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为什么高翰文请罪被押赴进京后“只有沉默才能出狱”?
前一期提到了打算请罪的高翰文,在请罪之前先跟海瑞见了面,见面二话不说,先给他背诵了一段沈一石账册。之所以他要把账册背给海瑞听,其实就为了向海瑞揭开大明朝最大的黑暗点。
背完后海瑞拍案而起,感慨一句:
“官场之贪墨,一切皆始于内廷!”
随后,海瑞让高翰文请罪后保持沉默,只有沉默才能出狱,那么这又是为何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79期:大明王朝:高翰文向锦衣卫请罪,海瑞为何一再强调沉默才能出狱?
一、
在《大明王朝1566》中,高翰文一出场就是以替罪羊的方式出现,只是他自己并不知道罢了。
而胡宗宪第二次跟他见面,就说了两句逆耳刺心的话,而且总结的非常贴切:
“第一,你不该出来当官,你的才情只宜诗文风雅;第二,既然中了科举,就应该在翰林院储才撰书,不应该妄论国策!”
而且最后胡宗宪还说了一句至理名言:
“圣人的书是拿来给别人看的,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
也就是说,在胡宗宪的眼中,高翰文虽然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高大尚的,一为了朝廷,二为了百姓,三为了自己。实际上,高翰文如果继续在杭州这样待下去,一会影响到朝政走向,二会连累了底下百姓,三也会害了自己。
总结起来,高翰文如果自动请罪,首先可以保住小命不死,其次可以给朝廷缓冲的时间,最后还能延缓严党下台,给胡宗宪剿倭寇留足时间。
胡宗宪并没有跟高翰文讲沉默才能出狱,究其原因,是他以为高翰文并不知道浙江的很多事,尤其是牵扯到织造局的事。但其实高翰文虽然情商不高,但是智商还是超牛的,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知道的那点事,一旦在请罪后吐露出来,必然会伤了既得利益者,尤其会触犯到嘉靖帝的尊严,迎接他的必然是死亡。
所以,他要把这些话说给靠谱的人,也就是说给海瑞!
海瑞听完就意识到了这段账册的重要性,所以才一再强调高翰文,进了京一句话都不要说,只有这样才能出狱。其实他所谓的一句话不说,就是指关于沈一石账册中这一段的话,一句都不要说!
二、
其实高翰文一出场就是以替罪羊的身份出现的:
我们先看举荐人小阁老严世藩,他是怎么对待高翰文的?
不要被他表面上的举动所蒙蔽,这只是严世藩拉拢人的方式罢了!比如装模作样找出一支毛笔,这支毛笔可了不得,笔杆是当年郑和下西洋弄回来犀牛角做的,笔毫是全身通红的黄鼠狼鼠尾做的;送的墨那可是宋朝米南宫款的,送的砚是宋朝黄庭坚款的,送的纸是宋朝李清照燕子笺……
这真的是严世藩惜才吗?
不能说不是,但绝不全是,这里面还有另外的打算在里面,之所以送他这些东西,其实就是为了让高翰文表个态,这次去杭州到底能不能办好“以改兼赈”的大事。
“学生此去,一年之内倘若不能替朝廷完成改稻为桑的国策,就用这盒子里的笔墨,写下自己的祭文。”
高翰文果然感动地伏地跪拜,下了类似于军令状的承诺!
而等到高翰文走了,严世藩才跟自己真正的嫡系罗龙文讲了真话:
“翰林院那种清苦毕竟难捱,储才养望本就是为了施展,他们这种人水里火里若是真能挣出来,便不枉此生,再说,这一次让他去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倘若引起民变,这面对朝廷,也算有了遮挡。”
所以,当初严世藩推荐高翰文出任杭州知府,是有几方面原因的:
首先“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方针就是他提出来的,这跟在很多企业里其实很像,某人提出某个方案,那好,你就去按这个方案办吧,办好了,那是企业的功劳,办砸了,那是你的不是。
其次,高翰文这个人比较直,比较冲,有冲劲,就当时浙江的形势来看,也只有这种人能办好。
最后,也是严世藩最主要的目的,那就是遮挡牌,说难听点,就是找替罪羊。
三、
其实不仅高翰文是严世藩的替罪羊,海瑞也是裕王他们的替罪羊,当初举荐海瑞的时候,他们就明着说了:
“要救百姓,就要抗上,尤其是淳安这个知县,这个时候去,就得有一条准备,把命舍在那里!”
其实在清流派这些人的心里,是巴不得浙江乱起来,派海瑞去,顶多恶心严党一把,最终还是会把命交代在那里的。
就像面对即将被杀的人,主宰者怜悯地看向他,其实我也不想让你死啊,待会下手会轻一点,道理是一模一样的。最起码在他们对百姓的愧疚心上,能稍微得到一丝安慰,毕竟我们派了海瑞了啊!
而高翰文赴任的半路上又被胡宗宪给截了,目的也是为了让他抗争一下,不要让他们低价买田,不然百姓反了,你难逃其咎。
心事重重的高翰文赴任后,浙江巡抚郑泌昌又给他下了套:
“你给朝廷提的那个“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根据高府台的这个方略,我们谋划了好些日子,总算拿出了一个方案……”
整句话都是讲浙江后面的方针和政策,是严格按照高府台提出的方略执行的,言外之意,如果后面出了问题,第一个要背锅的还是你——高翰文!
这之间的争斗就不多说了,总之高翰文自赴任一来,就没遇见过一件好事,仅有的一次好事,还是被沈一石联合芸娘,玩了一场“仙人跳”!
等到后来查抄沈一石府上,没有抄出银两来,耽误了弥补国库亏空和抗倭大业,郑泌昌和何茂才仍然是要高翰文去顶罪。
但是,他们俩打算让高翰文顶的罪,和后来胡宗宪和海瑞建议顶的罪是完全不同的。
四、
那么高翰文此次自动请罪,到底是请的什么罪?
他能请的罪只有一个,那就是查抄沈一石家时,没有抄出有价值的东西,沈一石家财已经不知去向了,顶多给扣一个办事不力的罪名,这个罪名并不致死。
而此时众人打算给他安的罪名,那就多了:
首先,他是严党的一份子,但凡他说出跟严嵩或严世藩有什么利益来往,严党倒台又迫在眉睫,就算嘉靖帝不把他打入严党阵营,清流一派也不会放过他。
其次,此时的国库仍然没钱,当初派高翰文去杭州就讲了让他大力推行改稻为桑政策,大力推行此政策的目的就是补国库亏空。而沈一石倒台,发现所有家财才有几万匹丝绸,离年度目标50万匹差远了,如果高翰文说多了话,被扣上耽误国策推行的罪名,仍然是死。而且这个罪名,是严世藩和郑泌昌、何茂才等人,最想给高翰文扣的。
最后,一旦高翰文提到了沈一石曾经跟他说过的话,尤其是那段账册记载内容,那就牵扯到了宫里,牵扯到了嘉靖帝,那么高翰文必死无疑。
所以,高翰文唯一能做的就是沉默!
只有沉默,才能让吕芳保他,毕竟他在浙江确实是顶着郑泌昌和何茂才干的,至少这一点能拉开跟严党的关系;其次,沈一石的账册中并没有高翰文跟他有任何利益交往,这方面杨金水也心知肚明,他也是在看了账册之后,才把芸娘托付给高翰文,只要高翰文沉默到嘉靖帝收到账册,并统计结束,这一点也不能定高翰文罪;最后,高翰文毕竟是一名书生,基本上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民为朝廷办事,且自身没有污点,唯一的“污点”就是被芸娘“仙人跳”,但是只要杨金水不认,那就没事。
所以,高翰文的沉默,就代表他对浙江发生的一切都不知情,自己一直在努力为民为朝廷办事,最后事情没办好,顶多是办事不力,但是跟那些贪污腐败没有关系。
所以,海瑞才对高翰文讲了:
“到了京师,什么话也不要说,只有沉默,才能出狱!”
那么送往京城的账册到了嘉靖帝手里,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呢?我们下回再讲!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