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诺奖大师的巅峰之作!
"世界如其所是。那些无足轻重的人,那些听任自己变得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奈保尔是英国印度裔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与石黑一雄、拉什迪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奈保尔的作品有着典型的移民文学特色,其主题多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等。
话说回来,奈保尔的作品并不好读,也不是写得有多深奥,而是其作品中的主人翁不符合主流审美下的人物性格,其表现行为读者无法感同身受。
01、
在《大河湾》中,主人翁萨林姆为了逃离家乡,逃离未来的“未婚妻",选择来到大河湾。
按照常规逻辑,他会在这里有所作为。
但是,萨林姆只是在大河湾开了家小卖铺,情欲来时花钱找妓女解决。直到一个已婚女人的出现,情况发生了转变。
萨林姆爱上了作家雷蒙德的妻子椰苇特,并与其保持了婚外性关系。
直到这时,我还在期望接下来萨林姆完成他男主角的神秘使命。
结果,萨林姆与椰苇特好了几年后分开,而断绝关系的方式还特恶心人!
在一场性爱后萨林姆对情人拳打脚踢,还朝她的两腿之间吐唾沫,从此两人关系终结。
萨林姆转头就飞到另一座城市,与曾经的未来”未婚妻“正式订婚。
而回到大河湾时,萨林姆的店铺被人”占“了……
感觉萨林姆白来了一趟……
甚至有点像是玩纨绔子弟在游戏人间。
萨林姆可以坐上飞机离开大河湾,转眼见到现代文明,而他的仆人却只能留在大河湾……
还有,千千万万位没有选择权的人民留在大河湾。
萨林姆像个过客,带领人们见证大河湾的风云突变……
02、
《大河湾》是奈保尔最满意的一部作品,也是他虚构创作的颠覆之作。
媒体赞誉这本书为“最后一部现代主义的伟大史诗”和 “最能代表英语文学风采的巨著”。
《大河湾》以刚果的真实历史为背景,用一个在非洲谋生的印度裔杂货店主的口吻,平静地道出真实:
殖民地独立之后,非洲人民所遭受的灾难远远超过殖民地期间。
大河湾领地的大人物有故事原型,他是刚果新王蒙博托,一个普通百姓的儿子,在军变中登台。
从书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大人物在大河湾人民心中的地位如同救世主。
但是,大人物并没有带领大河湾人民走向光明大道,他以断裂的方式跳过殖民者的历史,试图将非洲还给非洲。
结果是,原以为遍地黄金的地方,变成了人间地狱。
摇摇晃晃的大河湾再次面临政治动荡,而连累的最终还是普通百姓。
5月份,我读完《大河湾》还没有特别强烈的感受。直到最近阿富汗的政治变动,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本书。
我本以为《大河湾》都已成历史,没想到历史还在继续。
奈保尔曾被问及“非洲的未来是什么”时,他回答道,“非洲没有未来。”
阿富汗有没有未来?它是否会步大河湾的后路,还是会有个灿烂的明天?
没有人能够预测,且看时间给出答案。
03、
2019年,我初次阅读奈保尔的作品《魔种》时,就对这个作家有许多不满。
奈保尔在生活中自私小气、嫖娼出轨、折磨妻子、奴役情人,被冠以“恶棍”相称。
私生活淫乱的作者在其文学作品中并没有好到哪去。
所以,我曾经很不理解奈保尔,即便是现在也无法理解他对于女性、对待婚姻的观念,并且以后也不打算试图去理解他。
但是,不可否认奈保尔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他的作品都不轻盈,话题很沉重,不过奈保尔写故事水平一流,所以并不影响读者阅读。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奈保尔的获奖词写道,“奈保尔是一个文学世界的漂流者,只有在他自己的内心,在他独一无二的话语里,他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家。”
身为英籍印裔作家,写殖民地的历史,是他的使命。
而殖民地的历史不应该只留在历史书上,在文学史上、在人类历史上也值得铭记。
翻开《大河湾》,开头就赫然写道:
"世界如其所是。那些无足轻重的人,那些听任自己变得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曾以为这是在讽刺不思进取的人,我现在为曾怀有的想法感到惭愧。
谁愿意变得主动无足轻重呢?
又是谁让人变得无足轻重呢?
谁不想好好的活着?但是,如果连做人最基本的尊严都丧失,如果连生存都变成奢望,又如何在世界上得到位置,又如何证明自己来过呢?
这个问题值得全人类反思。
栗子开通视频号了
👇
关注视频号,看完记得点赞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