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什么?

本订阅号2020.9.22文章《彭鸿杨:寒热可以定阴阳,却不能概说阴阳》引起了大家的讨论。阴阳其实很重要,征得马家驹老师同意,把马家驹老师讲课的部分内容节选发布在这里,供大家学习讨论。

六经来自于八纲。六经的本质是三个病位、两个病性构成的,两个病性就是阴阳。从病性角度而言,世间一切疾病,不是阴证就是阳证。所以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指出:“阴阳为医道之纲领”,“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

阴阳很重要,包括我们上学第一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开篇讲的也是阴阳。《中医诊断学》中也讲辨阴阳。但大家脑海中有辨阴阳的清晰思路吗?临床中到底如何辨阴阳呢?

阴阳的本质是寒热、虚实,实、热属阳证,虚、寒属阴证,阴阳相对抽象,寒热、虚实较为具体,所以临床上辨阴阳就落在辨寒热、虚实上面。只要把寒热、虚实辨别清楚,阴阳就清楚了。《景岳全书·传忠录》又曰:“六变者,表、里、寒、热、虚、实也,是即医中之关键,明此六者,万病皆指诸掌矣……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强调了辨别寒热、虚实的重要性。

郑钦安是扶阳学派的开山祖师,扶阳学派善用姜桂附温阳,姜桂附属于温阳、补阳治法,对应的是寒证、虚证、阴证,所以对阴证的辨别认识格外深入。所以郑钦安曰: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最终强调的还是辨病阴阳的重要性,所以学习扶阳学派,不是学姜桂附的经验,而是学如何辨阴阳。

如《续名医类案》:吴孚先治一人伤寒,身寒逆冷,时或战栗,神气昏昏,大便秘,小便赤,六脉沉伏。或凭外象谓阴症,投热剂;或以脉沉伏,亦作阴治。吴诊之,脉沉伏,而重按之则滑数有力,愈按愈甚,视其舌则燥,探其足则暖。曰∶此阳症似阴,设投热药,火上添油矣。乃用苦寒峻剂,煎成乘热顿饮而痊。按∶内真寒而外假热,诸家尝论之矣。至内真热而外假寒,论及者罕。此案故宜熟玩。

这个医案就是真热假寒。看着是四肢逆冷的阴证,实际上脉沉取滑数有力,是个实证、阳证,从阳证论治而愈。

因此,谁说辨阴阳不重要?胡希恕先生讲,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强调的是先辨六经,不辨六经何来方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