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话形成于三次移民
闽南话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三次移民潮。
第一次:晋朝人移居闽地→泉州话的形成五胡乱华时期(304-439年),异族入侵中原,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中原的“衣冠八族”(指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个士族)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一带,上古汉语顺带过来,后来成为“泉州话”。所以“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与当地土著语音融合而成。第二次:开漳圣王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形成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福建泉州、广东潮州之间“蛮獠啸乱”(蛮獠,唐初官方对福建部分少数民族的歧视性称呼;啸乱,即造反。——笔者注),朝廷派河南光州固始(即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接近安徽省)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屯兵漳州一带,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第三次:闽王统治漳州→漳州话的形成唐朝末年,中国发生“黄巢之乱”(878年),朝廷派河南固始县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后王潮被封为福建威武军节度使,他们带来九世纪的中原汉语。第二次、第三次从河南固始县来的两批移民,用固始的方言教福建人读四书五经,后来成为“漳州话”,这也是闽南语“读书音”(文读)主要的来源。它保存了唐朝人的读书音。至于同属闽南语的台湾话、厦门话,都是泉州、漳州两地的融合体。现在的闽南语系,还混杂着一些从国外传来的“番仔话”;还有就是现代新词,亦即普通话翻过来的闽南话。闽南语主要分布在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海南,还有浙江、江西、广西、四川、江苏等省市部分地区;以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缅甸、文莱等国家和地区。目前,闽南话在全世界使用人数一亿人上下,大约是两个英国的人数。在国外的许多闽南籍华人家庭,尽管不学中文,却必学闽南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