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托瓦内特:身为皇后放纵无度,38岁推上断头台,结局令人唏嘘

那时候她还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茨威格

这几天看完茨威格的《玛丽·安托瓦内特传》(别名《断头王后》),感慨万千,就如上面这句话,那些在生活中轻易得到的东西,都不是免费的,也许未来会让你付出昂贵的代价,更多是“生命”代价。

断头机修长的线条,这座从此岸通向彼岸的木头桥梁,在它的上端的横梁上那明亮的路标,刚磨得即为锋利的刑斧,在暗淡的十月太阳照射下闪闪发光。

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此时已经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悲惨命运,却在生命消亡之际得出一个真理:只有在不幸之中,才真正知道自己是谁。

茨威格不愧为最伟大的传记作家,在这本书中他并没有对政治着墨,而是专注于安托瓦内特这个人物,从心理方面逐渐展露出她的性格、行动和人生。

茨威格给了她永恒的生命,每当人们阅读这部作品,她就在小说中复活,没有言辞激烈的批评,也没有了无边际的谩骂,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恰好出现在一个不适合她位置上。

而阅读这部传记的意义,是对比我们自身以及所处的当代,找准自己的位置,警醒生命的意义。我们不需要把人物神化,而是把人物人化,不是用人为的理据为之开脱,而是解释其所负的使命。

步入“悲惨”命运的少女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皇后的一个小女儿,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她娇生惯养,在高贵炫丽的皇宫中度过了无忧虑的童年,她聪明伶俐,但不深刻;悟性不低,但不努力;美丽迷人,行为优雅,但是轻率成性,漫不经心。按照当代的观念,安托瓦内特就是一个普通的名媛,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

然而命运的荒诞把她放在了一个不平常的位置,在安托瓦内特14岁时就被作为加固奥法同盟这一政治婚姻的女主公嫁给了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这并不是建立在爱情之上的婚姻,而是一桩赤裸的买卖。

当然安托瓦内特并不知道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也不会明白自己在这个角色中应该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她只关心自己的丈夫帅气与否,生活是否有趣。她生活在纸醉金迷中,在大局观上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人监视,甚至会被扣上为人轻蔑的帽子。

说到底,一个14岁,没见过世面的小丫头怎么可能懂得礼仪和权势之间的利弊呢?

无能的丈夫

面对婀娜多姿,皮肤犹如瓷器般细腻的妻子,路易十六却丝毫提不起任何男女方面的兴趣,不是安托瓦内特不够妖艳,而是这位准国王有生理方面的缺陷。这位一国之君终日为自己的无能困扰,而得不到满足的妻子也越发烦闷、焦躁,每天都处在娱乐之中。

这种情况持续了多年,正因如此,你能想象一个情欲初开的少女会多么失望?而没有产子则会让自己受到外界的压力,也意味着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

在高压下她能做的只能是更加的放纵,而因为自己本身的原因,路易十六也是只能迁就于妻子的任性,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挥金如土,另一个加以维护的状态,引起了普通人民的经济压力和愤怒。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7年之久,国王依然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丈夫,而安托瓦内特也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骄纵的皇后,对皇宫外的世界充耳不闻。

毁灭

1774年4月,路易十五驾崩,安托瓦内特正式成为万众敬仰的皇后,站在了权利的最高点,不在臣属于任何人,只需要完全听从自己的想法和脾气即可。

她获得了胜利,却不是身为皇后,而是身为女人。在之后的时光里,安托瓦内特成为整个宫廷里最时髦、最花俏,尤其是玩的最尽兴的女人,一时间叹为观止、万人瞩目。

在茨威格眼里,她就是“一个性格平庸之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并不特别聪明,也不特别愚蠢,没有从善的力量,也没有作恶的意识。

正如我们文化里的“无知便是罪”,人心难测,更何况在觥筹交错的王宫,安托瓦内特的繁荣建立在无数人的嫉妒之上,所有人都在等她坠落,伺机等待自己翻身的机会。

这么多年里,皇后没有进入过一间民房,也没有出席过一次会议,也没有试图了解过人民的点点滴滴。在我看,安托瓦内特的前30年都活在梦里,她不清楚自己存在的意义,便过上了别人梦想的生活,不知责任为何物,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安托瓦内特这个既非烈火,亦非寒冰,一个昨天、今天、明天都会不好不坏的人,被命运硬生生拉到一个国家的兴亡之中。

命运或许为了撰写一部史诗,并不想用一个英雄气概的人来做主角。而茨威格厉害的地方,不是写出悲剧产生于一个人物的感情过度,而是来自一个人物和她的命运的不和。

觉醒

站在更高的视角,你会明白命运有多么眷顾这个女人:当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给了她宫廷;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就给了她一顶王冠;当她还是一名少妇,就给了她无休止的奢华和一颗轻浮的心,而安托瓦内特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有价钱的。

而更恐怖的是,这种天仙般的生活从以前到现在,不就是眼前的我们所日思夜想的吗?不用工作就能有花不完的钱;不需要对任何人屈膝,完全服从于自己的想法,没有任何约束。

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很多人却充耳不闻。茨威格从一个人的命运写出了众生相,贪婪、懒惰,但又无比渴望成功,羡慕轻而易得的奢侈。

终于在皇后二十九岁的时候,巴士底狱攻陷,民众的怒吼终于传到了皇宫中,染血的长矛在空气中矗立,直逼像权利的顶点。

从这时起,安托瓦内特才见识到什么才是世界,这把长矛击穿了她30年来的环境,从这一刻起,这个平庸之人,一向慵懒成性、贪图享乐的年轻女子,毅然决然的接受挑战。

她开始勤奋好学,没有秘书、没有助手,任何事亲力亲为。除此之外和外界通信、接见来宾,制定计划,一切都是想方设法的弥补自己所犯下的罪孽。极端的环境让安托瓦内特脱胎换骨,如果不是有史书为证,谁又敢相信这是同一个人?

然而皇后没有获得救赎,这位骄纵一生,年仅38岁的皇后在死亡前从嘴里说出了前面的那句:只有在不幸中,才真正知道自己是谁。此言一出,安托瓦内特不愧为皇后,她失去了皇冠,却找回了人的价值。

结尾:命运

人如何才能成长?

犹如命运有时能把这样一个中等资质的人树立起来,以他强求的拳头,凭借暴力让这个人脱离自身的平庸状态,玛丽安托瓦内特就是这样的一个启发。

如果没有经受过这些苦难,如果没有经受过考验,她永远不知道,也不会听说,她自己究竟是谁。

对于我们而言,一个中等资质的人物被环境所逼,摆脱自我,变成我们可以充当的各种各样的人,也许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曾经的认知,这才能让生命有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命运使用的东西就是不幸。

有些人很难理解,我们面前的困难才是让我们获得自由的关键,而天生就有的东西却有可能把你推入深渊。

关于《玛丽安托瓦内特传》这部作品,佛洛依德曾给出过高度评价。这位响彻世界的心理学家,几乎读过茨威格所有的作品,并认为这部传记是他最杰出的作品。

佛洛依德曾给茨威格写过一封信,写到:感谢您的慷慨,我现在几乎拜读了您的所有大作。关于人和命运的各种描绘,我不由自主的想说,我觉得它们之中没有一部像最近这本安托瓦内特传这样令人信服,感人至深。##头条品书团###墨池文化读书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