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香附旋复花汤

四十一、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不可误认柴胡证,香附旋复花汤主之;久不解者,间用控涎丹。

按伏暑、湿温,积留支饮,悬于胁下,而成胁痛之证甚多,即《金匮》水在肝而用十枣之证。彼因里水久积,非峻败不可;此因时令之邪,与里水新搏,其根不固,不必用十枣之太峻,只以香附、旋复,善通肝络而逐胁下之饮,苏子,杏仁,降肺气而化饮,所谓建金以平木;广皮、半夏消痰饮之正,茯苓、薏仁,开太阳而阖阳明,所谓治水者必实土,中流涨者开支河之法也。用之得当,不过三、五日自愈。其或前医不识病因,不合治法,致使水无出路,久居胁下,恐成悬饮内痛之证,为患非轻,虽不必用十枣之峻,然不能出其范围,故改用陈无择之控涎丹,缓攻其饮。

香附旋复花汤方(苦辛淡合芳香开络法)

生香附(三钱) 旋复花(绢包,三钱) 苏子霜(三钱) 广皮(二钱) 半夏(五钱) 茯苓块(三钱) 薏仁(五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腹满者,加浓朴。痛甚者,加降香末。

【验案精选】

1.肺不张戴某,女,47岁。1997年9月8日初诊。病起20载,主要特征为左侧胸部发闭,气短,时有咳嗽,咳吐浊唾涎沫,舌淡、苔薄白,脉细涩。经外院检查多次,西医诊断为左上肺不张、肺功能减退,中医辨证属肺气不足、清肃无权、痰瘀阻滞。治拟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予以香附旋覆花汤加减。处方:香附10g,旋覆花(包煎)10g,苏子10g,杏仁10g,陈皮5g,法半夏10g,薏苡仁10g,瓜蒌皮10g,桔梗5g,枳壳5g,鱼腥草15g,红花10g。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服药1个月后,痰浊渐去,肺虚脾弱之象显露,遂去枳壳、瓜蒌皮、鱼腥草,加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0g,以补肺健脾。又继续服药2个月后,复查肺不张已痊愈。[王冠华.汪履秋运用香附旋覆花汤治疗肺系疾病验案举隅.江苏中医药,2006,27(6):37-38]。

2.肺心病黄某,男,71岁。1997年12月2日初诊。慢性咳喘、气逆反复发作20年,病情加重伴发热1天,胸闷,痰多色白黏腻,纳谷欠佳,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腻,脉滑。中医辨证属痰浊壅肺。治拟化痰降气。方选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服药3剂后体温正常,病程中出现面色青紫,胸闷如窒,喉有痰鸣,不能咳出,舌苔白腻,脉沉滑,考虑为“痰厥”之危候,乃痰瘀搏结,阻塞气道之故,治拟开胸结、化痰瘀。予以香附旋覆花汤加减。处方:香附10g,旋覆花(包煎)10g,苏子10g,杏仁10g,陈皮5g,法半夏10g,川厚朴10g,瓜蒌皮10g,郁金10g,石菖蒲5g。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服药2天后症状缓解,继续治疗10天,痰瘀渐去,肺肾阴虚之象突出,治从养肺阴、益肾气立法,选用生脉散合人参胡桃饮化裁,以善其后。[王冠华.汪履秋运用香附旋覆花汤治疗肺系疾病验案举隅.江苏中医药,2006,27(6):37-38]。

3.结核性胸膜炎丁某某,男,63岁。患者因“右侧胸痛伴低热20天”入院。经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结核,胸穿抽液。患者低热除,仍有胸痛。A超提示:右胸肩胛线至腋后线第8、9、10肋间均探及液平约4cm,其中见一束高波(可能为肺炎)随呼吸移动。考虑胸穿有刺破肺脏之虞,故在抗结核同时予中药。症见:右侧胸痛,微闷,纳少,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腻水滑,脉细弦。治拟理气通络,化饮逐水,益气健脾。处方:香附、旋覆花、党参、桃仁、丝瓜络各12g,甘遂、大戟各3g,茯苓15g,陈皮6g,半夏、白术各9g。药后小便量多,5剂后胸水探查不足2cm,胸痛明显减轻。原方去大戟、甘遂,再5剂胸水消失,胸痛除。[房才龙.香附旋覆花汤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浙江中医杂志,1994,(3):129]。

4.呃逆李某,男,48岁,1982年8月26日诊。患者于8月初生气后,渐作嗳气,纳少。8月20日呃逆突起,大作不停,经用中药及针刺后,呃逆只中止半小时。诊见: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呃逆频作,两颊掣痛,微作寒热,呕吐清水痰涎,量多,口干觉甜,喜热饮,右胁胀痛,纳少,尿黄,大便先干后溏,舌淡、苔薄白微黄,脉细滑。证属肝气不疏,逆乘肺胃,胃气挟痰上逆。予香附旋覆花汤加减:香附、炙旋覆花、法半夏、炒苏子各12g,陈皮、枳壳、桔梗各10g,茯苓、党参各15g,代赭石30g,公丁香、吴茱萸、甘草各6g。服1剂后,呃逆稍缓,仍作寒热,纳食不香。上方去枳壳、桔梗,加桂枝9g,白芍12g,白蔻仁6g。续服3剂后,呃逆止,诸症告平。[牟克祥.香附旋覆花汤临床应用.陕西中医,1991,(3):126]。

5:江尔逊先生进而论述了本方证与小柴胡汤证的鉴别:柴胡汤证有两大主症 一为寒热往来,一为胸胁苦满。香附旋覆花汤证也有寒热往来,其寒热特征两 方证尚无鉴别意义。唯柴胡汤证的胸胁部症状为“苦满”,香附旋覆花汤证则为“苦痛”。此为鉴别要点,凡胸胁苦痛者,便“不可误认柴胡证”。本方证与 杂病胁痛的鉴别:杂病胁痛有胀痛、刺痛、隐痛等,香附旋覆花汤证之胁痛, 为牵掣作疼,不移动体位则疼轻,或不疼。一旦移动体位(如转侧、咳嗽、污 呼吸)则痛如刀割。另外,香附旋覆花汤证之重者,即十枣汤证,其中“发作有时”“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等,颇似柴胡汤证,实则为水饮停聚胸胁疼痛之悬饮证。与柴胡汤证的鉴别,关键之处,还是在“苦满”与“苦”痛上见分晓。(江长康,江文瑜,经方大师传教录——伤寒临床家江尔逊”杏林六十年”,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55)

6:本人医案:一个牛皮癣患者,某老年女性,周身不适,乏力,大便干,情绪低落,口微干,不渴不苦,睡眠时好时坏,饮食可。

看舌照就是湿邪,加上肝气不舒,导致乏力困倦。不能补气这种,必须疏肝祛湿热化痰。

选用吴鞠通香附旋覆花汤合赵绍琴老五子涤痰汤。

旋覆花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苏叶子各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薏米20克,枳壳10克,莱菔子15克,冬瓜子15克,皂角子6克,白芥子6克,陈皮10克。五剂日一剂

二诊:2019年3月16日

双腿下肢干了,不怎么痒了,乳房下面好点,手上还有,周身不适好点了,乏力没了,大便干,情绪好了,口微干,不渴不苦,睡眠好多了,饮食可,汗不多。

辨证论治:经过疏肝解郁,祛痰湿,加上心情恢复,乏力随之消失,可见效果立杆见影。

选方:香附旋覆花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

旋覆花10克,香附10克,苏叶子各10克,全瓜蒌2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当归15克,苦参10克,浙贝母10克,何首乌15克,甘草6克,

七剂日一剂

(0)

相关推荐

  • 小柴胡汤往事

    我人生中第一次使用小柴胡汤的经验,还是来自于读高中时期.彼时在学校寄宿,有一回感冒发烧了,在学校医务室拿了一天的西药吃,吃完如泥牛入海,无有反应. 第二天起来,头晕头痛,额头摸着烫得吓人,本想着请病假 ...

  • 《温病条辨》香附旋复花汤解析

    四十一.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不可误认柴胡证,香附旋复花汤主之:久不解者,间用控涎丹. 按伏暑.湿温,积留支饮,悬于胁下,而成胁痛之证甚多,即<金匮> ...

  • 大柴胡合苍耳子散,香附旋复花汤,治鼻塞不通气!

    前几日,一个小女孩,9岁,鼻塞一年,不通气为主,影响睡眠,各种方法也试了,效果不佳.因此来诊:当时见证汗不多,鼻塞,脾气急,大便干不畅,2-3天一次:舌淡红边尖起刺. 六经分析很明显太阳少阳为主,因此 ...

  • 香附旋复花汤治胸腔积液配方、医案

    胸腔积液是由于胸膜毛细血管的体液渗出和胸膜小静脉与淋巴管的再吸收二者之间失去平衡,体液在胸膜腔内蓄积而形成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可由于胸膜炎症.结缔组织疾病.肿瘤.局部瘀血以及全身性疾病(例如慢性肾炎与营 ...

  • 香附旋复花汤治慢性胆囊炎配方、医案

    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炎症性疾病,多数可与胆石症同时存在,亦可因胆汁郁积而致.主要表现为右胁下不适,胸闷嗳气,食欲减退,在进油煎或多脂食物后加剧.按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气滞型.胆热郁滞型.气滞血瘀型.肝 ...

  • 《温病条辨》——清营汤加钩藤丹皮羚羊角汤

    三四.大人暑痫,亦同上法.热初入营,肝风内动,手足螈 ,可于清营汤中,加勾藤.丹皮.羚羊角. 青龙按:清营汤清营热,加钩藤丹皮羚羊角显然针对肝经,有清热熄风止痉之意.那么综合看属于营热动风,脏腑看是心 ...

  • 《温病条辨》——加减芩芍汤统治热痢

    八九.滞下已成,腹胀痛,加减芩芍汤主之.此滞下初成之实证,一以疏利肠间湿热为主. 加减芩芍汤方(苦辛寒法) 白芍(三钱)黄芩(二钱)黄连(一钱五分)浓朴(二钱)木香(煨,一钱)广皮(二钱) 水八杯,煮 ...

  • 《温病条辨》——茯苓皮汤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原文:吸受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先宜芳香通神利窍,安宫牛黄丸:续用淡渗分消浊湿,茯苓皮汤.按此证表里经络脏腑三焦 ...

  • 《温病条辨》——小陷胸加枳实汤

    三八.脉洪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者,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也,小陷胸汤加枳实主之. 脉洪面赤,不恶寒,病已不在上焦矣.暑兼温 ...

  • 《温病条辨》——加减木防己汤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配方组成]防己六钱桂枝三钱石膏六钱杏仁四钱滑石四钱白通草二钱薏苡仁三钱 [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见小效不即退者,加重服,日三夜一. [作用与功效]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