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裘老如何要求我,我就如何要求学...
从一名赤脚医生,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条路有多艰辛,大概只有陈孝平自己知道。他是我国外科泰斗裘法祖院士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
陈孝平说:“裘老对自己的影响是终身的。”裘老对他说过的三句话,他永远不会忘。老师如何要求他,他就如何要求学生。
老师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要做一个好医生。“裘老总说,病人躺在手术台上,把命交给完全是陌生人的医生,这是怎样的信任!你有什么理由不尽全力救他?”陈孝平回忆说。
什么样的医生才是一个好医生?陈孝平在和自己的一名七年制学生谈话时,总结出好医生的“三不计较”:不计较时间,不计较金钱,不计较一时的得失。
不计较时间,就是要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病人身上。裘老在世时,半夜12点前给陈孝平打电话,总是往他办公室打,因为那时陈孝平仍在医院工作。“老师言传身教,一直是这么做的,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陈孝平说。
不计较金钱,就是要尽可能用最少的钱为病人治好病。“能用二代头孢治好的病,就不给病人开四代头孢。”陈孝平说,“近些年,也有少数医生受不好的社会风气影响,业余时间不是用来钻研业务,照顾病人,总想着搞副业赚钱,这要不得。医生的价值就体现在治病救人上,想要挣钱多,就下海经商去。”
不计较一时得失,就是要把眼光放长远些,不害怕眼前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唐山大地震那年,陈孝平被派去执行防震棚看护任务。在很多人看来,那段时间他失去了大量接触临床、做手术的机会,但陈孝平没有荒废时间,他在防震棚里苦学英语,为后来考研究生打下了基础。
第二句话:医患间要以心换心,换位思考。陈孝平说,裘老总教导学生们,医生不能只重视治病,不重视“治人”。医生要努力赢得病人的信任,打消他们的顾虑,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大多数医院都是一天查一次房,但同济医院外科一天查三次房,分别在早晨、下午上班和晚上下班前。陈孝平说,这是裘老定下的规矩。“重点病人,他随时都会去看,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这样,病人能感到医生的重视和关心,就会对医生更加信任和依赖。”
第三句话:医生看病就像背小孩子过河,不把孩子送到河对岸,便不能算是安全。“这就是说,要对病人高度负责,尽最大努力把病人的病治好。”陈孝平说。
科研要务实
近些年来,很多医生投入大量精力开展科研工作。陈孝平常告诉学生,临床医生做研究要服务临床,解决实际问题,切不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
“医生要善于发现临床问题,要有勇气和毅力解决这些问题。”陈孝平认为,“不能说这个问题全世界都没解决,我也不用管它。应该去想我能不能解决它,怎么去解决它。”
针对很多年轻医生过于追求高精尖技术的现象,陈孝平不断提醒学生们,要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打好宽广而坚实的基础。“人是一个整体,各个系统都是相关的,知识面不够宽广的医生很可能会误诊漏诊。专科化是发展规律,但并不意味着专科医生对别的领域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