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分霸气归来,翻拍剧要是都这么拍,谁还肯骂?
翻拍剧,向来是容易被人诟病的对象。
不是观众太挑剔,也不是说翻拍就一定不好。
只是,翻拍剧翻车的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
前两天窜上热搜的《仙剑》翻拍,就让好多人又提心吊胆了起来。
图源微博@新浪电视
不过,最近有部播出的翻拍剧却完全打破了这个魔咒。
从第一季的8.4,到现在第三季的9.1,评分一路上涨,甚至已经超过了原版。
这个成绩在翻拍剧中可不常见。
讲真,翻拍剧如果都能照这种态度和水准拍,谁还会骂——
《铁证悬案:真实之门》第三季
2020.12.5.日本
本剧翻拍自2006年起播出的同名美剧《铁证悬案》。
剧如其名,讲的便是侦破各种悬案的故事。
美版《铁证悬案》
何谓悬案?
指的是那些因线索断掉,证据不足而尘封在档案馆里吃灰的案件。
但俗话说得好: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即便是时隔多年,当有新线索出现,悬案也可能会有被解决的一天。
在日本神奈川县警局里,有个5人小分队就专门负责侦办此类案件。
他们的目的很单纯——
让受害者沉冤得雪,让正义和真相重现人间。
5人小分队
>>>>情书
在日本本牧一带,集中分布着很多名为"桌布店"的卖春旅馆。
这些旅馆以酒店的名义取得了营业执照,专门服务于外国船客。
战后则改成了基本面向驻日盟军。
高水晶,便是这类旅馆中的一名妓女,专事服务驻日美军。
昭和二十五年八月五号。
旅馆大厅里有当红乐队到场,人们载歌载舞,一片快活欢乐的景象。
而在二楼,高水晶却静悄悄地死在了一张书桌上,衣衫不整,目不能瞑。
疑似被某位客人玩弄至死。
凶手无从查起,案件悬而未决,尘封至今。
门胁麦 饰 高水晶
时间来到2016年。
高水晶的外孙女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外婆曾和母亲一直有书信上的往来。
而在最后一封信中,高水晶在信中写道:
但愿我的送奶工不会毁了我......
似乎,她当年的遇害很有可能跟信中的"送奶工"脱不了干系。
随着调查的深入,事情的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
送奶工,指的是当时负责给高水晶所在旅馆送牛奶的阿清。
一来二往,阿清和高水晶情愫渐生。
但两人只能通过把信藏在装牛奶的袋子里的方式来互诉衷肠。
因为,当时的送奶工背后还有一个人人闻之色变的组织,自警团。
这是一些人在战后日本警备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自发组成的民间
美其名曰帮助维护社会治安,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泄私愤。
如果被自警团知道这段恋情,两人的性命都堪忧。
自警团的头头名叫森田。
对于战败后被美军占领这件事,森田一直视为耻辱。
他没胆对美军们动手动脚,便把报复的心思放在了专门为洋人服务的妓女身上。
每天他都会和阿清一起送牛奶,所以越看高水晶越不顺眼。
昭和二十八年八月五号。
森田的报复心日渐炽烈,准备带人好好教训一下高水晶。
阿清闻言,赶紧跑到旅馆想要通风报信,然而还是晚了一步。
就在阿清和高水晶商量逃跑事宜的时候,森田带人闯进了旅馆......
>>>>自首的罪犯
1996年2月2日。
一名17岁的高中生被活埋于港北区的一处公园里。
装少年的箱子里还附着一封遗书,上面写着一句话:
爸爸,我做不了第一名,对不起。
时间来到2018年。
一个男人提着手提包来到警局,说有情报透露。
值班的石川警官接待了他。
只见这男人不慌不忙,先是重提了1996年的那起活埋事件。
接着又从包里拿出一把生锈了的铁锹,面无表情道:
我就是凶手,这把锹就是我当年挖坑所用。
石川一开始还以为他是脑子抽风了来警局搞恶作剧。
没想到,这哥们却缓缓说出了那封警方并未公之于众的遗书上的内容。
没多久,鉴定科的人也发来消息——
这把铁锹上的血,就是当年那位17岁高中生的血。
这哥们还真是凶手。
这就让石川等人更纳闷了。
你好好的犯了罪不逃跑,为什么要来自首?又为什么要时隔22年?
只见这哥们又慢悠悠地说道:
我活埋过两个人,一个在22年前,一个在今晚。
上一个坚持了6小时,不知道今天这个能坚持多久?
闲得蛋疼的变态杀人狂来挑战警察办案能力?
乍一看,好像是。
可随着调查的深入,5人小分队渐渐发现——
这哥们来自首,竟然也隐约抱着一丝不想让受害者死掉的纠结心理......
上述两个案件分别取自于《铁证悬案:真实之门》S1E6和S2E2。
两集解决两个案件。
而这正是这部剧的第一个特点——
基本上都是一集一个案件,节奏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不论从哪一季哪一集开始看都没什么理解上的问题。
众角色既不撕逼不内斗,也不搞什么情情爱爱的支线,一心一意解决悬案。
也算是破案剧中的一股清流了。
还有标志性的联系镜头——
因为往往是过去了很久的案子,所以重新走访时大多相关人员已经变了模样。
导演常常会借助一些前景来"无缝"衔接角色的过去和现在。
既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也和本剧的核心观念遥相呼应:
悬案未决,故逝去者并未真正逝去,而是还萦绕在这些受访角色的心间。
另外,要先说明的是——
如果想看破案中的烧脑侦查,那么这部剧可能不太适合你。
本剧的推理性其实很弱。
因为大多数案件都发生在过去,搜查小组无法去犯罪现场勘查。
所以本剧中绝大多数案件的解决方式都非常普通。
无非是根据档案里保存下来的资料走访相关人员,渐渐接近事情真相。
剧情的反转也略显单调。
基本都是列一个人为嫌疑犯,然后不停推翻,直到最后找到真正的凶手。
但,瑕不掩瑜。
实际上,本剧的重点也根本就不在于烧脑的破案和解谜过程。
而是借助于剧中的案件折射出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
这也正是本剧最值得表扬的优点。
不仅在置景、办案方式、角色的说话行事习惯等外在因素的本土化上做到了精益求精。
案件所折射和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更是本土化改编得堪称完美。
比如前面提到的活埋高中生案件。
当警方继续深入调查后,发现凶手的竟然也属于受害者。
这就是发生于80年代初的"药害艾滋事件"。
在临床治疗血友病的过程中,作为止血剂大量使用了从美国引进的非加热制剂。
最终导致约2000名患者感染了HIV病毒,600多人死亡。
而这个项目,是由日本政府大力扶持推进的。
凶手无法面临这莫名其妙来临的死亡,便意欲从观察别人是如何坦然接受死亡的过程中找到答案。
可恨,可笑,却也实在可悲可怜。
日本政府相关人员向受害者下跪道歉
又比如前面提到的高水晶案件。
涉及到的则是驻日美军,在日韩国人等历史性问题。
案件里自然伴随着人性的各种阴暗面。
因为嫉妒、怨恨、仇视等原因而杀人的案件,剧里也有。
但这部剧之所以值得拿出来说,还是因为它不仅仅只是想拍奇事奇案,复杂的人性。
个体在汹涌而过的时代面前,不过是一粒细沙。
这部剧还想拍出时代之殇。
可以说,只要抓住了这个核心主题,这部剧就不会偏到哪里去。
最新的第三季正是如此。
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讲太多,只说说第三个案子。
一个工程师,因适应不了最新的市场,人到中年,惨遭辞退。
而在他们那一代,照惯例,他本应被工厂终身聘任。
被辞后,工程师再难找到能养活一家大小的工作,女儿又病重逝世。
满腔愤怒的他却不知该恨谁,最终成为了一名破罐破摔的爆炸客......
被时代抛弃的中年人。
虽说具体情况大不相同,但这个案件总会让我想到此前那些不懂出示健康码的老人们。
究竟是他们跑得太慢了?还是时代跑得太快了?
当绝大多数创作者在想着博眼球的时候,这部剧却反其道而行之。
不去追求烧脑解谜的爽感,而是试图让观众去主动思考人性和社会现实。
再加上精致的摄影,德芙般丝滑的运镜,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的扎实演绎。
要是翻拍剧都能这么拍,谁看了能不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