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堵点”活动案例系列深度电视分析评议(之三)
一向具有媒体监督敏锐触角的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节目《今日新闻汇》,昨晚“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特别策划专题节目中,
对海南公示的四批“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已解决问题清单进行专题评论,引发广泛关注。
自今年6月15日全省启动“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以来,海南公示了四批“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已解决问题清单。这些所谓“堵点”、“难题”案例,大致涉及三种类型。前天与昨天的节目,咱们已经深度分析评议了第一类“作风建设问题”与第二类“业务素质问题”;今天,咱们接着分析评第三类“工作机制问题”。顺便提一句,其实这三类问题是有关联的,只是为了便于分析评议才大致分为三类。
通过梳理这些所谓“堵点”、“难题”案例,咱们可以看出第三类“工作机制问题”相关“堵点”的形成,大致涉及四种情形,即:部门间的推诿扯皮;基础设施配套制约;办事流程繁琐;部门权限设置制约。
第一类“部门间的推诿扯皮”问题,亦是屡见不鲜的老大难问题。例如,某引进人才给海口市领导留言,现居住小区属五源河学校学区房。今年落户以来因为孩子的转学问题多次找相关部门及学校。市教育局回复可与学校沟通或者去民办学校;五源河学校回复学位已满,告知其联系别的学校;长滨小学回复不接受插班生。该引进人才感受到的是部门的推诿和不负责,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支持人才引进子女教育政策完全不落地,人才引进政策2年多来,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任何措施出台,典型的懒政、庸政、怠政。解决之道,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置教育窗口负责受理高层次人才申请子女入学服务事项;市教育局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并要求各区教育局和市属学校举一反三,提高服务意识,高度重视家长反映的问题,为引进人才子女就学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又如,临高县群众反映 2020 年退伍自主就业金一直未发放,管辖部门工作人员推诿,态度恶劣。解决之道,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一方面完成2020年秋冬季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一方面认真梳理资金拨付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对策,健全资金拨付管理等制度机制,确保资金拨付工作顺利通畅。
第二类“基础设施配套制约”问题,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问题,应当前置考虑、系统考虑。例如,省领导批评,博鳌亚洲论坛的“金字招牌”效益发挥不够,博鳌地区虽然承接了一批定期定址召开的会议,但由于缺少大型会展配套设施,会展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解决之道是瞄准打造“国际旅游会展目的地”这一目标,围绕建设博鳌“4+365”永不落幕的国际会展之都,不断完善会议会展设施,博鳌亚洲论坛主会场大修、论坛公园、博鳌美丽乡村集群等项目已完工投产,加大宣传和招商力度,吸引省内外社会市场主体来琼海举办会议会展。
“办事流程繁琐”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
第三类“办事流程繁琐”问题,实质上还是工作机制是否科学的问题。例如,群众们纷纷反映,社保医保领域企业和群众办事证明多、材料多、流程多。再如,澄迈县在“吐槽窗口”办不成事反映问题中,发现办理“房屋租赁证”时需办理人提供委托书后仍需公证书的难点情况。又如,东方市渔民反映,办理渔业捕捞许可证等相关业务,需要往多个部门“来回跑”,申报材料多,审批程序复杂繁琐,耗时费力。又如,省内部分市县中职学生办理学生公交优惠乘车卡不方便,需要提供本学期注册后的学生证(家庭报告书)等材料,尚未支持网上在线核验身份认定。
“部门权限设置制约”是造成堵点、难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类“部门权限设置制约”问题,很容易引发部门间的推诿扯皮。例如,琼中县公安局在办证中心“一门通办”窗口设置了为群众免费拍摄身份证照片服务,但办证中心已将办理身份证权限全部下放至各基层派出所,导致群众在办证中心免费拍摄完身份证照片后还要到各基层派出所才能办理身份证业务。解决之道是县公安局向省公安厅争取办证中心办理身份证业务的权限,做到身份证业务“一站式”办理;并.进一步梳理汇总下放乡镇事项,排查是否存在客观原因增加群众跑腿次数的事项。
又如,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等失业保险业务不能跨市县线下申领,群众感觉办事很不方便。解决之道是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推出三招:其一,政策上,印发《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关于就业失业服务高频事项全省通办的通知》(琼人发﹝2021﹞51号)及业务操作流程,对全省通办工作进行部署。其二,行动上,推进高频事项线下全省通办,不分辖区受理、办理,让群众就近办理。其三,措施上,开发全省通办系统,由系统按照参保地区自动分配经办单位。
在解决第三类“工作机制问题”堵点过程中,有哪些解决措施值得舆论关注与反思?
咱们仔细梳理第三类“工作机制问题”堵点,觉得从解决问题措施的视角来看,有四大趋向值得重点关注与深刻反思,即:精简办事流程;改变旧有办事模式;大数据系统显威力;部门间科学协调。
精简办事流程成为“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中的普遍性探索。
例如,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推行机关事业单位申领养老金“一表”改革,原来需要提供近10项百余页材料缩减为只填一张表;对8 项社保医保业务14 类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直接取消12个证明事项涉及的11类证明材料。再如,澄迈县从7月14日起取消个人租赁住房委托书需公证要求,优化精简材料,通过内部审查的方式核查“有无查封、无冻结、无抵押证明”,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对该事项关联度较高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事项和房屋租赁证办理整合作为一件事一次办,通过合并去重精简受理清单。结果使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房屋租赁证所需材料由18项减少至9项,申请材料精简50%,办理时间由2天合并当天即办。
又如东方市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推行“渔船多证联办”改革,将相关业务统一交由市渔政事务服务中心办理,并将把办事窗口前移至渔港和码头,为渔民提供“面对面”靠前服务,让渔民“只进一扇门,只跑一趟”,告别“办证难”。精简流程的直接结果是,办证时间从18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办理时限压减62%,申请材料总体减少67%。
例如,琼台师范学院针对科研项目报账难问题,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研究出台简化科研报账程序的相关文件《琼台师范学院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经费包干制管理办法》,优化科研项目报账工作机制,试点推行“零票据”科研报账制度,在规范报账管理程序的前提下,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和报账效率,并对科研项目报账工作进行跟踪评估。又如,物流创业人才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出具人才确认意见书存在困难问题,影响物流人才落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经调研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最终形成《关于做好海南省现代物流业创业创新人才落户工作的通知》,(琼发改规〔2021〕5 号),为支持物流人才在琼创新创业提供政策保障。
借助大数据系统的威力,来化解审批效率低的问题,成为“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的耀眼亮点。例如,海口市公安局积极与市教育、科工信等部门对接,打通学信网等官方网站与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壁垒,进一步优化网上不见面审批系统,人才落户需审核的信息全部由系统自动调取比对数据,实现“秒批”。再如,针对海口市“12345”热线平台每天受理大量举报投诉线索,但因内容繁杂、难以分类检索,检察机关从中可利用的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少、成效不明显的问题,省人大研究确定依托“12345”热线数据资源开发专门的系统平台,积极协调检察机关根据业务工作需要提出软件开发需求,委托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公益诉讼系统;公益诉讼系统实现综合检索、热词自动归类、可视化全程跟踪等多项功能,推进12345办件高效汇聚和信息协同,有效提升检察机关工作效能。
又如,针对部分企业反映国家出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税务局规定的办理时限偏长,影响企业资金流转。儋州市依托后台大数据,探索建立增值税留抵退税全流程跟踪机制,实现了从纳税人申请到税务机关审核完成平均用时1.01小时,比原规定的8个工作日提速99.47%;实现了从纳税人申请到税款退至企业账户平均用时4.4小时。
探索部门间如何科学协调,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改革探索努力。例如,用人单位在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业务时需要两部门之间来回跑、多次跑,很不方便。三亚市科工信局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在市政务中心设立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联审联检工作窗口,合署办公,推进“线下一窗受理”窗口建设,优化完善联审联检工作流程,给予外国人及聘用单位办理业务提供便利。
又如,原来省内新生儿出生后需跑各个部门进行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户籍登记、参保登记、社保卡申领等事项,人民群众烦不胜烦。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专班,协调省公安厅、省社保局、省政务中心以再造告知方式、申报方式、材料清单、受理模式、审批流程、发证方式、管理架构开展“出生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让《出生医学证明》 以电子证照方式在卫健部门和公安部门之间流转。协调省政务中心、省数据管理局打通卫健、公安、社保中心等系统,共享数据,推出“出生一件事”网上办理平台。“出生一件事”相对传统办理模式,可以让群众少跑动2次,少提交8份材料,少填写66个申报表单信息,减少28天办理时限,减少8个办理环节。此案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很好的社会反响,成为成为“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的正面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