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手足冰凉、四肢不温,这三张经方全搞定!

每年到秋天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找我咨询手脚冰凉如何调理,有什么既快又有效的办法。

这其中主要以二十五岁至四十五岁的女性居多。那么有没有一个针对手足冰冷发凉的统一方子呢?

答案是没有。

手足冰凉只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症状而已,本身的致病机制是不同的,不是简单的都可以归结为阳虚。

现在很多中医看病就是这样,只要一听到是手足冰凉就说是阳虚,肾阳不足,想到的用药也是附子、干姜这些大辛大热之物,立马就开出四逆汤来。

如果辨证是属阳虚证,开出四逆散来当然投之必效。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手足厥冷都是阳虚呢?

个人不以为然。

这里以三种情况论治为妥。

其一冷在手脚末端,不过手腕脚踝

其二冷过手腕脚踝,但不过手肘和膝盖

其三冷常过手肘和膝盖

针对这三种不同的症状,咱们来一一讲解。

第一种仅仅是手脚冰凉,这种情况以气滞为主,治法以四逆散主之。

病因是由于外邪传经入里,气血运行被阻隔,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输送到手脚末端,因而手脚发凉。

临床上治疗四逆散证的手脚发凉,我的常用剂量是:柴胡10克 白芍8克 枳实6克 甘草5克

柴胡为君药,起到理气行血、流通津液的作用;

白芍为臣药,起到行血活血、敛阴止痛的作用;

枳实为佐药,起到行气破结的作用;

甘草为使药,起到补虚健脾、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作用;

关于本方证的“四逆”机制,日本汉方医学认为是精神性出汗亢进,夺气化热,使手足冰冷。这里咱们就不具体展开讨论了。

关于第二种冷不过肘膝,一般以寒凝血脉不通来论治,临床上我一般以当归四逆汤来为基础方治疗。

本方证中的“四逆”也就是四肢不温,是因为外界寒邪侵袭,经脉因为受寒收缩,血液因受寒凝结,血液运行受阻。

阳气不能输送到手脚四肢末端。咱们都知道,人活着气血津液一定是处于流动状态,当人体感受寒邪入侵时,不仅血因寒凝结,气与津液运行状态同样受阻,因此这种情况的手足发凉病机是寒凝血滞、气津不行。

所以治疗以散寒邪、温经养血为主。

临床上我的常用剂量:当归12克 桂枝12克 白芍12克 木通12克 大枣8枚 细辛8克 炙甘草8克

方中当归甘温,补血行血;

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合当归顺气以助血行;

细辛散寒温里,流通水气,促进毛细血管的血液运行;

木通作用有二,一是通利血脉,二是利水渗湿;

方中重用大枣,既合当归、白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太过,伤及阴血。

纵观全方,以温经活血为主,针对寒凝血滞之主要病理,流通气与津液为辅,兼顾气津运行不畅。

第三种情况是不仅手足冰凉,而且常常手臂肩膀和大腿腰部都发凉恶寒,并且一般还会伴有大便溏稀不成形的症状。舌质淡,舌苔白腻;神疲乏力,整天昏昏欲睡。

这种情况的病机一般是心肾阳虚

治法以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为主。

临床上的代表方剂是四逆汤

我的基础用量是熟附子30克 干姜20克 炙甘草30克

方中附子味辛甘、性大热,能通行所有经脉,走而不守,能补命门衰败之火以袪寒救逆,振奋一身阳气;

干姜辛温,守而不救逆,并能通行十二经脉,振奋一身之阳,与附子相配,可增强回阳之功;

甘草味甘性缓,和中缓急,温养阳气,缓和姜附燥热之性。

这个方子适用于一切阳虚之症,临床上我一般熟附子轻则30g,重则100g,干姜轻则20g,重则30~50g,从未发生不良反应。

对于一些慢性阳虚证,剂量要小些为宜。服用的时候,适宜冷服。

对于寒湿困脾、胃口不开者,可以加半夏10克、白术15克燥湿健脾;

伴有腹痛者,加白芍20克缓急止痛;

大便下利溏稀者,加赤石脂20克;

咽喉痛者,加桔梗10克利咽祛痰;

对于脸红发热阴阳格拒者,加葱白20克通阳。

关于手足冰凉的情况,临床上常见的三种病症,咱们今天先讲这些。看了这篇文章的朋友,只要症状相符,即可放心服用,以先服用三两剂为宜,至于具体煎服方法,咱们这里就展开具体讲了,这个网上一查便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