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纪(夏)十四

周显王十六年、秦孝公九年、鲁共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53年】

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史记.魏世家】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战国策.齐策一】、【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魏伐赵,赵急,请救於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鬥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於外,老弱罢於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於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於桂陵,大破梁军。【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梁君将攻邯郸,使将军庞涓带甲八万至于荏丘。齐君闻之,使将军忌子带甲八万至…...境。庞子攻卫,取口口。将军忌子…...口卫口口,救与…...救卫是失令。”田忌曰:“若不救卫,将何为?”孙子曰:“请南攻平陵。平陵,其城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难攻也。吾将示之疑。吾攻平陵,南有宋,北有卫,当途有市丘,是吾粮途绝也,吾将示之不知事。”于是徙舍而走平陵。

口平陵,忌子召孙子而问曰:“事将何为?”孙子曰:“都大夫孰为不识事?”曰:“齐城、高唐。”孙子曰:“请取所…...二大夫合以口口口臧口口都横、卷,四达环涂,口横卷所口阵也,环涂甲之所处也。吾未甲劲,本甲不断。环涂击柀其后,二大夫可杀也。”于是段齐城、高唐为两,直将蚁附平陵。夹环涂夹击其后,齐城、高唐当术而大败。将军忌子召孙子问曰:“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齐城、高唐,当术而厥。事将何为?”孙子曰:“请遣轻车西驰梁郊,以怒其气。分卒而从之,示之寡。”于是为之。【孙膑兵法.擒庞涓】

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此皆有所利。方阵者,所以也。圆阵者,所以也。疏阵者,所以也。数阵者,为不可掇。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也。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钩行之阵者,所以变质易虑也。玄襄之阵者,所以疑众难故也。火阵者,所以拔也。水阵者,所以伥固也。【孙膑兵法.十阵】

魏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众庶诽谤,诸侯不誉。谢於翟翦,而更听其谋,社稷乃存。名宝散出,土地四削,魏国从此衰矣。【吕氏春秋.审应览不屈】

十月,邯郸降魏。庞子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孙膑兵法.擒庞涓】

十月,邯郸拔,齐因起兵击魏,大败之桂陵。【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十月,邯郸拔,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战国策.齐策一】

齐田期(田忌)伐魏东鄙,战于桂阳,魏师败逋。【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水经.济水注】

齐败魏桂陵。【史记.魏世家】

邯郸拔,楚取睢、濊之间。【战国策.楚策一】

楚景舍取魏睢、濊之间。【大事记.三】

宋景善、卫公孙仓会齐师围襄陵。【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水经.淮水注】

魏筑长城,塞固阳。【古本竹书纪年】、【史记.魏世家】、【水经.淮水注】

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史记.韩世家】、【史记.六国年表】

东周与郑高都、利。【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水经.伊水注】

张谴相韩,病将死。公乘无正怀三十金而问其疾。居一月,公自问张谴曰:“若子死,将谁使代子?”答曰:“无正重法而畏上,虽然,不如公子食我之得民也。”张谴死,因相公乘无正。【韩非子.说林上】

郑厘侯(韩昭侯)朝魏中阳。【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水经.渠水注】

昭釐侯,一世之明君也;申不害,一世之贤士也。韩与魏敌侔之国也,申不害与昭釐侯执珪而见梁君,非好卑而恶尊也,非虑过而议失也。申不害之计事曰:'我执珪于魏,魏君必得志于韩,必外靡于天下矣,是魏弊矣。诸侯恶魏必事韩,是我免于人一之下,而信于万人之上也。夫弱魏之兵而重韩之权,莫如朝魏。’昭釐侯听而行之,明君也;申不害虑事而言之,忠臣也。【战国策.韩策三】、【孔丛子.论势】

魏王谓郑王曰:“始郑、梁一国也,已而别,今愿复得郑而合之梁。”郑君患之,召群臣而与之谋所以对魏。郑公子谓郑君曰:“此甚易应也。君对魏曰:'以郑为故魏而可合也,则弊邑亦愿得梁而合之郑。”魏王乃止。【韩非子.内储说上】

魏惠王使人谓韩昭侯曰:“夫郑乃韩氏亡之也,愿君之封其後也。此所谓存亡继绝之义。君若封之,则大名。”昭侯患之,公子食我曰:“臣请往对之。”公子食我至於魏,见魏王,曰:“大国命弊邑封郑之後,弊邑不敢当也。弊邑为大国所患。昔出公之後声氏为晋公,拘於铜鞮,大国弗怜也,而使弊邑存亡继绝,弊邑不敢当也。”魏王惭曰:“固非寡人之志也,客请勿复言。”是举不义以行不义也。魏王虽无以应,韩之为不义,愈益厚也。【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

魏有一鹤三翔于郢市。【古本竹书纪年】

鲁共公薨,子康公屯立。【史记.鲁周公世家】

江乙恶昭奚恤,谓楚王曰:“人有以其狗为有执而爱之。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之。邻人惮之,遂不得入言。邯郸之难,楚进兵大梁,取矣。昭奚恤取魏之宝器,以居魏知之,故昭奚恤常恶臣之见王。”【战国策.楚策一】

魏氏恶昭奚恤于楚王,楚王告昭子。昭子曰:“臣朝夕以事听命,而魏入吾君臣之间,臣大惧。臣非畏魏也。夫泄吾君臣之交,而天下信之,是其为人也近苦矣。夫苟不难为之外,岂忘为之内乎?臣之得罪无日矣。”王曰:“寡人知之,大夫何患?”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谓楚王曰:“下比周则上危,下分争则上安,王亦知乎?愿王勿忘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于王何如?”王曰:“此君子也,近之。”江乙曰:“有人好扬人之恶者,于王何如?”王曰:“此小人也,远之。”江乙曰:“然则且有子杀其父,臣弑其主者,而王终已不知者何也?以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战国策.楚策一】、【渚宫旧事.三】

约本年,鬼谷子收张仪、苏代,授以纵横之术。受聘为稷下先生,隐居齐之蒙山龟谷(鬼谷)。

张仪、苏代二人,同志好学,迭剪发而鬻之,以相养。或佣力写书,非圣人之言不读。遇见《坟》《典》,行途无所题记,以墨书掌及股里,夜还而写之,析竹为简。二人每假食于路,剥树皮编以为书帙,以盛天下良书。尝息大树之下,假息而寐有一先生问:“二子何勤苦也?”仪、代又问之:“子何国人?”答曰:“吾生于归谷。”亦云鬼谷,鬼者,归也。又云,归者,谷名也。乃请其术,教以干世出俗之辩,即探胸内,得二卷说书,言辅时之事。【拾遗记.四】

张仪、苏代二人递剪发以相活,或佣力写书,行遇圣人之文,无以题记,则以墨书于掌中及股里。夜还,折竹写之,二人假食于路,剥树皮为囊,以盛天下良书。每息大树之下,假息而寐,有一先生问曰:“二子何勤苦若是?”而仪、代共与言论曰:“子是何人?”答曰:“吾死生归于山谷,世论谓余归谷子也。”代、仪后游学,复逢归谷子。乃请其学术,则教以干世俗之辩。乃探胸中韦袟三卷书,言辅时之事,故仪、代学之以终身也。古史考云:仪、代受术鬼谷先生,归之声与鬼相乱故也。【太平御览.464】

周有豪士,居鬼谷,号为鬼谷先生。苏代、张仪往见之。先生曰:“吾将为二子陈言至道,子其斋戒,择日而学。”后代、仪斋戒而往。【太平御览.530】

苏代、张仪从横习之鬼谷先生,掘地为坑,曰:“下,说令我泣出,则耐分人君之地。”苏代下,说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张仪不若。【论衡.答佞】

苏代与张仪,始俱学於齐鬼谷先生,皆通经艺百家之言。鬼谷子弟子五百余人,为作窟深二丈,曰:“有能独下在窟中,说使泣者,则能分人主之地矣。”代下说之,鬼谷泣下沾衿。代与仪记一体也。【太平御览.55】

注:《书》皆曰苏秦、张仪师鬼谷子,今改秦为代。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陰陽,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约本年,楚人屈原生。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离骚】

瑕为楚武王熊通之次子,瑕传丐,丐传重、完,重传荡,荡传巫,巫传建,建传生,生传莲,莲传庆,庆传文,文传续,续传机,机传辰,辰传伯庸,伯庸传原,历传十五世而至原公。原公,名平,号令均。【熊氏宗谱】

十年,宅阳令马登、右库工师夜瘥,冶口造戟。廿六年,宅阳右库。【韩七年宅阳戟】

周显王十七年、秦孝公十年、鲁康公元年【公元前352年】

秦大良造卫鞅伐魏安邑,降之。【史记.秦本纪】、【史记.商君列传】

赵败魏桂陵。【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史记.魏世家索隐】

魏惠王以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史记.魏世家】、【水经.淮水注】

齐王使淳于髡献鹄於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於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史记.滑稽列传】、【韩诗外传.十】

齐遣淳于髡到楚,为人短小,楚人甚薄之,谓曰:“齐无人耶!而使子来,子何长也?”对曰:“臣无长,腰中七尺之剑,欲斩无状。”王曰:“止!吾但戏子耳。”即与髡曰:“饮酒。”谓髡曰:“吾有仇在吴国,子定能为报之乎?”对曰:“来见道旁鄙民,持一头鱼,上田祝曰:'上得万木,下得千斛。’臣窃笑之,以为礼薄而辞多,祭轻而望重。王今与吾半日之乐,而委以吴王,非其计。”楚王嘿然。【太平御览.736】

淳于髡谏楚王曰:“若堂上烛灭,男女杂坐,履舄交错,臣当此之时,一饮一石。【中华古今注】

齐威王使景舍求成。【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水经.淮水注】

魏惠王会齐、宋之围。【古本竹书纪年】、【水经.淮水注】、【水经.淮水注】

江尹欲恶昭奚恤于楚王,而力不能,故为梁山阳君请封于楚。楚王曰:“诺。”昭奚恤曰:“山阳君无功于楚国,不当封。”江尹因得山阳君与之共恶昭奚恤。【战国策.楚策一】

魏氏恶昭奚恤于楚王,楚王告昭子。昭子曰:“臣朝夕以事听命,而魏入吾君臣之间,臣大惧。臣非畏魏也!夫泄吾君臣之交而天下信之,是其为人也近苦矣!夫苟不难为之外,岂忘为之内乎?臣之得罪无日矣。”王曰:“寡人知之,大夫何由?”【战国策.楚策一】

江乙为郢大夫,有盗入王宫,令尹昭奚恤以罪乙。未己,其母亡布,乃言于宣王曰:“妾夜亡布八寻,令尹盗之。”王方在小曲之台,令尹侍。王曰:“令尹信盗之,不为其富贵亏法。不盗而诬之,国有常刑。”乙母曰:“昔孙叔敖为令尹,道不拾遗,民不闭关,而盗自息。令尹之治,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故使得盗妾之布,是使盗之,与身盗何异?”王曰:“令尹在上,寇盗在下,令尹何罪?”母曰:“吁!大王之言过也!昔者妾之子为郢大夫,有盗入王,妾子坐绌,妾子亦岂知之哉?昔武王有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上不明则下不治,相不贤则国不宁。所谓国无人者,非无人也,无治人者也。王其察之。”王曰:“善。非徒讥令尹,又讥寡人。”命吏偿其布,因赐金千镒,母辞。王曰:“母智若此,其子必不愚。”乃复召江乙而用之。【古列女传.辩通】、【渚宫旧事.三】

宣王之时,王宫遇盗,郢宰见黜。【渚宫旧事.一】

郢人有狱三年不决者,故令请其宅以卜其罪。客因为之谓昭奚恤曰:“郢人某氏之宅,臣愿之。”昭奚恤曰:“郢人某氏不当服罪,故其宅不得。”客辞而去。昭奚恤已而悔之。因谓客曰:“奚恤得事公,公何为以故与奚恤?”客曰:“非用故也。”曰:“谓而不得,有说色,非故如何也?”【战国策.楚策一】、【韩非子.内储说】、【渚宫旧事.三】

约本年,燕桓成侯薨,次悼文公立。

郾侯脮作夨萃鍨锇。【郾侯脮戈】

周显王十八年、秦孝公十一年、鲁康公二年【公元前351年】

秦卫鞅伐魏固阳,降之。【史记.秦本纪】

唐尚敌年为史,其故人谓唐尚愿之,以谓唐尚。唐尚曰:“吾非不得为史也,羞而不为也。”其故人不信也。及魏围邯郸,唐尚说惠王而解之围,以与伯阳,其故人乃信其羞为史也。居有间,其故人为其兄请,唐尚曰:“卫君死,吾将汝兄以代之。”其故人反兴再拜而信之。【吕氏春秋.士容论士容】

惠王伐赵,战胜于三梁,十万之军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战国策.魏策三】、【战国纵横家书.十五】、【史记.穰侯列传】

魏人归赵邯郸,与赵盟漳水上。【史记.魏世家】、【史记.赵世家】、【史记.六国年表】

昔者魏伐赵,断羊肠,拔阏与,约斩赵,赵分而为二,所以不亡者,魏为从主也。【史记.魏世家】

秦攻赵蔺。【史记.赵世家】

晋取玄武、濩泽。【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水经.沁水注】

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而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令于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魏氏。卫鞅谋于秦王曰:'夫魏氏其功大,而令行于天下,有十二诸侯而朝天子,其与必众,故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王何不使臣见魏王,则臣请必北魏矣。’秦王许诺。卫鞅见魏王曰:'大王之功大矣,令行于天下矣。今大王之所从十二诸侯,非宋、卫也,则邹、鲁、陈、蔡,此固大王之所以鞭箠使也,不足以王天下。大王不若北取燕,东伐齐,则赵必从矣;西取秦,南伐楚,则韩必从矣。大王有伐齐、楚心,而从天下之志,则王业见矣。大王不如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魏王说于卫鞅之言也。【战国策.齐策五】

韩以申不害为相,内修法制,外应诸侯,韩由是兴。【稽古录.十一】、【大事记.三】

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史记.韩世家】、【史记.六国年表】

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申不害也,朝昭侯相,著《三符》之命而尚刻削。【淮南子.俶真训】

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别国也。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利在新法后令则道之,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悖。则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故讬万乘之劲韩,七十年而不至於霸王者,虽用术於上,法不勤饰於官之患也。【韩非子.定法】

申子者,朝昭厘之佐,韩、晋别国也。地墽民险,而介于大国之间,晋国之故礼未灭,韩国之新法重出,先君之令未收,后君之令又下,新故相反,前后相缪,百官背乱,不知所用。故刑名之书生焉。【淮南子.要略】

大成午从赵来谓申不害于韩曰:“子以韩重我于赵,请以赵重子于韩,是子有两韩,而我有两赵也。”【战国策.韩策一】、【韩非子.内储说下】

约本年,晋孝(桓)公薨,子静(悼)公俱酒立。【世本】、【史记.晋世家】

晋靖公任伯。【汉书.古今人表】

梁十九年,亡智求戟,啬夫庶口,择其吉金,铸鼒,少半。穆穆鲁辟,徂省朔方,信于兹巽,历年万丕承。【梁十九年鼎】

(0)

相关推荐

  • 战国“第一接盘侠”?在线求热心观众给孩子选亲爹

    一直以来 春秋战国著名人物的身世 总包含着各种迷团和狗血故事 比如说秦始皇 就有人说他是吕不韦的儿子 再比如 今天朕要说到的主角 --楚幽王熊悍 在很多流言中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 考 ...

  • 【诗词】默言‖春夏十四首

    2021.05.31 星期一 1.无 题 文/默言 微风吹魅影, 鬓发抚红腮. 再附楼兰景, 黄沙以示哀. 2.春梦 文/默言 一曲莺歌春已度, 几微风暖夏初临. 昏昏夜梦秋霜至, 又见冬凌北上寻. ...

  •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十四)兵家的产生背景

    为什么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会出现孙子.孙膑.吴起之类的军事家呢? 主要是因为,随着金属工具的日益普及,战争的规模.强度越来越大:关键是,也越来越残酷了. 在周武王时代. 所谓的天下,其实也就是陕西省南部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一)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一)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 春,正月,丙辰,以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复徭役,比丰.沛(像刘邦一样,世代免除老家的赋税). 吴汉等拔朐(音:区,连云港北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二)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二) 冯异自长安入朝,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既罢,赐珍宝.钱帛,诏曰:"仓卒(刘秀困顿时)芜蒌亭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三)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三) 诸将之下陇也,帝诏耿弇军漆(地名),冯异军栒邑(地名),祭遵军汧(地名),吴汉等还屯长安.冯异引军未至栒邑(还没到达),隗嚣乘胜使王元.行巡(人名)将二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四)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四) 帝因使援将突骑五千,往来游说嚣将高峻.任禹(人名)之属,下及羌豪(羌部族首领),为陈祸福,以离嚣支党(肢解隗嚣盟军).援又为书与嚣将杨广(写信给杨广),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五)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五)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七年(辛卯) 春,三月,罢郡国轻车.骑士.材官,今还复民伍. 半民:让原属地方的军队复员为民,增加百姓户数,回归社会安定原貌.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六)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六)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八年(壬辰)   春,来歙将二千馀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袭(径直偷袭)略阳,斩隗嚣守将金梁(人名).嚣大惊曰:"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八)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八)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十年(甲午)   春,正月,吴汉复率捕虏将军王霸等四将军六万人出高柳击贾览,匈奴数千骑救之.连战于平城下,破走之. 夏阳节侯冯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九)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九)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十一年(乙未)   春,三月,己酉,帝幸南阳,还幸章陵(舂陵):庚午,车驾还宫. 岑彭屯津乡,数攻田戎等,不克.帝遣吴汉率诛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