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内容建设——广东电视振兴之路
(编者按:某日,电视台一朋友在他的书柜中播出我这篇10多年前的旧文,我问他有何感想?他说:涛声依旧。听后不禁为之怅然。)
电视与广播、电影、音像、出版等都属于内容产业,但电视业除了内容产业外,还包括广告经营、网络建设等一整条产业链。在这个产业结构里,内容建设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优质的电视节目是电视业最主要的职责。然而现状是怎么样的呢?2003年,中国电视节目播出量达956万小时,却只有202万小时的节目可供播出。节目量少质低,栏目同质化严重,专业频道难以支撑,中国电视业形成了“以广告为支柱,节目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以广东电视台为例,卫视频道新闻栏目7个、经济栏目为12个、专题栏目12个,娱乐类栏目5个、少儿栏目2个。卫视栏目合计38个,除了《南粤警讯》、《城际特快》等少数栏目与外台外单位合办外,全部为自办栏目。珠江频道17个栏目,情况与卫视频道相似。除了电视剧以引进为主之外,广东各地电视台也基本如此。这种状况正如中国视协主席、原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所说“好节目卖不出好价钱,差的节目也可以播出”。由此,电视媒体的收视率和竞争力可想而知。近年来在我国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类媒体中,电视媒体的广告增幅是最小的。曾记否?过去是无限风光在荧屏啊!
一、昔日曾经辉煌,今日绝地反击
近水楼台先得月,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广东电视可谓风光无限。受港台娱乐电视的影响,当时的广东电视以新锐灵动脱颖而出,那时的广东观众是只看广东台而不看中央台,《万紫千红》尽显南粤春色,《公关小姐》风靡大江南北。在无线时代,观众只能收看有有限的几套节目,因此那时的广东电视是“皇帝女不愁嫁”。可惜“皇帝女”的好日子不长,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开通,各路兵马相继杀到广东:上有国家大台,实施精品战略后的中央电视台实力雄厚;内有兄弟省台,以湖南湘军领衔的各省卫视台“从天而降”;外有境外强势媒体,我国入世后, 目前已有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维亚康姆集团的MTV三家跨国传媒的4个频道,加上原来香港两台的4个频道,共有8个外资频道在广东落地。大军压境,形势严峻,有的电视媒体失去了抵抗的信心,有的靠在香港频道插播广告而求得一时安稳,但更多的广东电视人却衷心希望尽快“强身健体”、绝地反击,收复失地。
近年来,广东电视重视网络建设,光纤联网、上星落地,却掩盖不了节目内容的贫乏。曾经令国内同行刮目相看的电视剧也不见了,如广东台的《公关小姐》、《和平年代》、《英雄无悔》,广州台的《外来妹》等,这些精品佳作连续多年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从而也创造了岭南影视的辉煌。进入九十年代的电视媒体急功近利的商业色彩日趋浓厚,做节目不如买节目,重播出轻制作的思想影响了内容建设,依靠改头换面的节目包装占据收视市场成为低成本扩张的主要手段。虽然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但遍布全省的地市级电视台在节目生产方面仍然是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即使是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这样的颇具实力的大台,在拿来主义影响下有岭南特色的原创节目少了,除了《生存大挑战》、《外地媳妇本地郎》等少数节目外,广东电视与全国一样节目同质化现象也非常严重,在广东境内与纸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中,广东电视渐已处于下风。广东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蔡贤盛为此呼吁:“广播电视在建设文化大省中,要把过去网络建设为重点调整为注重内容建设——节目生产方面上来。”
二、认清形势,选准广东电视振兴突破口
进入新世纪,中国电视改革逐渐进入了快车道。集团化产业化的理论探讨和业界实践的呼声此起彼伏。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后,2004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逐步加大广播影视市场的开放力度,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鼓励国内外种类资本广泛参与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广播影视产业的社会化程度,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允许境外有实力有影响的影视制作机构,境内国有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合资组建由中方控股的节目制作公司。”这实质上为电视内容产业大发展亮起了绿灯。今年组建的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也意识到这一点,总裁王克曼指出:“内容产业是广电产业的重点,核心和龙头,是广播电视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也是我省各级广播电视机构与国内外强势媒体的差距所在。”笔者认为王克曼的认识应基于三个层面:1、内容供应是媒体生存和产业发展的依托;2、内容建设是收复失地和重振雄风的前提;3、内容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之根本保证。只有从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才能找到广东电视重振雄风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突破口。
三、只争朝夕,迈开广东电视内容建设大步
加强内容建设,渐已成为业界的共识,问题如何有序有效地推进它?电视产业发展,在最近举办的“南方电视论坛”上,来自全国的专家们提出了许多高见。笔者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要有所作为:
1、降低门槛,充足利用社会资源
据清华大学陆地教授分析:中国电视频道赢利的不到10%,传媒市场上91%是自有资金,7%政府拨款,2%社会募集,截止2002年,资产总额中事业资产占70%,说明这一行业是一个自闭系统。他指出:多年来,中国电视只有改革没有开放。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广东电视如果不敢为人先,大胆地开放节目市场,降低民营资本和民间节目制作公司的进入门槛,仅靠媒体自身的资金积累和人才储备是难以在内容建设上做强做大的。正如蔡贤盛所说“节目生产从适应播出需求转变成适应市场需求,这是广电集团化改革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即从过去分散地点式生产经营,转变成规模化、集约型的经营型生产。”我们一定要打破媒体节目生产的“铁饭碗”!一定要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封闭意识!一定要革除“小富则安”的落后观念!不破不立,要以市场换节目;不进则退,要以开放促发展!
2、加强原创,整合岭南文化资源
被称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动画业是对青少年教育影响最大的文化产业之一,在全球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年5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出了《关于对国产动画实行题材规划管理的通知》,大力扶持重要的动画产业基地,打造强势的动画企业集团。目前,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积极筹建动画公司,进行现代化企业运作。我省深圳早已形成一个很大的动画制作群,但由于缺乏本土化的原创,只能为他人做嫁裳,为境外公司提供“来料加工”服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全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日益成为参与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地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贯通东西交汇中外,岭南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毗邻港澳的广东,又是改革开放的一片热土,理应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加快发展,加强原创性影视节目的研发、制作和推介,尽快组建内容产业基地,而且不仅仅限于动画产业方面。
3、体制创新,提高内容产业程度
我省广电系统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有系无统的状态,各地方电视台在条块分割的行政壁垒中独立生存,难以有大的发展。长期以来靠香港节目支撑的单一的广告经营也该到了居安思危的时候了。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广东卫视自今年6月28日改版后,短短三月,就由于颇具特色的创新栏目、舒展大气的频道包装以及先声夺人的宣传攻势使其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收视中一路走高。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的最新数据显示,改版后的广东卫视在全国21个主要城市的市场份额均有大幅攀升,其中最高升幅高达500%。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靠行政整合的广电集团,要做大还不容易吗?但更要做强就不那么容易了。张德江书记指出“改革经营性文化领域的投资体制,一要放胆,二要放手。放胆,就是对文化领域,能放开的就放开;对文化资源,能利用的就利用;对文化产业,能发展多大就发展多大。放手,就是要让生产经营主体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下独立自主地发展文化产业,让各种所有制形式在公平的政策环境中发展文化产业。”要振兴广东电视产业,就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大胆创新,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从根本上为内容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对此,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推进我省电视内容产业化进程:
(1)南方传媒集团框架内的联合舰队,以内容建设来整合电视资源;
(2)积极推进制播分离培育节目市场,建立节目生产基地和流通网络;
(3)加强省内、国内及海外各种形式的合作,聚集人才和资本运营。
2004年是中国广播电视的“产业发展年”和“数字发展年”,面对我国广电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和数字电视对内容供应的更高要求。“内容为王”,我们寄希望于广东电视的内容建设会有大手笔,再创岭南荧屏辉煌!
参考文献:
1、国家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2004年3月
2、张德江《加快文化大省建设 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在全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9月23日)
3、王克曼《深化改革,联合发展,增强广东广电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载于《岭南视听研究》2004年第一期
4、蔡贤盛《建设文化大省与广播电视改革》载于《岭南视听研究》2004年第一期
5、胡占凡《广播电视要为未成年人营造绿色文化空间》载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10
载于《岭南新闻探索》2004年第6期
谭天的电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