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未来必定是由辨证论治转变为辨病论治

原创2021-11-02 13:31·城南花开2021

近些年以来,辨证论治的局限性越来越被临床医务工作者所觉察,很多人开始做出一些改变的尝试。

一些人是往回走,比如近些年中医业界的经方热,其中以伤寒派为主要代表。重提有是证用是方,走辩方证论治体系,直接略过病因病机,简单方便。这种方法摒弃了繁杂的中医理论,直接进行对症处理。方便初学者,背一本书就可以成为一名医生,敢下药治疗。但因为没有“病机”过程,医者对疾病的治疗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是走老路,弊病还在,不是发展。

另一些人是开始溯源,走中医体质辨证的路子。其代表是王琦的九种体质理论,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颁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黄煌的药-人、方-人学说,是药-证与方-证学说的延伸。一个是对人体亚健康状态下的体质进行纠偏,另一个其实还是回到了方证论治体系,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本身的进步帮助不大。

还有一些人重提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这里说的是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辨病相结合。这不是个新鲜的话题,几十年以来,中西医结合就走的就是这条路,实践证明困难重重。个人认为,问题在于对中医辨证对西医病名的套用。举个典型的例子:西医的糖尿病,中医会很自然地用消渴病的辨证论治来套用。然而,两者本来就是两个系统的两种疾病,两者有重叠但并不等同。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有三多一少,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能按消渴病的辨证分型来套用,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

从理论上讲,中医的疾病由于历史原因条件的限制,很多都是用症状来作为疾病的命名,当多种疾病有着相同的症状表现时,就无法分别,本来就不合理。因此,对中医疾病进行重新梳理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实践又一次让我们亲眼看见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局限性,一个医学系统的自身理论不能立足,靠依附于另一个医疗体系是没有前途的。

中医要发展进步,就必须走出辨证论治的老路,回到辨病论治的正确道路上来。

在医学领域,证可以共有,不能作为唯一的识别标志。而病却应该是唯一的,其病因、病机、病势、诊断、治法、治则、方、药等,与另一种疾病有着本质的不同,一定能够区分。因此,辨病才是唯一,只有得到这个唯一性,医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清楚明白,才不会出现上文中提到的一系列医疗缺陷和漏洞,才能够真正地利用一切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医学发展,才能够保证古老的中医与时俱进、永远保持青春和活力,才能把千年积累的中医精华继续发扬光大。

最后提一句,关于中医如何辨病,因为历史的原因,导致目前中医疾病分类及疾病命名、疾病诊治等等,都极其简陋和原始,需要广大的中医从业人员付出极大的努力,在短时间内把这一块中医缺陷和空白给补上,才能不辜负广大人民对祖国传统医学的信任;才能不辜负我们中医从业人员对中医发展的历史责任!

前路困难重重,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再不努力,中医将日渐衰弱直至消亡,到那时,我们这些中医传承者将成为中医历史的罪人。

以上意见,欢迎广大中医业内业外人士留言探讨!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们宝贵的祖国医学继续前进。非常感谢!

城南花开2021

(0)

相关推荐

  • 解剖医学的西医与生命医学的中医6

    解剖医学的西医与生命医学的中医6 由于中西医观念的巨大差异性,证据的内涵极不相同,逻辑结论会出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况,故有些临床情况,中医认为有病,西医却认为没病:中医认为病位在脾,而西医却认为是肾的器 ...

  • “病”与“证”相关问题的文化分析4

    人类文化是多样化的文化,自然客观是衡量文化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外医学界,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人文精神的回归,倡导用人文拯救医学.中医学的人文价值极高,理论构建到临床实践,无不充满了人文关怀,闪耀着人文 ...

  • “病”与“证”相关问题的文化分析5

    中医病历书写规范,要有西医的"病"和中医的"证",其"病"和"证"的关系,是人为地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逻辑,表达同一就诊 ...

  •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13

    认知疾病能够惟一吗?能够以西医惟一吗?<作为认识论和逻辑的辩证法>:"思维形式的区别不在于一些形式反映一些客体,另一些形式反映另一些客体.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别的方面:同一个客体(或 ...

  • 魏子孝一、名家简介

    魏子孝 一.名家简介 魏子孝,男,1945年生人,汉族,出生于天津,祖籍河北.主任医师(医疗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承制博士后导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内分泌科主任,为西苑医院内分泌科主 ...

  • 中医的五个层次与辨证论治真谛

    <内经>就有"上工.中工.粗工"之分,把医生分为三等.<周礼·医师章>也依据医生技术水平的高低.考核的优劣,而决定为工.为徒,职位升迁. 岳美中老先生是上个 ...

  • “经方就是好”、“高手在民间”,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才是中医学习之道

    导读:提到中医的最大优势及特点,很多朋友首先想的是辨证论治,并把其奉为中医的瑰宝.然而事实是这样的,现在很多人倍加推崇的辨证论治,并不是真正的辨证论治,而是一种畸形的中医发展模式,因为目前的辨证论治, ...

  • 从现在开始,学会将往事清空,未来必定可期

    时间总是在飞速奔跑,有时候,我会莫名地问自己:我们的人生,还有多少? 小时候,总幻想着长大了便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如今才知道,长大了需要独自面对太多的事情,不管我们愿意与否. 生命并非千篇一律,人生 ...

  • 中医如何治疗特发性震颤,从辨证论治开始

    特发性震颤是典型的运动性障碍疾病,震颤是唯一表现症状,很多患者得病的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得了特发性震颤可以治好吗? 特发性震颤属于非器质性病变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检查不出来问题,这个病主要根据临床症状来 ...

  •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核——白血病-辨证论治

    白血病 约占癌证总发病率的5%左右,是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白血病的自然发展过程极为不良,抗肿瘤化学治疗仍为最有效疗法,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在提高缓解率,延长 ...

  • 民间师承可以救中医?别逗了!只有学院派中医才是中医的未来

    大家好,我是小中医老王,今天开会遇到几个师承的中医,就是没有学历,但是通过师承考试可以开诊所看中医的那种,因为比较熟,所以讨论了到底应该继续师承,还是从医学院学习更能促进中医发展.今天我也把我的观点写 ...

  • 清华简未来必定成为一门显学:一文读懂清华简

    2.清华简来历不明,因收藏于清华大学而得名.经过C14测定,清华简属于战国晚期,但要早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一事件. 3.清华简的研究成果在陆陆续续地公布,目前尚未有所有的研究成果.这里所分享的课件只不过 ...

  • 中医的未来,很有可能是人工智能和中医结合使中医成为“AI中医”

    中医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无可置疑,她呵护了中国人民几千年.自民国以来中医也受到了很大的争议,一度到了差点被取缔的边缘.那么中医的问题在那里?其实中医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能真正掌握中医并手到病除的" ...

  • “黑化”还是“神化”?中医的未来何去何从?

    文丨月月 · 主播丨北屿 自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国人在喜悦之余,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争论最多的就是:获得诺奖,中医和西医究竟谁该加冕? 这一问题的背后,折射出了由来已久的中西医之争.对于中医,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