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南京至北京,水程经过几州城
学报“民歌与民歌学”专栏征稿。
校订《近现代民歌札记》。
前说京津民歌《姑娘二十四标》中“正月里姑娘标了一个标,这双花鞋绣的更高”,曰“标”有显摆、夸饰意。心苑曰朱自清《说扬州》中亦有“标”,朱先生云:“在中学的几年里,眼见所谓'甩子团’横行无忌,'甩子’是扬州方言,有时候指那些'怯’的人,有时候指那些满不在乎的人。'甩子团’不用说是后一类,他们多数是绅宦家子弟,仗着家里或者'帮’里的势力,在各公共场所闹标劲,如看戏不买票,起哄等等,也有包揽词讼,调戏妇女的。”按此处“闹标劲”之“标”,近于东北方言“彪”,万能形容词,主打无厘头威猛意。《扬州方言词典》此义项失收。
修订《大运河民歌论略》,补充明代类书《士商类要》卷一《水驿捷要歌》。明代类书中有《水程捷要歌》《水驿捷要歌》等,罗列江河沿线渡口码头集镇名称,以作士商行旅指南。《水驿捷要歌》见《士商类要》卷二,歌云:
试问南京至北京,水程经过几州城。皇华四十有六处,途远三千三百零。从此龙江大江下,龙潭送过仪真坝。广陵邵伯达盂城,界首安平近淮阴。一出黄河是清口,桃源才过古城临。钟吾直河连下邳,辛安房村彭城期。夹沟泗亭沙河驿,鲁桥城南夫马齐。长沟四十到开河,安山水驿近张秋。崇武北送清阳去,清源水顺卫河流。渡口相接夹马营,梁家庄住安德行。良店连窝新桥到,砖河驿过又乾宁。流河远望奉新步,杨青直沽杨村渡。河西和合归潞河,只隔京师四十路。逐一编歌记驿名,行人识此无差误。
“试问南京至北京,水程经过几州城。皇华四十有六处,途远三千三百零。从此龙江大江下,龙潭送过仪真坝。广陵邵伯达盂城,界首安平近淮阴”云云,指明时南京船只,由龙江口入江,经仪真坝(仪真今作仪征。资料指明代仪征运河入江口由五坝、四闸、里河、外河组成)进入运河航道,可直达北京。有人作长文论证南京亦是运河城市,“试问南京至北京,水程经过几州城”一句,可抵万言,民歌佐史,意义非凡。《水驿捷要歌》可作运河民歌、长江民歌研究的重要史料。
如上所说,《捷要歌》实即士商行旅指南,由是知民歌有实用性的一面。民歌实用性或曰实用性民歌,颇可一说。
其一,民歌具有介绍民众生产生活知识与技能的功能,典型者如我屡说《野菜谱》《便民图纂》等文献中俗歌,以浅近俚俗语言,向民众普及谋生常识,此类俗歌重在实用,虽多为文人创作,总体上仍可归入民歌阵营,众多杂字歌诀甚至《千字文》《百家姓》等,均属此类,拙编《明代民歌集》辑录部分内容,以为代表。
其二,《事林广记》《士商类要》等宋元以来以实用为目的而编撰的类书中,广泛收入各种仪式歌、社交应制歌、生产生活常识歌以及各类格言警句,如《士商类要》卷四专录《警世歌词》,其中《仙家十叹词》云:
一叹世人痴,贫不辛勤富不施。那见穷人穷到老,困龙也有上天时。二叹世人痴,不敬父母只敬妻。父母生身恩似海,妻无柴米便分离。三叹世人痴,埋怨祖上没家私。世间多少成家子,谁人个个有根基。四叹世人痴,亲兄亲弟不和气。不记古人说得好,家不和睦邻里欺。五叹世人痴,好打官司不见机。有理没理要钱用,那个告状得便宜。六叹世人痴,好酒贪花没了时。败尽家私气成病,酒色迷人你不知。七叹世人痴,吃斋把素念阿弥。为人只要心肠好,何须装这假慈悲?八叹世人痴,不肯勤谨怨天时。记得人勤地不懒,百般宜早不宜迟。九叹世人痴,狂为泼做不三思。后悔怎如前悔好,小心谨慎不为亏。十叹世人痴,不安本分却为非。眼前漏网休言好,犯了官条没药医。
此种俚词,类同《红楼梦》中《好了歌》,讲述人生道理,劝人迷途知返,虽为文人创作,仍属广义的民歌。以实用为主旨的类书中收入此种民歌,一是说明民歌实用性外延在不断扩大,二是类书编撰者将民歌的实用性与“舆地图说”“饮食禁忌”等的实用性作等量观,显示其图书编撰理念、体例的开放与包容,是从整体上肯定了民歌在民众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其三,此种开放与包容及整体性的肯定,在近现代有更为积极、极端的表现。1929年,上海扫叶山房编印《日用万事宝库》,竟以“戏曲”为专门一编,与邮电、医药等并列,细目包括“京戏类”“昆曲类”“时调类”,“时调类”有五更调、孟姜女、银纽丝、紫竹调、打牙牌、下盘棋、唱道情,均是其时江浙流行民歌。《宝库》中《银纽丝》云:
一更里个相思末等郎子过来,呆呆思想手托腮,手拿钥匙来,门户处处开,双根头头灯草独剩子个灰,今朝勿来勿应该,叫奴到底啥人陪。二更里个相思末闷昏子个昏,害奴等到半夜深,奴也不相信,奴也不分明,既然勿搭奴常常来往末,为啥独累奴个身,害奴交进驿马星。三更里个相思末呆懵子个懂,赛过撞子大木钟,心里气松松,眼泪落在胸,倷个人行了格种良心末,天也不肯来相容,奴个天呀叹命穷。四更里的相思末气极子个了,满身好比火来烧,心里蹦蹦跳,地下小鸡叫,一干子思量好不又心焦,翻来覆去天将晓,叫奴那哼到明朝。五更里相思末难下这个床,无郎姐儿泪汪汪,干焦面皮黄,日逐等新郎,等杀我新郎渺渺又茫茫,饭勿想吃茶难当,不如早早见阎王。
“银纽丝”为明清民歌流行牌调,近现代及当代仍有传唱,北京民歌《大实话》《婆媳顶嘴》均用“银纽丝”调,《婆媳顶嘴》云:“正月里正月正,天到黑了掌上灯,耗子生来会倒洞。母鸡会下蛋,公鸡会打鸣,大年初一都起五更,我的天爷儿唉,家家户户上大供。”此类民歌,对民众生产生活并无实际的指南、指导作用,而被冠以“日用”之名,编入同为类书性质的《日用万事宝库》,显见戏曲、俗曲等文艺产品,在近现代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之显要。而由真正实用性民歌至以一切民歌为实用、日用的进阶,充分彰显了民歌与民众、民歌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日趋紧密,“民歌学”场景下的中国民歌发展史研究,理当关注、重视此一引人注目的现象,专题性的“民众生产生活指南性民歌研究”或曰“从实用至日用——功能性民歌研究”,大有可为,民歌实用的源头,则仍在《诗经》,《论语·季氏篇》中“不学诗,无以言”可作其“开山的纲领”。
电影《三笑》中【银纽丝】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