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最强大的时候有多厉害?《汉书》中有个答案,让人不明觉厉
匈奴,传闻是夏后氏的后裔,夏朝灭亡后,王子淳维率族人迁往北方,其后经过近千年的融合和发展,逐步分化成山戎、猃允、薰粥、畎夷,戎夷、绵诸、犬戎、绲戎、翟等分支。
他们一部部逐水草而居,以游猎为生,建立的国家,或者叫部落联盟更妥帖一些,但不管怎么说,一律称之为行国。
什么叫行国?与居国对应,顾名思义,没有固定的城郭,哪里条件好就走到哪里,基本上都是整体行动,较之中原固定的农耕以及分散的村寨式聚居方式,天然就有武力上的优势。
所以打商周起,匈奴跟中原的冲突就成了“患”,令人头疼得很难解决的“患”,很难解决就不解决了吗?
一:行国的威胁
原先没有长城,匈奴甚至可以自由地游牧到王都附近,成为王朝的肘腋之患,这种时候,中原对匈奴的防御是非常被动的。
如前771年,犬戎攻进镐京;前664年,山戎攻打燕国;前660年,北狄灭亡卫国、刑国等等。
都是想来就来,得势猖狂,但凡中原诸国较起真来,他们就会风一样地撤退,并且不以为耻,然而后来呢?
《汉书》中说“战国之雄七,界于匈奴者三”,哪三国,秦、赵、燕,三国为了抵御行国的威胁,创造性的于边境筑起长城。
长城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对抗匈奴的机动性,前215年,秦始皇一统六国不久,这种做法就被很好地继承下来。
万里长城因之而起,其时,秦的国策已由“一统天下”改为“荡平四夷”,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负责修筑长城的蒙恬当然不仅仅甘心于防御,而是率三十万军马主动出击。
一战而“略取河南地,却匈奴七百余里,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匈奴单于头曼不能胜秦,北徙”
简单点说,夺回水草丰美的河套,一竿子把头曼单于赶到漠北,从此,河套与身后的长城相辅相成,成为一套完整的防御系统,中原对匈奴的主动权,终于回到中原手里。
然而可惜的是,这种美好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秦始皇死后,中原陷入内乱,防御长城的北方军团奉命南下,致使长城一线空虚,防御空虚怎么办?
匈奴一个了不起的英主应运而生,他的名字叫冒顿单于。
二:单于的由来
“单于”一词起源于头曼,全名“撑犁孤涂单于”,其中撑犁为天,孤涂为子,单于有广大之意,从字面上理解,就与汉家“天子”相对应,也就是说,从头曼单于开始,他就是打算与中原王朝平起平坐的。
只可惜的是,头曼单于虽有与中原王朝平起平坐的野心,却没有相匹配的本事,好在他有个了不起的儿子,可这个儿子,原本,头曼单于是很看不起的,为什么?
冒顿是头曼单于的长子,本该继承单于的位子,可头曼单于年老之后,喜欢上妖艳的板式阏氏,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打算传位给板式阏氏的儿子。这时候,冒顿就成了头曼单于的眼中钉,肉中刺,讨厌他怎么办。
想杀又没有什么借口,于是头曼单于便想了个馊主意。
头曼单于当政之时,与游牧在如今河西走廊一带的西方大国月氏一直攻占不休,虽然打得很激烈,但谁也吃不掉谁,于是就仿照汉人,当然,那时候还应该叫华夏人,总之呢,就仿照他们的习惯,两国为表诚信,互送人质。
这一年,又到了送人质的时候,头曼单于眉头都不眨一下,非常痛快地把冒顿送到月氏。
话说这老头心也狠,等冒顿一到月氏,屁股还没坐稳,他就迫不及待地撕毁合约,向月氏进攻,这回进攻,能不能打胜仗倒不要紧,主要就是打算借月氏的手杀掉冒顿。
本来计划也是万无一失的,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冒顿可不是好惹的,竟乘看守松懈的时候偷盗一匹良马,然后千里迢迢,历经千辛万苦的跑了回来。
冒顿居然能从月氏的地盘跑回来,头曼单于这才发现,儿子可能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了不起的英雄怎么办?
赏给冒顿一万骑兵,使之居于王庭左右,大约有个着重培养的意思,可冒顿呢,被亲生父亲出卖了一次,从此,他就像一头砥砺爪牙的孤狼,时刻准备着咬人一口了。
三:鸣镝事件
俗话说的好,咬人的狗是不轻易叫唤的,所以,冒顿平常对父母、兄弟都非常客气,可暗地里呢,选出一队精兵,天天带他们训练,并规定:自己鸣镝所向,手下必须弯弓齐射,否则,便当场杀死。
鸣镝,作为匈奴指挥的号令,就从这时候开始了。
为了试验手下是否忠心,冒顿第一次将鸣镝射向自己的宝马,有聪明的稍微犹豫片刻,冒顿立刻拔刀斩杀;第二次,冒顿又射向自己宠爱的阏氏,手下又有替他考虑,不肯射箭的,冒顿又毫不客气,拔刀斩杀;经过这两次事件以后,手下终于明白:自己的角色只能是一把锋利的刀子,而刀子只能听主人的话去杀人,绝对不能有自己的思想。
有了这种认识以后,冒顿亲自带领的骑兵,一个个都成了冷血的狼,冒顿的鸣镝指向哪里,他们的弓箭就射到哪里,一点儿也不考虑这一箭射得是谁。
没用多久,部队练成,匈奴古礼,每年九月,各部族都要齐聚王庭,举办隆重的蹄林大会,这是匈奴盛大的节日,就在这次大会上,冒顿跟随父亲头曼单于打猎,在围猎之时,冒顿的鸣镝射向自己的父亲,手下立刻万箭齐发。
头曼单于就这样死掉,冒顿立刻继位,毫不犹豫的杀死板式阏氏以及她最疼爱的儿子,清除了一切反对势力,把单于的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四:东胡的挑衅
冒顿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单于,这时候游牧在西辽河流域,传国千年之久,强大的东胡王得到了冒顿弑父自立的消息,为了检验冒顿对待东胡能否像他父亲一样恭顺,于是派来傲慢的使者,对冒顿单于传达口谕说:东胡王很喜欢你父亲的宝马,所以派我来索取。
王廷各王将都非常生气,认为这是东胡王非常无礼的行为,所以一致不答应冒顿单于向东胡王示弱。
但冒顿单于说:与强大的国家做邻居,怎么能吝惜几匹宝马呢。
就这样力排众议,将宝马送给东胡王。
东胡王得到宝马后还不满意,又派使者说:东胡王很喜欢你的阏氏,所以派我来迎娶她。
王廷各王将异常愤怒,一致主张与东胡绝交,立刻发兵攻打。
但冒顿单于说:与强大的国家做邻居,怎么能吝惜一个女人呢。
又是力排众议,把阏氏送给东胡王。这时候呢,手下诸王将都对冒顿非常失望,认为他就是个懦夫,东胡王当然也不例外,也得意洋洋地认为,冒顿单于尽管年轻,却懦弱的一点血性都没有的,他完全被强大的东胡吓破了胆啊。
从此对匈奴不加防范,还骄傲的派使者对冒顿单于说:我两国交界处有一块荒僻的地方,我王的意思,那块地,就让给我们东胡吧。
王廷诸王将听到这个要求,一个个都没脾气了,为嘛。
宝马和女人,匈奴最珍贵的宝物都能送给敌人,那一块荒僻的地方又有什么了不起,一块儿送给东胡,匈奴还少花点力气呢。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回冒顿单于火了,斥责诸王将说:世间任何宝物都可以不要,但国家的土地是一寸都不能让的。
于是杀掉主张送出土地的王将,整合军队,攻打东胡。
五:东胡王的下场
东胡王万万没想到,一向温顺的冒顿单于竟敢做他父亲都不敢做的事,率部来攻打他,虽然气愤,可这回又是毫无防范。
在匈奴铁骑所到之处,东胡军队土崩瓦解,最后非但被冒顿单于击败,还丧失国土,给彻底赶到乌桓山(大兴安岭山脉南端)一带苟延残喘,从此自号乌桓,一蹶不振,只能老老实实的年年给匈奴、给冒顿单于纳贡称臣。
骄傲的东胡王最后就落了个这样的下场,当然,他的后人以后是报复了的,不过那都是千年以后的事儿了。
东胡赶跑之后,诸王将才明白,草原上的狼不出击则已,一出击就会攻敌咽喉,冒顿单于还真不愧是一头凶狠的狼啊。
打败东胡以后,匈奴兵势大震,左右诸部前所未有的团结,于是呢,便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乘热打铁,所谓:“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胡河南塞,至朝那、肤施,遂侵燕、代。”
这个时候呢,刘邦和项羽正在争夺天下,冒顿单于就乘隙整出这么大动静,不但收复了秦朝时丢失的河套,还乘隙刺破中原皮肤,攻入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这就是匈奴最强大的时候,以至于最后,势力向东到内蒙东部大兴安岭一带;南,山西北部、陕西北部;西 ,直到现在的咸海、黑海;北,俄罗斯贝加尔湖,史书上一再提及的北海。
所谓“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号称“百蛮大国”,控弦之士四十万,土地多么辽阔也只是个空泛的概念,然而控弦之士四十万又是什么意思呢?
六:强大的匈奴
《汉书》上说,西域有个仅次于匈奴的大国,名为乌孙,也是个行国,习俗与匈奴相同,因为与大汉交好,成为攻打匈奴的同盟,所以汉朝史家肯多费点功夫,记录了他们详细的人口资料,乌孙的情况是:有户十二万,人口六十三万,军队十八万余人。
乌孙人口六十三万,军队十八万余再加一万多,算二十万,约三比一的比率,这个比率很高了,因为即便在战国,中原诸国人口与军队的比率在五比一,就基本成了竭泽而渔,而乌孙,居然接近三比一。
匈奴有“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菟,肉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的习俗,所以可以将他的比率大胆的设定到三比一,按这个比率,匈奴人口就应该在一百余万。
有数据记载,西汉成立之初,人口一千五百万到一千八百万。汉固然是大国,然而匈奴,始皇帝时,被赶到漠北,在艰难困苦中生活的匈奴,十数年的时间,不但卷土重来,人口还发展到一百余万,接近汉朝的十到十五分之一。
这实在是一个恐怖的速度。
这样的匈奴,加上他们“尽为甲骑”以及“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的习俗,《汉书》中记载的这个答案,自然能叫人不明觉厉。
头曼单于梦想了一辈子的平起平坐,冒顿单于终于实现,至此,匈奴才可以大胆的声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汉朝天子也不得不承认“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
以长城为界,将天下分为南北,一度还成为约定俗成的惯例,然而这都是谁的功劳呢?
冒顿单于,也无怪千年之后,仍有史家评论:古者匈奴之强,不过冒顿。不管后人如何臧否,很客观地说,这份评价,是非常正确的。
参考资料:《汉书》、《匈奴史稿》、《中国家庭史》、《大国宪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