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冲击:哲学真的有用吗?
《哲学家都都干了些什么》作者:林欣浩
在上一节我们了解到,叔本华、尼采和克尔凯郭尔从不同的角度动摇了形而上学,但主张形而上学的哲学家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很快进行了反击,并且使用了一个 似乎永远不可能被打倒的工具,那就是“科学”。
在近代,谁能不相信科学的力量呢?前面我们提到过,形而上学必须使用理性工具,而科学正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由此可知,只要科学不倒,形而上学就会一直存在。
不得不说,这些哲学家们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但结果真的会像他们期待的那样吗?
这一节,我们来聊一聊,科学的新发现为哲学带来了什么影响。

在学生时代,我们都学习过这样一条数学定律,叫作“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线是不能相交的”。
每个班里也都会有一两个这样的孩子,他们会问:“老师,为什么平行线不能相交呢?”而老师多半会说,“因为平行线的定义就是这样”。回想一下你的学生时代,是不是也曾有过这样的场景。
现在我要告诉你,很多我们学习的数学定律都是错误的。早在1826年,有关平行线相交的定律就被一个叫作罗巴切夫斯基的数学家推翻了,他在一次学术交流会议上表示平行线是可以相交的、三角形内角和也不等于180度。

听到这些,你是不是感到匪夷所思?当时参加学术交流的人听到这也一番言论后都惊呆了,他们先是意外,而后感到疑惑和不解,最终纷纷露出否定和怀疑的神态。
要知道,在当时数学界被视为权威的是古希腊人欧几里得写的一本数学书,又称为“欧氏几何”,它在许多地方被用作数学教材,直到现在我们所学的平面几何,也是来自欧氏几何的框架。而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学”直接指出欧氏几何是错误的,这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罗巴切夫斯基的一生也因此遭到了各种压力和排斥,过得很是凄惨,甚至到了晚年连大学教职的身份都被剥夺了。
另一个研究“非欧几何学”的是法国人黎曼,作为一名天才型数学家,他在39岁时就因为贫穷和疾病去世了。
时间的车轮一直滚到了50年后,爱因斯坦在一堆旧纸中发现了黎曼的著作,并以此为工具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才让学术界意识到,非欧几何学不是疯人的臆想,而是世界的真相。

相对论到底讲了什么?让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
首先来聊一聊狭义相对论,它有两个最直观的结论。
第一,光速是永恒不变的。举个例子,我们在前进的自行车上打手电筒发出的光速,和我们站着不动打手电筒的光速是一样的。
第二,运动是相对的。两个运动状态不同的观测者,在看同一个物体的时候,他们看到的这个物体的时间、长短、质量都是不同的。比如我们坐在车里,是感受不到的车的速度的,而车外的人会感觉这个车开得很快。
其次,我们来说一说广义相对论,它主要解释的是万有引力。

在相对论之前人们已经知道了万有引力的存在,但是不知道引力是如何产生的。万有引力能够让两个星球相隔万里还有相互作用力,这点连牛顿都不太说得明白。
但广义相对论出现后,人们对于引力才有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所谓广义相对论,就好比我们所处的空间是一张拉直的床单,当我们往上放一个木球的时候,床单就会被压下去,而处于其他位置的小球就会滚到木球所在的地方,看上去就像小球被木球吸引了一样。如果放的是铅球,床单会被压得更严重,造成的空间扭曲更大,引力也就更大。
那么,相对论对哲学有什么影响呢?
作者认为,相对论打击了了人们对先验理性的信心。
一开始,非欧几何出现的时候,人们觉得这就是一种数学游戏,没有什么实用意义,不像欧氏几何那样能反映客观世界。
而广义相对论认为真实的空间是弯曲的,在这弯曲的空间里,正好用上了非欧几何,这就彻底打破了欧氏几何的垄断地位,欧氏几何没什么特别的了。
并且,相对论打破了之前牛顿时代的时空观,让人们对那些一直被认定为正确的事物有了怀疑。这样一来,那些形而上学的哲学家们追求的绝对真理,就显得不那么正确了。

作为科学届的两大巨头,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比较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
1919年3月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几个月,两队英国人登上了停靠在利物浦港的英国军舰。这艘军舰要把两队人分别送到非洲海岸附近的一座小岛上和巴西热带雨林的一片荒地上。
两队人行色匆匆,他们必须在5月29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晚一秒都不行。
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呢?其实,这是一场带有民族情绪的行动,而这场行动即将证明,到底是英国人牛顿还是德国人爱因斯坦在引力问题上的预言更加准确。

之所以选择5月29日这一天,是因为爱因斯坦的理论有一个古怪的推论,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太阳的引力能够扭曲光线。
在白天,我们观测太阳旁边的星星时,星星发射到地球的光线不是正好路过太阳吗?这光线就会受到太阳引力的干扰,我们所看到的星星位置会受到影响。而到了晚上没有太阳的时候,我们观测到的星星的位置没受到太阳的影响,就和白天的不同了。
但我们都知道,白天是看不到星星的,因为太阳太亮了。只有一种情况除外:日全食。好巧不巧,1919年5月29日正是发生日全食的日子。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爱因斯坦是对的。他预测的数字极为准确,而牛顿是错的。这不是唯一的一次实验,在这之前和之后,科学家们做了无数次实验,都证明了爱因斯坦的正确。
但是在物理学中,爱因斯坦认为,世界不可能真正是随机的,一切都是确定的。但是量子学说告诉我们,量子的运动状态充满了随机性,人类能认识的世界是局限的。
你看,这一次,就是爱因斯坦错了。即使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有出错的时候。一味地相信前人所谓的真理,只会固化我们的思维。
前面我们说,科学原本是理性的帮手,然而在一战以后的科学发展却不断揭示了理性的局限,倒打了理性一耙。这一次,哲学家们又输了。
科学虽然倒打了理性一耙,但这一耙还不是很厉害,毕竟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不还在用牛顿定律。
形而上学的哲学大厦摇摇欲坠,但还是有很多哲学家在为形而上学、为理性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