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精荟》:养肝明目:沙苑子(附刺蒺藜)的功效与应用
沙苑子又名沙苑蒺藜,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内蒙古和东北、西北地区。常生用或盐水炒过用。
一、沙苑子的功效:
沙苑子味甘,温。归肝、肾经。功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其功效与菟丝子相似,而力量弱于菟丝子,而且无补脾止泻作用。
常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目昏,遗精早泄,小便频数,遗尿,尿血,白带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草衍义》:“补肾。”
《本草纲目》:“补肾,治腰痛泄精,虚损劳乏。”
《本草从新》:“补肾强阴,益精明目。”
《医林纂要》:“坚肾水,泻邪湿,去癥瘕痔瘘。”
《本草求原》:“治肺痿,肾冷,尿多,遗溺,明目,长肌肉。亦治肝肾风毒攻注。”
《本草备要》:“苦温补肾,辛温泻肺气而散肝风,益精明目。治虚劳腰痛,遗精带下,咳逆肺痿,乳闭癥瘕,痔瘘阴㿗,肾、肝、肺三经之病,催生堕胎。”
二、沙苑子的配伍应用:
1.用于肾虚腰痛、阳萎遗精、遗尿尿频、白带过多等证。沙苑子有补肾固精缩尿的功效。治肾虚腰痛,可单用本品。若治肾虚不固,遗精滑泄,常配伍芡实、莲须、龙骨、牡蛎等,即金锁固精丸。
2.用于目暗不明、头晕目花。沙苑子尤善养肝明目,常配伍熟地、枸杞子、菊花、菟丝子等养肝明目之药。
3.李可应用沙苑子经验。李可在治疗白癜风的克白散方中,即以沙苑子为主药。
李可克白散方:沙苑子750克,九制豨签草500克,乌蛇肉250克,定风丹300克,三七100,藏红花、乌贼骨、白药子、苍术、蚤休、降香、紫草、甘草各50克(制粉),每服5克,一日3次。
李可言:“余参酌古今论著,创制克白散,经治多少皆愈。方中之沙苑子补益肝肾,从近代药理研究得知,确是一味宝药。含有多种稀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助长发育抗衰老,抗癌。可增强内分泌激素的生成,增强新陈代谢。对一切整体失调类疾病,均有调补作者。”
三、沙苑子的用法用量:
沙苑子常入煎剂,也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
沙苑子又叫沙苑蒺藜,与今天的白蒺藜是两种中药,白蒺藜即刺蒺藜,应用时不要混淆。
汪昂言:“沙苑蒺藜色绿似肾,故补肾,炒用,亦可代茶饮;刺蒺藜三角有刺。风家宜刺蒺藜,补肾则沙苑者为优,余功略同。”
四、沙苑子的应用注意:
沙苑子为温补固涩之品,故阴虚火旺及小便不利者忌服。
~
附药:刺蒺藜的功效与应用
刺蒺藜又叫白蒺藜,为植物蒺藜的果实。因其小果外面有很多硬刺,故此得名。
刺蒺藜味苦、辛,平。归肝经。功效能平肝疏肝,祛风明目。其特点疏泄肝气,善治肝郁。
常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恶血,破癥结积聚,喉痹,产难。久服长肌肉,明目。”
《别录》:“治身体风痒,头痛,小儿头疮,痈肿阴㿗。”
配伍应用:
1.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等证。刺蒺藜有清肝潜阳之功,常配伍钩藤、珍珠母、菊花等药。
2.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不舒、乳闭不通等证。刺蒺藜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常配伍柴胡、青皮、香附等药。
3.用于风疹瘙痒。刺蒺藜擅长祛风止痒,常配伍蝉蜕、荆芥等药。若与何首乌合用,即李可定风丹。以此方为基础加味,可用于各种伴有瘙痒的皮肤类疾病,其中尤以治疗各种皮肤顽癣的乌蛇荣皮汤最有代表性,值得学习。
《本草求真》:“宣散肝经风邪,凡因风盛而见目赤肿翳,并通身白癜搔痒难当者,服此治无不效。”
4.用于风热所致的目赤多泪。常配伍菊花、蔓荆子、决明子等,即白蒺藜散。
用法用量与注意:
刺蒺藜可入煎剂,也可做丸散。有书言其有小毒,故一般用量不宜过大,十余克即可。
临症应用,需与沙苑子区分。
《本草纲目》:“古方补肾治风皆用刺蒺藜,后世补肾多用沙苑蒺藜。”
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中医实战笔记20.8.15傍晚
#中医实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