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像【佳作】世界知名照片背后的故事(下)

下面这些作品有的引起过广泛的舆论哗然,有的至今被人津津乐道,有的在世界摄影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让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那些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和它们所承载的时代意义吧~  

8
双胞胎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戴安·阿勃丝(Diane Arbus)是美国新纪实摄影最重要的旗手,摄影作品以摆拍肖像为主。她从小生长在一个十分富有的美国犹太家庭里,喜爱拍摄马戏团员、性工作者、拾荒者、畸形人、残疾人、同卵多胞胎、天体营、变性人,尸体等 “非常态”人群。阿勃丝把畸形人尊为“贵族”,在一个演讲会上她这么说着: “大多数的人都在惧怕将未会有什么创伤的经验中生活过来,而畸形人与生俱来就带着创伤,他们已经通过了生命的考验。”

她的另一张照片可能更为知名:中央公园里拿着玩具手榴弹的孩子。

9
牛顿夫妇与裸模的自拍

赫尔穆特·纽顿 (Helmut Newton)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时装、人体和名人摄影家之一,

其刊登在《Vogue》、《Harper's Bazaar》等杂志上的作品一改以往女性端庄优雅的形象,塑造了大量冷峻、孤傲,颓废,并带有显著“性”暗示的艳丽女郎形象,在当时迅速引起了舆论哗然。他镜头下一反常态的“坏女孩”及其作品表现出的鲜明的男权主义倾向,在引起传统审美及女权主义者强烈不满的同时,被认为是准确地切合了西方世界6,70年代性解放运动,嬉皮文化,等一系列反主流文化的时代精神。黑白照片、赤裸女人是牛顿作品的标志。或许有人感到很困惑,为什么牛顿的作品绝大部分是黑白照片,极少见彩照———因为他是个色盲,但牛顿从不避讳承认这一点。他分不清黄绿和蓝绿,所以他拍的彩照中多是鲜艳夺目的红色。

牛顿另一张工作照或许更加广为人知:

0

10
艾尔摩洛哥俱乐部

图片为美国纪实摄影师盖瑞·温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拍摄于当时纽约曼哈顿的艾尔摩洛哥俱乐部(El Morocco)。1933年,美国政府宣布废除宪法第十八条修正案,结束了因清教徒运动所开始的长达13年的禁酒历史,始于1931年的El Morocco自禁酒令废除后就成为了纽约上流社会最喜欢光顾的社交场所。

Gary用他的莱卡M4相机定义了60年代早期的美国:那个矛盾、动荡和激情的年代。他喜欢拍摄戏剧性的场景、 富有张力的矛盾和有故事性的画面,似乎以拍让观众觉得不舒服的东西为乐。他的照片里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玩世不恭和反严肃的黑色幽默。美国社会在他看来,是一个好玩的地方。美国社会的种族、性别、贫富差距,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开玩笑的题材。他总能从现实中找到有趣的景象,和他一起的摄影师说:当garry在场时,奇怪的事情就会发生,而当他走开,什么都那样平淡。

11
市政厅前的吻

这幅《Kiss by the Hôtel de Ville》(市政厅前的吻)是法国纪实摄影大师罗伯特·杜瓦诺  (Robert Doisneau)的传世名作。1950年,法国从二战的噩梦中醒来,1950年,罗伯特·杜瓦斯诺受美国《生活》(Life)杂志邀请,完成以巴黎恋人为主题的系列。摄影家被一对风情无限的恋人———西蒙戏剧学校的学生弗朗索瓦兹·波尔内和雅克·卡尔多打动,情人的浪漫之吻和匆匆而过的人群形成强烈对比,便邀请他们帮忙摆拍了这幅照片。之后,罗伯特把原版照片寄给了照片的女主人公弗朗索瓦兹。

很快,照片被刊登在了1950年6月12日出版的《生活》杂志上。1986年,照片被制作成了海报发行,一时间成为流行于世的影像,也使巴黎这座城市的浪漫气质深入世人心中。直到今日,在欧洲尤其在法国,从住家的客厅一直到留学生住的阁楼房间里,这幅照片随处可见。照片上这对幸福的人被称为20世纪“本世纪最伟大的情人”。

12
举枪的男孩

这幅1954年在纽约百老汇第103号街拍摄的《枪》,被公认为是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摄影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副,收录在其1956年出版的影集《纽约》中。画面中手持枪械,面目凶狠的人,虽然看上去是那么年轻,但给我们的感受却是充满着暴力和仇恨,这张照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美国年轻一代心中的暴力倾向。克莱因回忆起这张照片时说道:“他只有11岁,却已经学会了一切狰狞。当然,他手里拿的只是一把假枪,他正在玩的也不过是美国孩子街头巷尾司空见惯的游戏。但在我看,这一瞬间已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

威廉姆·克莱因作为世界摄影史上著名的怪杰,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养成自我放逐的性格。先后做过抽象派画家、政治电影工作者、《Vogue》杂志时尚摄影师,

有了《Vogue》的丰厚饭票,便开始尽情的拍摄他的街头照片。

他是个狂到极点的人,专干反权威的事,对当时马格南风格的纪实摄影不屑一顾,并对照片中的虚焦,变形,构图不合理等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失误”不以为意。个性很偏激的克莱因,看事情也有其极偏颇的一面。他认为任何照片都是双眼所见的事物的扭曲,他的摄影风格也就是建立在极度偏差的视觉角度上,然而他不认为自己是在扭曲什 么。他只觉得他要把自己对世界的感觉,原原本本的表达出来而已。“反技巧”的拍摄手法以及粗放的图片质量佐以克莱因敏锐的洞察力,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摄影风格。

13
牛仔在纽约

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拍摄的美国,是关于美国人的美国。

他的影集《美国人》(The Americans)可能是美国摄影史上甚至世界摄影史上最重要的一本影集。可以说,这本影集是对美国社会最精彩的一个观察。

他拍摄了各种各样的美国人,但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点:他们都没有笑容。

弗兰克刚来到美国时,就像那时所有从欧洲来到美国的人一样,认为美国是个充满机会、自由、繁荣、迅速变化的新大陆。但他不久之后就发现,美国在繁荣强大的表象之下(战后最初的几年,美国的GDP占全球总GDP的四分之三),其实是一个孤独和荒凉的社会。他眼中的美国,不是那个极其富裕、自由,而且充满了作为自由世界的领导者和二战胜利者骄傲的美国,而是一个因为资本主义被异化,并且充满了种族和阶级冲突,被笼罩在冷战阴影之下的美国。他的看法和“垮掉的一代”不谋而合:“美国其实是一个迷茫的国度。没有历史,没有现在,没有未来。”而他的照片,也鲜明的反映了这个看法。

最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以其敏锐的感觉先于世人预言某种变化,窥破某种内情,弗兰克毫无愧色地跻身于此类艺术家之列。

END

吞像摄影

www.eatfoto.com

吞像摄影订阅号为原创订阅号,欢迎互联网转发,如需引用,请表明出处。

加入吞像 ▼

吞像 | 大家的摄影食堂

微信号:eatfoto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