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不知道这几点,怎么敢说会用?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 张青霞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即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是维生素K拮抗剂(VKA)的替代药物,用于预防房颤患者的卒中,并且已成为首选,特别是新近开始抗凝治疗的患者。但实际临床用药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为促进NOAC的合理使用,本文将就临床工作中容易出错的几种常见用药问题进行阐述,并给出预防建议。
进食不影响利伐沙班2.5 mg或10 mg片的吸收;无论空腹还是饱腹状态,利伐沙班剂量为10 mg时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均较高(80%~100%),且食物对其曲线下面积(AUC)或血药峰浓度(Cmax)无明显影响;但空腹服用更高剂量时,利伐沙班的生物利用度和吸收率随剂量增加而降低。
而与食物同服后生物利用度增加,在饱腹状态下,利伐沙班的吸收与剂量成正比,20 mg片在高脂肪、高热量膳食中的吸收最佳。研究也证明15 mg及以上剂量的利伐沙班的空腹生物利用度是66%,而与餐同服的生物利用度可高达100%。
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MHRA)2019年7月17日发布:近期收到一些服用15 mg或20 mg利伐沙班片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报告,报告者怀疑这是由于患者空腹服药所致,提醒患者应在进食中服用15 mg或20 mg利伐沙班片。MHRA建议医务人员,应提醒患者15 mg或20 mg利伐沙班片与食物同服;吞咽困难者可将药片压碎,混于水或苹果泥中,再立即与食物混合服用。利伐沙班2.5 mg和10 mg片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利伐沙班说明书也规定:对于不能整片吞服的患者,可在服药前将10 mg、15 mg或20 mg利伐沙班片压碎,与苹果酱混合后立即口服。在给予压碎的利伐沙班15 mg或20 mg片剂后,应当立即进食。
通过鼻胃管或胃饲管给药:在确定胃管在胃内的位置后,也可将10 mg、15 mg或20 mg利伐沙班片压碎,与50 ml水混合成混悬液,通过鼻胃管或胃饲管给药。由于利伐沙班的吸收依赖于药物释放的部位,应避免在胃远端给药,因为这可能会使药物吸收下降,从而降低药物的暴露量。在给予压碎的利伐沙班15 mg或20 mg片剂后,应当立即通过肠内营养方式给予食物。
压碎的10 mg、15 mg或20 mg利伐沙班片在水或苹果酱中可稳定长达4小时。体外相容性研究表明,利伐沙班没有从混悬液中吸附至聚氯乙烯(PVC)或硅胶鼻胃管。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前体药物,口服后达比加群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仅6.5%;如果去除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胶囊外壳直接服用其中的颗粒,生物利用度可能会出现最高达75%的增加。所以不可打开胶囊而单独服用其中的颗粒。
研究证明,达比加群酯的食管损伤(内镜表现主要为食管黏膜剥脱和溃疡)与服药疗程和剂量无关,可能与服药方式不当有关。
预防达比加群酯的食管损伤有如下建议:① 服药时须饮用足量水(100 ml以上),服药后保持直立或坐位30 min以上,餐时或餐后即刻服用;② 一旦发生食管损伤,轻者在纠正服药方式后可以继续治疗,进食流食,严重者应该停用达比加群酯或改用其他抗凝药物治疗,食管损伤严重者应该暂时禁食。
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起效缓慢,且起始治疗时抑制蛋白C和蛋白S,具有促凝作用,因此需要和低分子肝素等静脉抗凝药物重叠使用5~7天,直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2次监测均在目标范围内。
受此影响,临床工作中,有医生在启动NOAC治疗时也习惯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但实际上口服NOAC均起效迅速,不需要联合抗凝。
修订后的达比加群酯说明书和利伐沙班说明书的“禁忌证”中明确规定:除了转换抗凝治疗,或给予维持中心静脉或动脉导管通畅所需剂量的普通肝素(UFH)的特殊情况外,禁用任何其他抗凝剂的伴随治疗,例如UFH、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达肝素等)、肝素衍生物(磺达肝癸钠等)、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等)。
RE-LYⅢ期研究收集的房颤患者数据显示,无论是达比加群酯还是华法林,联合使用其他口服或注射用抗凝药物均增加大出血发生率约2.5倍。
NOAC均为P-糖蛋白(P-gp)底物(利伐沙班的另一消除途径是CYP3A4),与强效P-gp抑制剂(如胺碘酮、维拉帕米、奎宁丁、酮康唑、决奈达隆、克拉霉素和替格瑞洛等)联用会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而与P-gp诱导剂(如利福平、贯叶连翘/金丝桃、卡马西平、苯妥英等)联合使用会降低其血药浓度。
所以《2014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临床应用建议》建议在合并使用强效P-gp抑制剂这类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达比加群酯剂量为110 mg bid,此时疗效不劣于华法林,但大出血和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率更低。
有的药品说明书提到,在达比加群酯给药两小时后给予维拉帕米,未观察到有意义的相互作用(Cmax增高约10%,AUC大约增加20%),这可以被解释为达比加群酯在给药两小时后已被完全吸收。
因此,达比加群酯联合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可以减少其使用剂量,或者在达比加群酯给药两小时后再使用,以减少潜在的相互作用。利伐沙班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处理见表1。
表1 联合用药对利伐沙班血浆浓度影响及推荐级别(来源:《利伐沙班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卒中预防分册》)
影响药物代谢机制 |
联合药物 |
对利伐沙班血浆浓度影响 |
推荐级别 |
CYP3A4和P-gp强抑制剂 |
HIV蛋白酶抑制剂,唑类抗真菌药(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 |
增加 |
不推荐 |
CYP3A4和(或)P-gp中度抑制剂 |
氟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胺碘酮、维拉帕米 |
增加但不具有临床相关性 |
可用,肾功能受损时慎用 |
CYP3A4强诱导剂 |
利福平、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贯中连翘(对约翰草) |
降低 |
慎用 |
CYP3A4和(或)P-gp底物 |
地高辛、阿托伐他汀、咪达唑仑 |
不具临床相关性 |
可用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中受体重影响较大的是达比加群酯。达比加群酯的血药浓度在体重50~100 kg患者中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体重大于100 kg患者体内,其血药浓度谷值可降低约20%。
研究显示,在严重肥胖(体质指数≥40 kg/m2)病例中,血清达比加群酯水平低可导致治疗失败;而患者体重小于50 kg时,达比加群酯需要使用110 mg bid的剂量。极端体重(小于50 kg或大于120 kg)对利伐沙班的血浆浓度有轻微影响(小于25%)。
由于NOAC起效快、失效快(停药后12~24 h),围手术期患者不需要桥接抗凝。
围手术期停药时间需要结合患者肾功能(肌酐清除率)、出血风险高低综合制订(表2),术后重启NOAC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给药方案和出血风险来制订(表3)。
表2 根据手术出血风险和肾功能决定NOAC的术前停药时间(来源:《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
肾功能 (肌酐清除率) |
达比加群酯 |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 |
||
低出血风险 |
高出血风险 |
低出血风险 |
高出血风险 |
|
≥80 ml/min |
≥24 h |
≥48 h |
≥24 h |
≥48 h |
50~79 ml/min |
≥36 h |
≥72 h |
≥24 h |
≥48 h |
30~49 ml/min |
≥48 h |
≥96 h |
≥24 h |
≥48 h |
15~29 ml/min |
无适应证 |
无适应证 |
≥36 h |
≥48 h |
<15 ml/min |
无适应证 |
无适应证 |
无适应证 |
无适应证 |
表3 择期手术术前停止和术后重新启动NOAC的时间表(来源:《2018 EHRA实践指导:房颤患者应用NOAC》)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2019年11月7日A3~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