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岩宗印之阁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参观这座佛殿,下面我把这座殿的情况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这座殿叫香岩宗印之阁,它是一座寺庙建筑,俗称后大庙。它也是颐和园内参观游览的一座最大佛殿,二百多年前,清朝皇帝乾隆在平定了准葛尔反动头领达瓦旗的叛乱以后,出于政治的需要派了两名大臣率测工、画工专程到西藏测绘喇嘛庙宇,回来之后,在颐和园的后山建立了四大部洲,而我们这座殿就是它的中心建筑。
这座殿原为三层的楼阁,十分宏伟壮观,由于它集中了我国汉藏及印度三种建筑形式为一体,所以又被称为三样楼。在殿中原供奉了一尊四十二臂铜胎站像和一尊大悲菩萨,可惜的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在1888年也就是光绪年间,慈禧下玉旨让光绪把这座殿重新修建了起来。大家都知道慈禧修建颐和园是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当修到后山时,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所以就把原来的三层楼阁建成了现在的一层,并且又把前山排云殿内的三世佛和十八罗汉迁移到这里供奉,在当时这些佛像迁移过来时全部都是铜制的佛像,可惜那些铜佛在文革中被毁坏了。那么我们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些佛像是在1981年用泥重新塑造出来的。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内的佛像,现在我们大家所看到的这三尊佛叫三世佛。三世佛在佛学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竖三世,它分别代表着人世间的过去、现在、未来;另一种说法是横三世,也就是我们这里所供奉的,一个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迷陀佛,那么我们又如何来区分它们哪?这就是要大家仔细观察它们的神态、手势和摆放打姿势的位置不同,大家请看中间这尊佛,它就是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如来佛祖。释迦牟尼出生于古印度属地,今日尼泊尔的兰比尼,是当时迦比罗卫国净饭王的一位王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5年,释迦牟尼从小就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他为了挽救人生的生老病死,没有在家中继承他父亲的王位。在他19岁时,他抛下了他的父亲、妻子和儿子离家出走,经过了六年的苦行,在他35岁那年,他来到一棵大树下,这棵树叫菩提树,在这棵树下坐了七天七夜,后终于大悟成佛,修成正果,成为佛教的创始人。他的族姓侨达摩各悉达多,释迦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被人们意为能仁而耐忍的什迦族圣人。在他左边这尊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药师佛是印度佛经中传说的人物,据说他看到人世间的难事太多了,如生老病死、疾饿、漂荡等,于是发出了十二大愿,来挽救一切众生的病疾之苦,后来成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在释迦牟尼右边这尊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是印度佛经中传说的人物,又名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后成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在三世佛的两边是十八罗汉,罗汉是梵文的译音,是阿罗汉的简称,具唐代高曾亥梵法师在《法注记》一书中说到,释迦牟尼曾令十六罗汉常驻人世,普度众生。后来以讲经的说法传入我国,中国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在我们古代的中国是以九为贵,九是吉祥的数字,所以传入我国后又增加了降龙、伏虎两位罗汉,也就形成了现在的十八罗汉。由于历代雕塑家的塑造,突出了他们生动的神态,强调了性格上的差异,其形象是丰富多彩的,体现了我国历代雕塑艺术的风格。
在这座殿的周围还有“四大部洲”、“八小部洲”,有日台、月台及青、红、白、绿四座塔台,一共是十九座建筑组成的一组汉藏交融的文化群体。而这里的四大部洲又分别是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这四大部洲的方位。它是以佛的座向而定的,它的东、南、西、北与我们自然界方向是相反的,所以东胜身洲建在阁的西面,它的形状是个半圆形;西牛货洲建在阁的东面,它的形状是椭圆形;北俱卢洲建在阁的后面,它的形状是平面方形;那么南瞻部洲就是我们北面的这座小殿,原为三角形的建筑,在光绪年间修建时,把它改成了山门殿,现在里面供奉着两位泥塑的哼、哈二将。在往下我们大家还可以看到一大片遗址空地它叫须迷灵境。它是清漪园中的一座最大的佛殿,宽五十多米,可惜在案1860年也被英法联军烧毁,至今未能恢复起来。
这座殿就给您介绍到这里,参观完这座殿您往下走,那里是苏洲街,是当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回来后,为他的皇妃们修建的一条买卖街。如果您对佛教有兴趣的话,您出这座殿,从两侧上山,山上有智慧海、佛香阁,那里供奉着形态各异的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