六经都是对人的心,也就是对我的心做注脚,“六经皆为我之注脚”再自然不过,一点也不狂妄。

“心即理”,意味着心是理的根本,境随心转,相由心生。

02

致良知

既然理不在心外,理在心中,那么《大学》的“致知”,究竟应该致什么知?王阳明认为这个“致知”应该是“致良知”。

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是非之心,好恶之心,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良知人人俱有,圣人也好,愚人也罢,无不相同,人人同具良知,人人有个判断是非善恶的内心标准。

这个说法,在今天看来并不特别,但是在当时看来,这是儒学中惊天动地的思想革命。因为王阳明说人人即可为圣人,你不一定要遵循孔孟的经典,也不一定要遵循程朱的教条,只要遵循自己内心的良知。

正因如此,明末清初另一个思想家张岱评价王阳明的“致良知”说:“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怎么才算“致良知”呢?王阳明提出了一个标准“存天理,去人欲”。

所谓天理就是本心真体,也就是真我,所谓人欲就是私欲习气,也就是假我。

一个人只有去除内心的杂念,才能分辨真我和假我。在能分辨真我和假我之后,才能显现知是非知善恶的真我。

私欲习气从何而来,一个是肉体本能的枷锁,比如食色是人之大欲,生死是人之大畏。另一个社会评价的枷锁,比如荣辱之心让人不洒脱,得失之心让人不自由。

而人往往会被这两重枷锁牢牢束缚,或屈从于肉体本能的欲望,或受缚于社会评价的羁绊,迷失了自己的本心,丢掉了自己的良知。

王阳明年轻的时候看淡了荣辱,这是去社会评价的枷锁。比如他落榜了,人家嘲笑他,他说:不以为落第为耻,以落第而动心为耻。

之后人到中年,就有“龙场悟道”看淡生死,这是去肉体本能的枷锁。

当社会评价的枷锁和肉体本能的枷锁都去了之后,也就是去除了“假我”(习气私欲),发现了“真我”(本心真体),也就达到了良知的状态和境界。

03

知行合一

在很多人看来,王阳明的心学因为核心是一个“心”字,应该是重抽象思维,而轻实践方法的学问。有的人甚至把王阳明思想直接归为佛老的无为之学。

其实王阳明的心学既不是抽象,也不是无为?不只是思维之学,更是行动之学。

所谓 “致良知”并不是凭空可以“致”,所谓“致”,就是致力,它必须落在实事上,通过事上磨练,才能抵达内心的良知。

如果“致良知”代表了阳明心学的人生观,那么“知行合一”则代表了阳明心学的方法论。

知是什么?这里的“知”不是见闻之知、记忆之知,而是指德性之知、意识之知。

那么二者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首先,没有行动的知不是真知。

比如“孝心”,有人说我知道要孝敬父母,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习惯性地对父母大吼大叫,这个不叫真知,因为只是见闻之知,道理知道了,但不是德性之知。所谓德性之知,就是你知道孝顺父母,并且你会不由自主地去把它实践在你对待父母的行为当中。

比如"运动",你知道运动改变身体,运动改变大脑,运动带来幸福感,知道这些,也还不叫真知,你要自己亲身去试,把这个"知"从记忆之知,变成意识之知,甚至变成潜意识之知,这才叫 "真知"。

听说过很多道理,最多是记忆之知,到后来记忆都消失了,这不叫知,潜意识的知才是真知,而一旦变成了潜意识的知,就是可以化为行动的知,也就是所谓的“真知”。

什么叫文化,什么叫教养?什么叫能力?就是当你把所有知识都忘掉,记忆之知消失之后,潜意识里留下来的直觉反应。

知的过程与行的过程是相互交织相伴始终的。知中行,行中知,不是先后问题,而是两条腿,知行交替才能不断前进。

知得真切,知得笃实,便是行;行得明觉,行得精察,便是知。知到极处便是行,行到极处便是知。

如果说“致良知”就是人生目标,“知行合一”就是实现方法。“致良知”其实就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阳明心学的核心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心学讲的是心,所以每个人的心虽然心同此理,但却各有天地。因此,我只能讲我心中的心学。所谓“六经注我”,六经都是对我心的注解,同样,阳明心学也是不过是对我心的注解。

在我看来,阳明心学的“三法印”,可以总结为“三颗心”:

一颗「良心」致良知

做人的心性

听从良知召唤,不被外界干扰

这是一颗独立之心

一颗「匠心」知行合一

做事的心法

不辞劳苦,不避艰难,事上磨练

这是一颗强大之心

一颗「随心」心即理

做自己的心态

有了良心和匠心,既要做好事,也能做好事

最后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

随时随地让自己的动心起念都符合人情事理

这是一颗自由之心

因此,阳明心学在我看来,既是修心之学,更是修行之学。修炼的过程始于良心,成于匠心,终于随心,最终达到心灵自由的终极境界。

好,讲完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的核心,下一期,我们来进一步来解读一下:

为什么说他的心学思想是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又是对儒释道的融合与创新?

(未完待续,不见不散)

(0)

相关推荐

  • 王阳明心学及其当代意义——王德峰(讲座文字转录)6

    阳明心学 我们上午讲了孟子的心学.这是开端,然后我们又讲了禅宗的心学,用佛教的语言讲的心学.然后,我们现在就来看这个心学在中国的最高成果--阳明心学.阳明心学第一层意思,就是我上午讲第一个命题,心即理 ...

  • 超凡入圣:读懂王阳明的创新人生(5)

    超凡入圣:读懂王阳明的创新人生 这是一个解读王阳明心学思想与创新人生的连载系列,你将读到: 1.为什么你值得一读 2.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3.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4.心学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 5.心学对儒释 ...

  • 超凡入圣:读懂王阳明的创新人生(4)

    这是一个解读王阳明心学思想与创新人生的连载系列,你将读到: 1.为什么你值得一读 2.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3.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4.心学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 5.心学对儒释道的融合与创新 6.王阳明与西方 ...

  • 超凡入圣:读懂王阳明的创新人生(2)

    这是一个解读王阳明心学思想与创新人生的连载系列,你将读到: 1.为什么你值得一读 2.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3.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4.心学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 5.心学对儒释道的融合与创新 6.王阳明与西方 ...

  • 超凡入圣:读懂王阳明的创新人生(1)

    导读: 这是一个解读王阳明心学思想与创新人生的连载系列,你将读到: 1.为什么你值得一读 2.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3.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4.心学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 5.心学对儒释道的融合与创新 6.王阳 ...

  • 读懂王阳明,看懂嵇康,理解司马迁和李白,人生从此大不同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像一艘船被抛入了大海,如果船没有了方向,那这一生,也见不到岸的模样:如果船有了方向,无法应对航行中的大风大浪,还有意想不到的灾难,那注定会一生漂泊,活不成自己想要的 ...

  • 全能大儒王阳明二十条名句,读懂足以参透人生

    王守仁(1472年-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 ...

  • 《红楼梦》中最经典的诗词,读懂了才是人生!

    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 手执墨笔,曹公十年如一日,写尽缱绻情思,字字泣血,句句珠玑. 今天,有书君就带大家一览<红楼梦>中最经典的9首诗词,读懂了它们,也就读懂了人生. ...

  • 四句话读懂王阳明心学

    心学创始以来,影响至巨, 古今中外都有精辟见解. 然而,对心学最精辟的论述, 莫过于王阳明自己的"四句教". --国馆君按 近代日本的强盛,始自明治维新.维新派中众多重要人物,无不 ...

  • 《红楼梦》最经典的9首诗词,读懂了才是人生!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 --清·得舆<京都竹枝词> 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手执墨笔,曹公十年如一日,写尽缱绻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