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营造,慢慢来比较快!| 社工课

出品|社工客

作者|张书豪

社工客原创专栏特邀作者

(微信号:onlyuseforauction )

中级社工师,80后社工,本科就读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所社会学专业,2008至2014年于台湾社工机构服务,先后从事身心障碍者、长者、儿童青少年三大主要服务领域及社区营造,于2015年至内陆进行社工服务,现于多家社工机构、社会组织及学校任职督导、顾问、评委及讲师。

专栏发起:结合在台湾+内陆从业十年的社工实务经验,进行社工实务技巧与工作经验分享,包含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社区营造等干货。

开篇寄语:用辐射范围最广的社区营造打响第一炮,期待各位先进的响应与交流。

让葡萄慢慢晕开 酿成芳香再醒来

有些事其实急不来

等知了蜕变归来 等蝉声夏夜散开

急不来总有些人需要再等待

慢慢来却比较快

来得快去得也快

烟火痛快到头来却空白

用忍耐种下爱等待花开

……

(节选自歌曲《慢慢来比较快》

缘起

在某个午后时光,和友人交流了关于内陆社区营造的发展,友人是这样结论的:「社区营造在台湾很成功,但在内陆肯定行不通。」,如此绝对且悲观的看法,社工客的客官们你们怎么看呢?

话说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社区治理、社区规划、社区融合、社区善治乃至社区营造,如此多样化的辞藻,你是否已头晕目眩。姑且不论它们是否表述了同样的意义,但可喜可贺的是它们都尝试对社区“做好的事”,这点我想是无庸置疑的。我们也发现社工在现今参与的社区工作中,已有很大部分往社区营造方向倾斜靠拢,社工们,你们知道你们在路上了吗?

社造的苗头与契机

近年来很开心看到内陆在社造领域有高度的重视与蓬勃的发展,当我在台湾时就耳闻内陆沿海一带地区常与台湾社造单位进行交流与互动,2015年正式踏上内陆土壤后,因直接参与部分单位的社造工作而有了更直观的感触与感受。如今社造工作已在内陆遍地开花,形式如洪水猛兽一般势不可挡,然虽未有大数据支持,但客官们只要秉持有事问度娘的原则,总能收获眼花撩乱的丰硕社造庄稼。

虽说雨后春笋般的社造现象着实让人感动,也充分体现社区营造对社区带来的神奇魔力与无比期待。但在实际执行中我们发现某些社区营造以失败告终,营造结果远不如预期,甚至走到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在形式大于实质内容的田地,因此有些想法需要跟从事社造或准备投身社造的朋友们提个醒,让我们来个华丽转身看看台湾的社造背景。

台湾的社造背景

首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台湾的社区营造绝非自然而然,而是其来有自。

台湾的社区营造绝非自然而然,而是其来有自。

台湾的社区营造绝非自然而然,而是其来有自。

台湾于1994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正式推出「社区总体营造」理念政策,基于当时社会时代背景正面临急剧的转型,例如政治威权的松动、民间社会的兴起、本土文化的重建等。文建会在此波潮之下,调整了过去对于文化政策的体认与工作范畴,尝试以更积极实际的施政理念来推动文化发展方向;同时间民间社会因1987年国民党的解除戒严令颁布,长期对执政不满的社会声浪反扑,对环境、弱势、文化、社区的关怀衍生环境、劳工、农民、儿福、妇女、学生等社会运动崛起。

正因这样的时代背景导致的社会危机,需特别强调对当时的台湾人民来说确实面临着重大的社会危机,而此危机正是改变关键之处,随后执政者开始授权,将由上而下改变为由下而上,也就是我们所谈的社区营造(Social Empowerment),执政者真正意识到居民才是社区的主人,授权于居民并重视居民对社区的积极参与及创意投入。回首社区总体营造之前的社区建设很简单很粗暴,就是执政者单向的将自身认为好的发展方向强加于人民之上、强行于社区之间,在这种政策方针下居民沦为配角,居民的生活空间至多仅有那不到一百平米的三房两厅,居民不但对社区没有归属感,社区给居民的也仅剩行政命令与社会控制的功能,试问这样的社区你会有感觉吗?

标准、标配化的社造?

有鉴于社区营造在台湾的发展背景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我们再回头看看内陆,目前市场不乏各大地产商开发商建造出来的高档小区,小区内相应标配与完整配套应有尽有,更有服务到家到位的物业管理,就短期而言这种标配化的社区建设确实具有其快速显著的社会效益,投入=产出的等号表露无遗,但往细节里看居民的角色彻底消失了,居民固然享受着优质的服务,拨一通电话、下载物业APP就足不出户能知社区大小事,但居民对社区的参与、创造性、主动性去哪了呢?居民看似成为了嗷嗷待哺的婴儿,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性逐渐养成,渐渐地,我们都远离了社区,成为了社区的索取者而非给予者,社区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个抽象的名词,只是你我上下班经过的一片土地,如此而已。

内陆的社区营造首先在社会时代背景缺乏共同危机感的前提下,再加上追求硬件(外在)忽视软件(内在)的双重打击下,居民与社区的个性化发展受阻,居民渐渐失去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机会,就长期发展而言是相当不利的。当然台湾的社区营造并非内陆朋友想象的如此完美,也存在许多失败的案例,这二十多年走来也发现诸多问题,虽一言难尽但发现关键在于切勿躁进。事实上内陆在操作社区营造已有很好的优势与起点,也就是参考台湾社造成功案例的借镜,不论是文化及根源上两岸秉持一家亲的概念本有许多相似性与亲近性,所以我们只需要在复制→黏贴的过程中修正为复制→本土化→黏贴,就能加入本土元素与特色,而有个性化的社造成果。

社造,慢慢来比较快!!!

当然一切的一切都必须回到本篇文章开宗明义的切入,我们在栽培社区营造的种子时,务必需要时时呵护、细心灌溉,给予适切的时间空间让美丽的果实长成。如果你用项目的概念绑架社区营造,给它一年两年的时限并要它长大长好,当然你不一定会失败,不过社造的路必然走得很辛苦。因为项目式的运营默认了社造必须在较短的时限内有显著的成效,而恰恰社区营造最花时间的就在前期的前置作业与社区介入,这看似徒劳无功、耗费时日的金字塔底端,唯有走的稳盖的牢才是塔顶最坚实的铺垫。

因此同正在社造ing或准备前往社造路上的社工们共勉,就如同梁静茹的这首〈慢慢来比较快〉所述,有些事其实急不来,慢慢来却比较快,来得快去得也快。期待我们在社区营造的路上同行。

因为我们,让社区更美!!!

(就是不给你看帅哥正面照

未经授权转载的文章将不能完整显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