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代的越南(四)——黎朝建立
西元963年到1164年,北宋一直以“内藩”看待大越。此后,丁部领才被勉强承认为“安南国王”。北宋灭南汉后,以包括越南在内的整个岭南为其自古以来之领土,之前给丁家后人“安南都护”的称号。先前的国王,不过是统战政策。这也预示了后来北宋与大越之间的战争,一旦北方想要寻找一个富国强兵试炼或者出气的对象,大越首当其冲,因为宋人同样“恢复唐朝领土”的野心和努力,在定难军节度使(西夏)和燕云十六州(契丹),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唯独对南方还保留着迷之自信。
鉴于北方巨大的体量和如同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样悬在大越头上的地缘政治形势,丁部领被催生着加强集权,进行内部改革。他提拔武人,同时也重用佛道。他钦点黎桓为诸道总管,相当于国防部长。此外,他还任命了太师都护府及定国公,这些都是管理行政统治、致力于将原来的部落村庄转化为领土国家而努力的机构和官职。宗教方面,他让高僧担任匡越太师这一职位,事实上相当于今天的民宗委首脑。著名和尚吴真流担任这一职务,改革越南的无言宗。道教方面,也有类似的被钦点的米勒特(后来奥斯曼帝国的宗教自治制度)的首脑。
被后世儒家学者大批特批的一点,是丁部领娶了五个老婆而且平级,无妻妾之分。其中两位王后的尊号是“丹嘉王后”和“贞明王后”,暗示了道教当时的影响力。还有“矫国王后”和“瞿国王后”,反映了丁部领治国理政的决心。以及剩下的一位“歌翁王后”,用汉字无法解读,很有可能是一位占婆的公主。三百年后,在当时已经高度儒家化而非早期那样佛教化的越南,著名史学家黎文休写道:
“天道并其覆载,日月并其照临,故能生万物,发育庶类。亦犹皇后配俪宸极,故能表率宫中,化成天下。自古祗立一人,以主内治而已,未闻有五其名者。先皇无稽古学,而当时群臣又无匡正之者,致使溺私并立五后。下至黎李二家亦多效而行之,由先皇始唱其乱阶也。”
于是,史学家泰勒这样形容当时丁朝的华闾城朝廷:一位国王,五位王后,一位副王,一位公爵,一位法官,一位将领,两位高僧,一个道士和一个女婿。可见,经历了夸大官僚机构的改革后,丁朝的上层政治依然是高度精简的。以上统治集团精英很多与丁家有血缘关系的事实,更是证明丁朝早期的大越仍然基本处在“化家为国”的相对原始阶段。这样规模甚小的官僚机构,很难想象丁朝的实际控制范围能超出原来的交趾(唐朝的静海军节度使所辖地)。史学家们推测在华闾地区之外的很多地方,一些中越交融的世家大族残余,作为土豪,应该实行着高度自治。而丁朝的兴起和开国战乱,又使得很多新兴的本地武人土豪占据了基层社会的生态位。
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丁家从乡村首领升级为地区贵族,但是似乎一直没有建立一个成熟国家机器的野心。当宋朝给丁家很多称号时,丁家还是非常满足的。根据【安南志略】记载,972年,丁家习以为常地向北边上贡衣物、犀牛角、象牙和香茶。这样的顺服一定有实力不够的原因。根据同时代的中文佛教文本记载(佛教文本已经一直有夸张数字的习气):丁家给一万户分配土地,可见其能够直接统治和人口之少和地区之小。
毫不奇怪,丁部领五个王后生的三个儿子,很快为丁朝的内乱埋下了伏笔。即使是后来沙贾汗四个主要儿子都是泰姬陵那位女主人所生,莫卧儿帝国的继位战争仍然是极为残酷的。978年,丁部领最小的儿子项郎出生。丁部领封其为储君。而丁部领另一个儿子丁璿,当时已经四岁且为公爵。而其长子丁琏,在979年杀害了小储君。此后不久,55岁的丁部领被宫内野心家杜释所杀,丁琏也一同被杀。于是,最终大将军黎桓拨乱反正,以摄政之名辅佐丁璿。此时叛乱蜂起,被黎桓一一平定。
(黎桓)
听说丁朝动乱的消息,先前流亡到占婆的前朝王子吴日庆狂喜。于是,他说服占婆王借给他一千艘船,浩浩荡荡地北伐要光复吴朝。但是不巧的是,船队遭遇巨大风浪,占婆国王的船仅以身免。
而此时,北宋却开始给华闾朝廷压力。宋人下诏,大意是皇帝恩泽威加四海,独交州能幸免?宋以大越不再恭顺为借口,威胁“恭行天罚”。当黎桓上书抱怨占婆以骑兵和象兵上万侵入大越时,宋帝回复:华蛮如人体与四指,皇帝为核心。显然,宋人再次做起了让越南彻底归附北方的大宋梦,警告黎桓“勿言之不预”,小心其小小的王国被化为废墟。北宋给大越的书信中,时刻提醒着这里曾是汉唐故土的事实和越人在中原眼中“短发纹身、鸟舌而语”的不文明习气,要求他们离开夷岛、跪舔孔庙,无时无刻不体现中原的文化优越感。当然,这事实上掩盖不了赵家原本就是流氓出生的事实。
终于在980-981年冬季,北宋出动大军侵入越南。一如既往地,北方的军队在此进入白藤江。丁朝的组织劣势暴露出来,据说有万人被宋军消灭。不过这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北边朝廷与大越战争的惯常套路。到了夏天,宋军已经俘获并斩杀千人和两百艘船只。
根据【越史略】记载,此时的华闾城内,气氛紧张,众人都以国主年幼、国赖长君,而建议黎桓称帝。于是,大家带着黄袍来到黎桓那,簇拥着他当了“皇帝”。事实上,当时黎桓和太后杨云娥私通,早已成为了华闾朝廷的太上皇和无冕之王,此时终于篡位建立了前黎朝。
越南人再次在白藤江埋下了很多尖木桩,而此时宋军因为补给线过长,在越南已经难以为继了。当宋人疲敝不堪之时,黎桓终于得以打败他们,扭转战局。
第二年,当占婆扣留大越使者后,黎桓率军南下,占领占人首都、杀死其国王,俘获了上千军民,摧毁了很多要塞和印度教神庙。
这就是第二次白藤江之战,也是第一次宋越战争。宋军撤退后,黎桓上书,愿意继续进贡,以维持事实上高度自治(其实就是独立)的状态。
黎文休如此评价黎桓:“黎大行之诛丁佃、执阮匐、擒君辨、虏奉勋,如驱小儿,如役奴隶,曾不数年而疆土大定。其战胜之功,虽汉、唐无以过也。或问大行与李太祖孰优,曰自其削平内奸,攘挫外寇以壮我越、以威宋人而言,则李太祖不如大行之功为难;自其素著恩威、人乐推戴、延长国祚、垂裕后昆而言,则大行不如李太祖之虑为长。然则太祖优欤?曰优则不知,但以李德鉴黎为厚尔,当从李。”
吴士连说:“帝乘内奸而取国,却外寇以安民,海内晏然,北南无事。惜其建储不早,使后嗣内讧,以至于亡。其于夫妇之伦,多有惭德。”又评价道:“帝之战胜攻取,斩占城主,以雪藩夷执使之耻;摧赵宋军,以挫君臣必胜之谋,可谓盖世英雄矣。然居摄之时,致佃、匐之起兵。其即帝位也,出于巨俩辈胁之以兵;其造宫殿也,则以金银而装盖。凡此类皆不若李祖之长虑,文休谓以李德鉴黎为厚,讵不信欤?
对于北边的赵家来说,以后他们还将在交趾遭受更大的耻辱,而黎朝,则被认为在越南集权化的历史行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