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宽 || 傅抱石山水画解读
读傅抱石的画,我觉得画家不是包装出来的,要有过硬的本事啊!
展览中傅抱石画的中山陵,由写生画变成的。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长河中,有大成就的画家都提倡写生,石涛画的黄山,黄宾虹画的山水,还有黄公望的富春江居图等。他们的画中很难找到很具象的某个实景,为什么呢?散点透视是主要因素,还有中国画家的造型观念和造型技能的学习养成,主要是来自临摹和观察景物后的记忆默写。所以,能把实景最完美地表述在宣纸上的近当代画家,应该是傅抱石,李可染。
傅抱石画这幅画的绝技是什么?把主要景点(中山陵那块大留白)用焦点透视观察。说白了,焦点透视源自物理学、光学,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出现的“透视学'的科学透视法观察景物。此法用得最好的是西方油画,如十五世纪后的欧洲。
傅抱石山水画只是用了一部分,整体还是散点透视,这幅画由于构图定位好,树木是一大堆墨,快围住了房屋和坡地(陵道),亮点集中在坡地上,点了很多行走的人物,真实感极强,这是一个大面积的“以墨计白'的大招,用浓淡破墨法“挤”出来了中间那一大块白色亮点,使中国山水画的美达到一个超越古人的新高度。这才是创新!
这是典型的抱石皴画瀑,水口的留白是“挤”出来的,下笔速度快,动感强,水流的速度和动感也出来了。
关于下笔快,傅抱石应该是排位在前的,有多快呢?他可以一晚上画一屋子的画。讲一个实例,1983年夏天,周韶华老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办《大河寻源》个展,我是跟班跑腿的,北京展会后,移到南京博物院展,是我一个人去南京弄的,萧平先生接待我,还有江苏社科院的王伯坚是我朋友。、他们带我去傅老长子傅小石家,也是傅抱石以前的画室和家,一栋挤在市中心的二层楼的木结构老瓦屋,小石说他爸以前就在楼上画,经常一晚上画到天亮,画了一屋子,(估计四尺三开的纸二、三十张),第二天早上清理出一张自己满意的留下来,其余的全撕掉。这个习惯很多画家都有,我年轻时帮周韶华、汤文选清理画时,他们也撕掉不少。画的产量与质量成正比,速度与功力成正比。量大画的不好不可留,速度快收不拢也画丢了,写意画恰到火候最难得!佳作不是做出来的,是在激情中挥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