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女儿疑惑为什么要最爱祖国

八岁女儿疑惑为什么要最爱祖国

——如何让孩子理解家国之爱

文/高英              图/网络

小学二年级的人教版语文书上,有一首课后阅读儿歌,写了一系列的“我爱”,结论句为“我最爱我的祖国”。没想到,女儿竟然对此有想不通处,有一天专门问我,“我爱爸爸妈妈”很好理解,但为什么要最爱祖国呢?爱祖国要比爱爸爸妈妈更多么?可是,小孩当然最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啊。同时,女儿说,班里其他同学也表达过类似的疑惑。

这个倍感意外的问题使得我的内心激起了层层波澜。第一个反应是,不能小看了孩子们,小小年纪就知道质疑,不是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信什么,好事情;第二个反应是,写给低龄孩子的东西,真是不能超出他们的接受能力之外,一味唱高调缺乏说服力;第三个反应是,怎么跟孩子解释呢?

显然,父母与孩子血脉相连,血浓于水,天然亲情明摆着,但凡正常的家庭,孩子最爱爸爸妈妈是规律,是常情。我问女儿是不是改成“我爱祖国,就像我爱爸爸妈妈一样多”就能接受了?女儿表示能够接受这个比喻句,因为这并不把爱祖国抽象地凌驾于爱爸爸妈妈之上,符合情理。假如非要让孩子接受应该“最爱祖国”,对祖国的爱胜于爱爸爸妈妈,实非年幼孩子的真情实感表达。

尊重事实,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基础。有教育专家指出,教孩子懂得爱的正确顺序应是:先教孩子学会自爱,然后爱父母、爱家人、爱家庭、爱集体、爱祖国。我很赞成这种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教育思路,更务实,更具体,更符合人性的需求。“爱”本来就是一种鲜活的情感,而非道德的绑架,与其务虚地给孩子们讲些抽象的大道理,不如一步步从现实做起,让孩子逐步由小爱去理解大爱。

当我尊重了女儿的感受,以同理心获得她的共鸣后,就给她讲起了“国”、“家”两个字,告诉她这两个字连起来用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女儿很乐意听下去。

“国”是由无数个“家”组成的,没有家哪有国?在有国界之分的地球上,“国”保证着每个“家”的安宁,没有国哪有家?和平年代,人人顾好“家”,“国”就稳定;若有外敌侵犯,“国”安全,“家”才能存在。“国家利益”与“家国情怀”缺一不可,谁先谁后,视具体情形而定。

这些道理,女儿之所以不觉得抽象,能够接受,是因为带她出去玩,趵突泉附近有“五三”惨案纪念馆,给她讲过抗日战争的事情;也曾带她去英雄山烈士陵园,对她说起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即使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我也对女儿感慨人类历史是血泪成河,和平难得。我们祈愿,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争,再也没有杀伤掠夺。

女儿又问到移民问题,若有小孩长大移居国外那还算不算爱国?我说这是个人的选择,且不要去讲对错,其实只要在中国长大的人,即使移民了心里也未必不热爱曾经的祖国,因为生长的地方有着太多记忆与感情联系。爱国,是一种情感,不是一个国籍问题能说得清的。然后,我们结束了话题。我想女儿大了,自然还会有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我只能点到为止。

无论如何,我都很高兴,身处信息化社会的女儿,能够有自己的思考。上完一年级后我就告诉爱读书的她“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没想到这么快她就能够面对书本提出质疑。真不能低估了孩子的成长速度!

写于2015年4月1日凌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