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拥有持续热情?
孩子不爱上学?
因为人类的大脑本来就不擅思考
还有不到一个星期,暑假就快要结束了。孩子们又要返回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去了。
对此,孩子们可能感觉喜忧参半。喜的是又能和学校的小伙伴们一块玩耍了,而忧则来自于对学习的讨厌。
孩子不爱学习这点,让很多家长大为头疼。但即使是学霸,要问他喜欢休假还是学习,他也一定会选喜欢休假。
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T·威林厄姆发现,从认知科学角度而言,人脑的惯性是逃避思考。因此,我们确实无法强求让孩子们喜欢上每天都在耗费脑力学习新东西的上学。
与思考相比,
大多数时候指引我们的是记忆
那么,既然我们并不擅长思考,又是怎样做成每件事的呢?威林厄姆告诉我们,其实我们靠的是记忆,其中存储着指引我们行动的策略。
正如心理学家所说:我们大多数时候做的事情正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情。虽然靠记忆行事不会100%正确,但也比思考来得有效得多。
比如,我们做饭,并不需要每天都参照菜谱,只需想想要做哪道菜,用什么原料、作料、烹饪方法其实都是此前惯用的手法;
开车上班的路上,转弯打转向、倒车看雷达等等行为那么顺理成章,就像是在自动驾驶一样;
甚至有时由于睡眠不足,走在路上晃神,回过神来的时候,我们还稳稳走在正确的回家道路上,这时大脑就在调用记忆指挥身体的行动。
与之相对,如果我们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异国旅行,从小店购买一瓶汽水,与饭店的服务人员沟通,甚至是换算汇率,这一切都是陌生的经历,每一样都需要经过大量的思考,让人疲惫不堪。
所以,生活中看似很多需要进行逻辑思考的事情,其实都只是大脑在进行记忆检索罢了。
越是牢记的信息,越让人的行为接近自动化,顺利且无障碍。如果记忆中没有相关信息,或还不够牢固,人做起事来就会感到卡顿且劳累。
从这三点出发,
让学习具有「爽感」
既然大脑不擅长思考,我们怎样能帮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拥有持续的热情呢?
要拥有学习的热情,也并不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我们的大脑虽然不擅长思考,却很喜欢成功思考后产生的愉悦感。
要产生这种愉悦感,并且不要给大脑太重的负担,答案就在上文之中——从记忆入手。
一旦记忆源源不断地给大脑输入新的知识,人就会感受到学习和进步的爽感,觉得学习并没有那么苦。
好比小孩子刚刚开始认识汉字的时候,恨不得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文字都读出来,认识得更多,成就感就越高,越想认识更多,这都是记忆的功劳。
但提起记忆,似乎就与枯燥二字挂了钩,难道就没有轻松又高效的记忆方法吗?
重点来了,当然是有的。
在《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中,作者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总结了多种实用学习方法,其中有三大块,都与记忆相关。
接下来,我们就把这三个方法论分享给大家。
一、背景知识先于技能
书中提出了一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背景知识对于记忆的重要性。
下面是一组字母表,尝试只读一遍然后遮住,看看你能记住多少。
大多数人能记住7个左右。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字母表。
你很有可能记住了更多字母,也注意到这些字母组成了我们熟悉的「首字母缩略词」,这使得记忆变得简单。但你注意到这两个字母表中其实除了换行不同,都是同样的内容吗?
这是工作记忆的一项内容,对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组合与操作。工作记忆的空间有限,不能记住所有的信息,但它更偏爱有意义的片段。
这表明,如果更多的信息对我们而言是有意义的,它们就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思考,让我们记住更多内容。
同一段话对不同的人而言,意义的多少取决于他了解多少背景知识。
研究者曾经针对初中生做了一项实验,根据标准化阅读考试来区分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低。
研究者让学生们阅读一篇描述半局棒球比赛的故事。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定期停下来,用棒球场和球员模型摆放出文中的场景。
其中,此前对棒球了解很多的学生明显比不懂棒球的学生更能理解文章内容。
这就是背景知识的意义——促进学生快速理解新的内容,而经过理解的内容也更加容易记忆。
学校教的都是核心知识,更多更广阔的背景知识需要孩子在课外阅读、纪录片、人文以及科普节目中获得。相对而言,日常通过这些来获取背景知识,对孩子而言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二、别抗拒用些快速记忆法
虽然拥有广泛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升记忆效率,但有时候孩子们不得不尽快学习一些没有意义的内容,以便快速掌握核心知识。例如,学校要求孩子背诵10个单词,拓展它们的含义对于背诵拼写意义就不大。
在对付这些无意义内容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帮助记忆的小方法,不仅能加快记忆的速度,还能增强对内容的印象,用得好会一下子牢牢记住,不会再忘。
书中总结几种常见的方法,我结合这些方法的实用性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记忆方法:
第一种,位置记忆法,就是将要记忆的内容与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如,要记住「收音机、贝壳、护士」三个完全不相关的单词,可以想象收音机吊在阳台扶手上,贝壳磨碎后用来给梨树施肥,护士在医院里值班,这三个场景的画面。
第二种,联想法,就是说在内容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还是那三个要记忆的单词,可以想象护士听着收音机,脚上装饰着贝壳。
第三种,唱歌法,用熟悉的曲调唱出词汇。现在有很多经典古文都被编成的古风歌曲,如《明月几时有》、《琵琶行》等等,都有助于孩子记忆。
很多老师也会编一些好记的顺口溜,将知识点串起来,帮助记忆。我们平时也可以和孩子自己编一些顺口的口诀,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法。
三、练习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反复练习学过的技能,能让大脑不断地检索相关信息,增强记忆,强化基础技能,为学习更先进的技能做好准备。作业习题和测验考试都是反复练习的过程。
如果没有充分的练习,我们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甚至体力活也是如此。
然而提起练习,可能很多人就会想到题海战术,机械反复,让人生畏。题海战术让孩子花费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做无用的重复,没有进步的反馈,自然也让人提不起兴致。
那么,究竟哪部分内容需要练习,怎样安排练习能让孩子觉得有用又有意思呢?书中提出了三个要点:
第一,不是每件事都需要反复练习,我们只需要将重点放在那些需要「自动化」的过程。例如,99数乘表、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一类的知识。
这类知识记熟练之后,就可以不经反应脱口而出,这是大脑最喜欢的一种工作模式,同时也为后面更高级的技能奠定了基础。
第二,要将练习时间分散开。没有必要把一个概念的所有练习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去完成。
持续练习很无聊,很难坚持。另外,孩子们很容易猜想到每一个练习都与同一主旨有关,就会懒于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而把练习时间抻开,比如让孩子做一道三个月前的题目,他们就必须思考要用哪个知识点解决。
第三,在进阶环境里练习。基本技能确实是需要练习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能在更高阶的环境中巩固基本技能。
例如,孩子不需要认识所有的汉字或英文单词,就可以读些更复杂的书,在环境中增加孩子的词汇量。
既分散时间,也分散环境,设计更多有创意的方法,就能让练习更有趣也更高效。
小 结
本文内容提炼自书籍《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作者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向我们说明,学习本身并不枯燥,而是用错了方法才让孩子不喜欢。
理解人脑的运作流程,科学地安排学习方法,就能让学习的人体验到源源不断的快乐与成就感。
参考资料
[1]丹尼尔·T·威林厄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END
本公众号部分图片为网络无版权声明图片,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