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视角下的更新趋势与城市设计响应

围绕存量时代的新消费,作为融合了“民生、经济和文化”的一个剧烈的社会活动,其内涵和形式越来越丰富、能级不断扩大,与诸多非消费要素的关联越来越密切,与城市空间产生了强烈的互动效应,深刻影响着城市空间规划与管理,对我们城市更新也提出了新的不同设计的任务。回到城市设计,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孔不入,秉承以城市设计创造公共美好生活的初心去适应不同阶段的任务需求,才会让城市设计有无尽的生命力。

新消费视角下的城市更新趋势判断

1.现代消费的新内涵特征

从消费形式来看,我们过去的消费是购买产品,是逛街、购物。但是现在对于新消费来讲,更需要去体验新场景、感知新文化、获得新价值。因此,消费的目的也从满足物质消费需求转变为追求独特空间体验、感知文化、构建个人身份、寻求社群认同等。在这个过程中,消费、空间和城市会产生深刻的互动关系。原来我们城市有一些基本经济运行的内容,包括职、住、交通、生活、基础设施等。但是到了与城市、与新消费充分互动的时候,需要通过我们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去提升城市的空间品质、丰富城市的感知;需要拉动“文化+”的产业,让消费有更多的赋值;更需要通过这个消费活动,让我们能在公共空间里、在社会环境里提升获得感,推动社会的交往和活力。

图1:现代消费的新内涵特征

2.现代消费的外延影响

消费与城市的深度互动,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消费与各类城市活动产生联结。

现在是大数据的包括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体育运动、求学就医、生产制造、社群活动。,所有工作信息的获得大都是从数据分析开始,这就不仅仅要求我们在搞懂上司所布置的工作是什么之外。

②消费向各类城市功能渗透。

消费不仅是在商场、副食店产生的,它也是在与居住、商务、体育、医疗、生产等功能融合过程中产生的。

③消费与多样城市空间融合。

如居住区、办公建筑、体育、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工业厂房等等。

像天津民园体育场,原来它是体育运动场,现在是一个市民的公共空间包括观光休闲、零售、餐饮等,同时深度参与的消费融入进去了。哥本哈根的嘉士伯啤酒厂、温哥华的公共图书馆,都是进行了不同功能的融合。

3.现代消费视角下的商业发展趋势

因此在消费变革的时代,商业空间的发展是城市更新存量阶段的发展,城市设计在其中要起到一定的作用,它要服务于三个趋势的转变。

①社会趋势。

服务社会从生活需求升级到了孵化公共生活的方式。因为我们的需求是不断的在升级的。

②内容趋势。

我们对一个空间内各类功能混合习以为常,比如侨福芳草地、西单大悦城,它们集商业、零售、餐饮、娱乐、休闲、艺术等功能于一体的,但是未来的商业要出去,除了在商场里,它还要与城市功能、与街道、与所在的街区和所在的地区,与体育、教育、医疗、文化等进行激烈互动,而且是在互联网大的时代又会产生变化。

③空间趋势。

原来商业中心内部空间我们做的很网红,很有吸引力,未来它会营造更多的关联性的场景塑造。比如说文华酒店,喝咖啡的地方可以直接眺望故宫,把人吸引到实体场景里获取感受。

4.当代商业街区的更新困境

对于商业街区来说,在这种新的消费环境下也会面临困境。

①市场在利益驱动下追逐短期效益和城市在综合考量下统筹长期利益之间的博弈。

②商业消费空间的多变性特质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固定性特征之间的脱节。

③商业个体追逐最大利润而同质化发展的倾向和商业聚集区培育竞争力而塑造个性化场景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5.商业街区更新与消费关系演进

商业街区更新是重塑消费关系的过程;消费空间设计是激活消费关系的手段;同时,消费关系的演进会推动消费空间乃至城市空间的迭代。

城市设计怎么去引导建筑设计、公共空间、序列、转折?总结起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在空间里强调具有明显地域特色或创新主题的文化内容成为提升商业街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二是基于各类城市功能融合丰富业态打造而成的多元场景,满足消费者的全消费需求从而受到欢迎。

三是通过全域、全要素的系统性更新营造得体的消费氛围,精准展现场景意图成为提升街区品质的重要基础。

王府井地区更新中的城市设计响应

结合王府井的更新探索的案例从文化引领、功能融合、品质提升看城市设计如何进行新的响应。

1.文化引领下的街区价值重塑

王府井依托长期迭代形成的丰富商业类型,形成展示首都商业发展历程的博物馆。从元代开始王府井是为宫城服务的功能;到明代开始有王府;到了清代尤其是后期各种功能开始演入,而且有了一些市场功能。尤其是在东交民巷形成之后,上下朝的官员、使馆区的洋务活动相交织在此地区,成为激发它有活力的一个源点;到了民国时期不断的去丰富,到了新中国商业盛极一时;到现在百花齐放。

在这个地区,怎么考虑它的文化?应该还是在文化引领下价值的重塑。类型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它最能够打动人的,因此依托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文化设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主题。再现所谓的外交文化、报业文化、儿童艺术文化、宗教文化、近代西方教育文化、演艺文化、西方医学文化、近现代文学文化、现代艺术文化等。通过打造文化探访路,构建文化场景和场所,展示多元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挖掘贝熙业旧居故事,打造文化场景

历史上的报业办公室改造为报业发展历史展览馆

2.多功能融合下的业态升级

在文化引领之后是多功能的营造和提升。王府井研究了很长时间,最终它强调文化的引领。商业和文化,一南一北,共同驱动这个地区。各种功能、要素、板块充分互动、交织碰撞产生吸引力。希望游客在这能够适得其所,找到打动自己的点。

王府井向东与金宝街联动,结合优质酒店资源,推动传统零售商业向文化创意类、创新科技(办公)类业态转型,形成强商务体验的高端综合功能。向西依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哈姆雷斯主题玩具店、蛇形美术馆广场,形成儿童主题业态序列。向北围绕中国美术馆、嘉德中心、首都剧院、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依托历史文化遗存、结合传统四合院形态,打造北部的特色文化艺术探访体验。再有就是开放现有历史文化遗存,植入各类文化设施功能,如社区图书馆、文化会客厅等。

3.多要素感知下的品质提升

空间品质是商业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交通秩序、建筑风貌、公共空间、绿化景观、家具设施等都是影响消费感受的重要因素。

第一,以交通治理为切入,汇集政府、商户和居民的力量打破交通瓶颈,延长步行街,创建地面无车化步行街区。2019年底,王府井步行街实现向北延长344米,总步行街长度达到800多米。为了这次延长,做了大量前期工作,除了公交线路调整、车行交通的重新组织,还针对步行街段两侧街区1平方公里的范围,统筹空置的经营性车位和居民停车缺口,通过387个停车位共享实现居民地面停车全部入地,实现了北京首个“地面无(停)车街区”。在此基础上,优化道路断面,开展人行空间与建筑前区的一体化设计,精细化设计路缘空间和交通标识标牌,实施清理护栏、自行车停放区划和出租车上落客布点工作,形成人车有序、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

第二,塑造亲切舒适、赏心悦目的公共空间。挖潜闲置空间、拆违空间,建设口袋公园;提升3条后街(王府井东街、王府井西街、校尉胡同)的环境,让王府井不光是一条主街,变成一片街区,把后街打开包括调整后街原来的货运线路,把货运改移,建筑一层增加消费区,作为地铁站它的一个补偿,将一层的设备转入地下缩窄宽度;协调多产权关系,激活建筑前区,塑造地块内的休闲广场和绿色庭院,营造随处可憩、悠然闲适的外摆座椅空间。

4. 实施成效

实施完成北延节点设计,

带动北延后两侧建筑业态调整

2019年12月20日,王府井正式北延至灯市口,上图为现场北延仪式

实现儿艺剧场前区开放

小吃街之美食街亮相

实现多处商业外摆

结 语

现代新型消费的发展和变革为商业街区的更新带来了新的机遇。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和人性化的空间体验,消费活动进一步延伸到各个领域,推动了城市功能不断融合、城市空间形式更加多元、城市文化极大程度的传播。

这恰恰是新时代城市更新的核心价值所在,以丰富的手段创造多元、差异化的生活场景,推动人的交往活力;城市设计也要以长期的耐心来陪伴,服务于城市多变、灵活的发展诉求,引导健康消费,服务美好生活。

本文根据石晓冬院长在“精细化城市设计助力中国城市更新”学术沙龙上所作报告整理而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