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攻坚】依病传治之前瞻性处方:肾肿瘤血尿案
医案
赵某某,女,57岁
初诊时间
2018年7月29日
主诉
发现右侧肾盂占位1个月,血尿半个月。
现病史
体检发现右侧肾盂占位,半个月前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当地医院要求患者手术,并说明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患者拒绝手术,转求纯中医治疗。血尿初起颜色时鲜红时黑紫,现小便色淡红,顺畅,时有灼热感,右少腹隐痛不适。
刻下
无怕冷,无手足凉,无肢麻,汗多,时有食汗,汗凉,无头晕头疼,时口苦,饮多,饮热恶凉,纳可,大便一月前粪球状,1-2天一行,偏干,心慌胸闷,血压高,时心前区疼,睡眠可,梦少。
既往史
高血压,糖尿病。
查体
脉浮缓,沉按微滑;
舌淡紫红嫩,苔白腐腻,中有裂痕;
下睑淡白边淡红,腹满,下肢中度袜痕,甲错,血络,手凉。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中风轻证
太阴伤血,血少轻证,水饮
阳明里热,里结,水热,里燥轻证,外燥
处方
1.古今录验前胡大黄汤
2.赤小豆当归散
3.古今录验前胡大黄汤
4.当归芍药散改汤
5.赤小豆当归散
6.小品生地黄汤
7.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8.赤小豆当归散
9.当归芍药散改汤
10.赤小豆当归散
各3剂按顺序服。
刘医生按语
整体转方思路
不难发现,赤小豆当归散贯穿整个转方过程的始终。如果把它看成一个水火的平衡点,那么古今录验前胡大黄汤就是偏于火证的方,而当归芍药散就是偏于水证的方。整个转方的过程就是在水火两个层面不断去打破旧的平衡,以达到新的更稳定的平衡状态,也是一个让里邪出表的过程。
古今录验前胡大黄汤
组成:前胡 黄芩各三两 栀子 大黄各一两 甘草(炙)茯苓 生姜各二两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有茯苓配大黄法,加上苦寒的栀子、黄芩,治疗水火同病,让天平偏向治火,同时前胡兼顾解表。
当归芍药散
组成: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芎䓖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有茯苓配芍药法,加上白术、泽泻,治疗水血同病,让天平偏向治水,同时当归川芎敷布津血。
所以1-5方按顺序服用的过程中,虽然出现症状波动,但只要按照病传规律,使水火得疗、表邪得解,再用上6方和7方针对最核心的病机——阳明里热灼伤津血导致津血亡失,就可以使里邪出表,顽疾得愈。由于患者津血绝对不足,不可一味苦寒攻伐,需要甘寒法+苦寒法,6方和7方均体现此法:
小品生地黄汤
原文:生地黄汤,治小便血方。
组成:生地黄半斤 柏叶一把 黄芩二两 胶二两 甘草二两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的讲解请参看
为什么围绕赤小豆当归散转方?
患者有表寒,津血不足,表上又有废水,那么可以用黄芪解表吗?不行。因为黄芪的补益会加重里位水热的冲逆。
患者有血证寒证,可以用干姜去温中吗?也不行。因为患者的虚寒是火热灼伤津血导致血绝对不足,不能温煦而产生的虚寒,需要釜底抽薪,不可扬汤止沸。
这种水火互结、虚实夹杂而兼表,怎么解?就用酸药法来解。方中赤豆芽、酸浆水均为酸药,同时赤豆芽和当归可治血,是立足于津血去酸泻,不会伤津血。
复诊
2018年8月20日
药后反馈
尿血显著改善,服2号方期间已无尿血,转3号方时出现少量尿血,服4号方尿血继续减少,服5号方尿血消失,今日服完7号方,仅见微量尿血。
刻下
小便无灼热,夜尿1行。膝以下冷,盖覆亦冷。
口苦,饮多,汗多,自汗,食汗,汗后凉,饮热,胃纳一般,不欲食,右少腹疼痛已基本消失。大便1-2日一行,不干,无心慌胸闷,眠可,梦不多。
查体
脉:浮滑数;
舌:紫红嫩,苔白腻;
下睑淡白边淡红,目下卧蚕,面色萎黄,腹微满,下肢袜痕,甲错,血络,手心微温,手指微冷。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中风
太阴伤血,血少轻证,里虚
阳明里热,里结,外燥,外热
思考题
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表寒症状,你认为要如何解这个表寒?
A. 辛温
B. 辛甘温
C. 辛寒
D. 都不对
答案:D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这种寒,需要酸温法去解!
处方
1.赤小豆当归散
2.当归芍药散
1方2剂2方2剂交替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