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如何做好情绪管理小组?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作者 | 吴婷婷单位 | 厦门市救助站一、背景介绍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人的一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如喜怒哀乐等,这些情绪并无好坏之分,但对我们的生活可能带来不同的影响,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则更有可能因为无法正确地处理自身的不稳定情绪,而产生不良的行为或后果。厦门市救助站中的流浪未成年人因长期在外流浪,缺少父母的管教与系统的学校教育,不仅无法正确地分辨自身情绪,还因为缺乏情绪管理能力而不知应该如何合理地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经常因小事感到不快,进而与他人产生矛盾和冲突,给自身及他人都带来不好的影响。二、小组预估社工与站内的流浪未成年人进行接触、访谈,并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到他们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点:1、情绪易失控。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而产生不良情绪,与他人发生争执,更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肢体冲突;2、无法正确地宣泄情绪。当出现情绪问题时,不知道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来缓解情绪,从而做出伤害自己及他人的行为;3、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容易沉浸在情绪中,无法意识到或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大多通过暴力的方式处理情绪,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人际关系也受到影响。综上所述,社工发现流浪未成年人迫切需要学习提升情绪认知和管理能力,因此特别设计了主题为“我的情绪,我hold住”的小组活动,协助流浪未成年人掌握情绪调节技巧,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三、服务计划(一)小组理念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某个客观事物的特种感触所持的态度的身心体验。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的ABC理论认为,个体最终形成的情绪障碍并不是由某一外在诱发性事件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该事件的个体对该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情绪是一种对智力活动起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正情绪发挥积极作用,负情绪起消极作用。(二)小组目标1.总体目标:协助流浪未成年人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改善人际关系。2.具体目标:(1)让组员认识情绪,并识别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情景会产生的不同情绪;(2)协助组员学习接纳自己的正负面情绪,了解有效的情绪宣泄方式;(3)通过小组动力,借助团队的力量让组员能够了解并支持自身与他人的情绪表达;(4)协助组员学会情绪调节技巧,从而提升组员人际交往能力,让站内流浪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融洽。(三)小组性质此小组为教育性小组,社工通过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情绪及情绪管理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动力;教授情绪管理的相关理念,促使服务对象改变观念,正确看待情绪问题;反复练习情绪管理技巧,降低服务对象情绪失控的行为特征,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人际互动交往。(四)小组对象:厦门市救助站滞站流浪未成年人。(五)小组时间2017年11月3日开始至12月1日结束,为期五周,每周五开展一节小组活动,每节小组活动60分钟。(六)小组程序日期节数/主题目标内容11.3第一节“无规矩,不成方圆”1.介绍小组主题及目标;2.增加小组成员之间的熟悉度,建立团队规范。(1)游戏“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组员进行自我介绍;(2)介绍小组相关内容,澄清组员对小组的期待;(3)制定“小组契约树”,建立团队规范。11.10第二节“情绪万花筒”1.协助组员学习认识情绪的种类,提升组员辨别自身情绪的能力。(1)回顾上节活动内容,重申小组契约;(2)游戏“萝卜蹲”:活跃小组氛围;(3)情景模拟:讨论场景中所表达的情绪,认识情绪种类;(3)小组比赛:“情绪词语大比拼”,识别不同情绪;(4)情绪拍拍操:回顾不同情绪的表现,巩固学习成果;(5)总结分享本节小组活动。11.17第三节“情绪体验你我他”1.通过情景模拟,协助组员体验不同情绪,提升对情绪的认知;2.带领组员初步探讨处理情绪的方式方法。(1)回顾上节活动内容;(2)游戏“正话反说”:活跃小组氛围;(3)情景模拟:体验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互动模式,探索情绪处理方法;(3)“掌中大脑”:了解人脑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学习运用“理性大脑”;(4)总结分享本节小组活动。11.24第四节“情绪调节ing”1.讨论情绪处理的方法,协助组员学习更多处理情绪的技巧,提升情绪管理能力。(1)游戏“捉泥鳅”:活跃小组氛围;(2)回顾上节小组内容,复习“掌中大脑”;(3)案例讨论:组员分析案例中不同角色的情绪与行为,探讨有效调节情绪的方法;(4)总结分享本节小组活动。12.1第五节“我们都是情绪魔法师”1.协助组员学习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2.引导组员回顾小组、分享收获,巩固及提升组员的变化与成长。(1)游戏“红蓝PK”:活跃小组氛围;(2)回顾上节小组内容,复习情绪调控的方法与注意事项;(3)游戏“‘情’字大作战”:调动组员情绪,为接下来的内容铺垫;(4)“同学请你帮帮忙”问题讨论:组员提出在情绪调节方面遇到的困难,其他组员一同讨论解决方法;(5)回顾五节小组内容,通过“我记得…”总结参与小组的收获;(6)小组结束:颁发奖状,“大拇指点赞”肯定组员的努力与成长。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一)小组前期筹备阶段社工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收集资料,通过访谈建立信任关系,评估他们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在此基础上确认工作目标,制定小组工作介入计划,并筹备前期的相关物资等。小组组员主要由在站接受救助的流浪未成年人组成,他们具有较强的同质性,都未能接受系统的教育,缺乏良好的同伴关系,在情绪管理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如常因一件小事就大打出手,或愤怒时出现的破坏性行为等,需要学习正确地感受及处理自己的非理性情绪。(二)小组发展阶段1.小组初期(第一节)小组第一节的主题是“无规矩不成方圆”。社工带领组员进行自我介绍、“疯狂契约树”及“我的期待”等内容,促进组员之间增进了解,鼓励组员参与制定小组契约,建立团队规范。游戏互动时,一名组员出现明显的情绪化反应,如大声喊叫、打断社工及其他组员的发言等,给小组的正常开展带来困扰,同时也给其他组员带来负面影响,导致组员无法很好的遵守小组规范。社工及时介入,向组员介绍小组的目的,说明工作者及组员自己的角色,引导组员正确地表达感受,营造开放、轻松的小组氛围,让组员能够聚焦小组并参与其中。2.小组中期(第二、三节)小组第二节的主题是“情绪万花筒”。社工先是通过游戏调动小组氛围,让组员感受四个不同的故事场景,将场景中所表达的情绪画出对应的情绪脸谱并抽取一张情绪脸谱分享自己曾经历过的与所选情绪相关的故事。最后和组员一起进行“情绪拍拍操”,回顾小组中出现的情绪词语。组员们都表现的很积极,对情绪类别及认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第一节小组中出现不良情绪反应的组员L,也开始接纳社工和其他组员,逐渐参与小组,互动频率有所提高。小组第三节的主题是“情绪体验你我他”。社工运用游戏互动开始小组,带领组员分成不同团队,由组员选择剧情进行演绎并分享讨论,体验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感受和行为,学会识别情绪的种类,提升对情绪的认知。同时还带领组员学习“掌中大脑”知识,认识人脑与不同情绪之间的关系,引发思考。社工根据组员之前的表现专门设计了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游戏及环节,激发组员的兴趣,此外,社工还注重总结及分享,引导组员自身去思考相关问题。3.小组后期(第四节)第四节的主题是“情绪调节ing”。社工提前收集发生在组员身上的情绪事件,将这些事件整理成真实案例,与组员进行探讨,共同分析总结情绪处理的方式方法并带领组员练习掌握。小组中,两位组员F和L表现积极,分享时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学习情绪处理方法尤其是深呼吸时十分投入。该阶段的社工角色出现变化,成为一名协调者,提供引导和支持,让组员自主参与和讨论。
4.小组结束(第五节)第五节的主题是“我们都是情绪魔法师”,不仅要巩固学习成果,还要在小组结束时处理好组员的失落情绪。该节小组中社工回归到领导者的角色,引导组员一起回顾前几节小组内容,复习正确看待及处理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巩固提升组员的情绪管理能力,最后还为组员颁发奖状,肯定他们参与小组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长。组员们表现活跃,积极参与小组各环节,在结束仪式上还发表了自己的收获与感悟。五、总结评估(一)参加者表现1.参加者出席情况小组活动中共有5名流浪未成年人参与,此外,小组还邀请了厦门市救助站站领导与行政工作人员在需要时一同参与,支持小组的开展。2.参加者互动情况小组过程中,组员的表现变化较大。小组前期,组员之间的交流生疏、尴尬,都不愿做第一个发言分享的人;中期时,组员逐渐熟悉,开始认真投入到各个环节;到小组后期,组员已经能够做到主动参与,协助他人练习,相互包容与支持。其中组员L的变化最大,他在小组前期经常出现不良情绪,甚至抗拒参与小组,后来逐渐改变态度,主动参与活动,认真学习情绪管理的知识技巧,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自身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的同时,与他人的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二)成效评估1.参加者评价情况组员们都认为情绪管理小组中的互动和游戏是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很有意思,也带来不同的收获与影响,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及与人交往提供了许多帮助。组员L:我很感谢各位老师给我颁发这个奖品,在这个小组,我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怎么尊重情绪,所以,我很荣幸得到这个奖状,这份奖状来之不易,谢谢各位老师颁发给我这个情绪魔法师的奖状,谢谢老师;组员F:我上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没得过奖,就这次,第一次来救助站,这次来救助站,一共得过两次救助站的奖品,我觉得很开心,也谢谢各位老师,谢谢各位同学帮助我。2.目标达成情况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组员基本能够识别出自己的情绪,了解、掌握至少四种处理情绪的方式方法,在生活中能够有意识的应用学习到的技巧进行自我调节。此外,组员在情绪掌控及情绪处理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但还需要继续加强和学习。六、专业反思1、小组的开展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组员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性格特质上有不同的表现,因此社工需要提前了解组员的基本情况,针对每位组员的个性及他们的共性来设计小组活动环节,增强小组的趣味性和吸引力;2、社工应具备较强的包容性和应变能力。在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组员间的冲突或其他突发情况,这时就需要社工保持冷静,接纳冲突的发生,引导组员分析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确定适合的干预策略,正确解决冲突问题。3、在小组的不同阶段中,社工的角色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小组各个阶段中组员的状态与互动模式都是不同的,对社工来说,如何在不同的小组阶段去调整自身的角色,以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及组员的参与,需要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技巧,提升专业素质。推荐了解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小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