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代名医总结的中医诊病口诀!值得收藏

1、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2、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4、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5、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6、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7、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8、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9、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10、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11、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12、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13、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4、寒之不寒无水也,热之不热无火也。

15、一切气病用气药不效,少佐芎归血气流通而愈。

16、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不治痰而治气。

17、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18、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19、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

20、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

21、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于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

22、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23、昼则发热、烦躁,夜则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急泄其阴峻补其阳。

24、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

25、大凡气香者,皆不利于气虚证;味辛者,多不利于见血证,所当慎也;

26、治火切不可久任寒凉之品,重伤脾胃,便不可救。

27、益阴宜远苦寒,益阳宜防增气,祛风勿过燥散,消暑毋轻下通。

28、上越之阳,起于肝木,而沧陷之阳,处于脾胃。—《张聿青医案》

29、阳本上升,阴从下吸则降。阴本下降,阳从上挈则升。阳降,则为蒸变化生之源,阴升则为滋养濡润之助。—《张聿青医案》

30、宣一身之气化,务在轻清,通六腑之机窍,端在滑利。—秦伯未《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31、阳气下陷者,举而扬之;阴气不降者,抑而降之。—《医贯》

32、气陷则仓廪不藏,阴亡则门户不闭。—《医宗必读》

33、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医学衷中参西录》

34、水不升为病者,调肾之阳,火不降为病者,滋心之阴。—《吴医汇讲》

35、少火宜升,壮火宜降。壮火降而而少火升,气得升而血得养,三焦皆受益矣。—《医方集解》。

36、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动息以敬,心火自足;宠辱不惊,肝木自宁;恬然无欲,肾水自足。——《寿世青编》

37、多记损心,多言耗气;心气内损,形神外散;初虽不觉,久则为弊。——《寿世青编》

38、养心莫过于寡欲。——《医学入门》

39、勿以脾胃热冷物;勿以脾胃软硬物;勿以脾胃熟生物。——《折肱漫录》

40、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41、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要以调脾胃为切要。——《老老恒言》

42、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老年唯借火化,磨运易而输精多。——《老老恒言》

43、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医学入门》

44、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治气者,能使气中生精。——《景岳全书》

45、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

46、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

47、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48、有触心动为惊,无触心动为悸。

49、治病先调气,久病要开郁。诸病寻痰火,痰火生异证,腑病责脏用,脏病则腑用。

50、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

51、实则太阳,虚则少阴。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52、二阳之病发心脾。

53、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亡血家无汗。

54、胃中热则杀谷,胃中寒则腹胀。甘温除大热。

55、湿热之症,阳明必见太阴。

56、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57、百病皆由痰起。百病皆因于气。久病有瘀,怪病有痰。

(0)

相关推荐

  • 学习戴思恭治疗郁证医案一则

    戴思恭(1324-1405年),字原礼,明代名医,幼承庭训,后拜师金元名医朱丹溪,潜心治学二十余载,尽得师传,医术精进.戴氏潜心临床,博采众长,初始行医于民间,因医术高超,被召为太医院御医,位列正八品 ...

  • 历代名医总结的中医诊病口诀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谢谢] 1.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2.苔黄腻热正在肝胆,苔黄炎热正在脾胃. 3.病不辨则无以乱,乱不辨则无以痊. 4.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5.克敌 ...

  • 历代名医总结的中医诊病口诀!

    Official Account 1.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2.苔黄腻热正在肝胆,苔黄炎热正在脾胃. 3.病不辨则无以乱,乱不辨则无以痊. 4.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5.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反. ...

  • 历代名医临证用药汇总,值得收藏!

    这200则中医名言, 为历代名医临证用药汇总. 对临床实践, 颇有效用,快来学习下吧! 1.止咳常用麻黄(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 2.缩尿益智桑蛸 . ...

  • 中医诊病口诀

    中医诊病口诀

  • 中医诊病口诀【收藏版】

    传承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才 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学习中医,认识中医. 1.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2.苔黄腻热正在肝胆,苔黄炎热正在脾胃. 3.病不辨则无以乱,乱不辨则无以痊 ...

  • 中医名言200句:历代名医临证心血汇总(果断收藏)

    中医名言200句:历代名医临证心血汇总(果断收藏)

  • 中医诊病口诀,通俗易懂,一看就会

    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中医有四诊法:"望闻问切",这份口诀是在四诊法的基础上编撰出来,通俗易懂,看一遍就会,学会了可以试着自己给自己来诊断. 凡看病,望为先:精气神,最重要. 脏腑位, ...

  • 学号脉 中医把脉口诀(收藏)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 ...

  • 古中医辨证口诀(收藏)

    一.阴阳辨证金口诀 总纲领 阴阳辨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二便反应真消息. 肾司二便之开合,少阴虚寒大便溏,小便也是清和长. 小便灼热渴饮冷,此是阳证莫分说. 阴结便秘大便干,溲频淡黄口不干,或者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