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读书: 爱情是盲目的

——读莎士比亚《维洛那二绅士》

这是一部洋溢着青春期的爱情戏剧,也应该是莎翁早期的作品。简单的情节,温和的叙事,巧妙的矛盾冲突设计,都带着教科书式的痕迹,但是莎翁的一些特色也已经出现了。

据说该剧的故事情节主要是来源于葡萄牙诗人豪尔赫·蒙特马约的《多情的戴安娜》,原作已经失传,只能以讹传讹的认为这是一部散文体的作品。莎翁的特技之一就是化腐朽为神奇,虽然是老生常态的三角恋或者说四角恋的故事,但是经过莎翁的大手笔一改写,幽默风趣,趣味盎然,并且赋予了女性在爱情中崇高的地位,同时也展现了女性让男人神魂颠倒的美丽、对爱情的坚贞、追求爱情的勇敢、隐忍与包容的品格。

凡伦丁和普罗丢斯原本是维洛那的两个很好的朋友。凡伦丁原本想和普罗丢斯一起去米兰公爵的府中做事,寻找更好的前程,但是普罗丢斯却爱上了老家的朱莉娅,愿意为了爱情留在家乡,他刚赢得了朱莉娅的芳心,却被他父亲强行安排去米兰公爵的府中做事,不得不离开热恋中的朱莉娅。到了他乡的米兰公爵府中,不但见到了他的好朋友凡伦丁,也见到了公爵美丽的女儿西尔维娅,并且喜欢上了她。

公爵想把西尔维娅嫁给修里奥爵士,但是她已经和凡伦丁相爱了。普罗丢斯为了得到西尔维娅,先是把西尔维娅和凡伦丁私奔结婚的密谋告诉了公爵,公爵因此赶走了凡伦丁,并且禁止他再出现在公爵的领土上。接着,普罗丢斯假装帮助修里奥爵士赢得西尔维娅的芳心,借机替自己向西尔维娅深情表白。恰巧这时,忍受不了与爱人分离的朱莉娅女扮男装,从维洛那来到米兰,装作仆人,亲眼目睹了曾经向自己山盟海誓的恋人普罗丢斯,正在向另一个女子深情表白,她一边忍受着内心的痛苦,一边痛恨着普罗丢斯朝三暮四的行径,一边想办法挽回属于自己的爱情。

但是西尔维娅深爱着凡伦丁,痛斥了普罗丢斯,并且偷偷的离家出走要去维洛那寻找她钟情的凡伦丁。结果在路上遇到了一伙强盗,把她抓住要献给山大王。这时普罗丢斯赶过来,赶走了强盗,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并再次向西尔维娅深情表白,再次被严词拒绝,这一切都恰巧被赶过来的山大王看见了。米兰公爵也赶了过来,同样赶过来的修里奥爵士被山大王一吓唬,原本只是出于家族利益考虑要娶西尔维娅的修里奥爵士也自动退出了。这时大家都认出了山大王原来是凡伦丁,于是背叛了朋友而追求朋友的恋人、背叛了自己在维洛那恋人的普罗丢斯无地自容;公爵也看出了凡伦丁的衷心和勇敢,同意他的女儿和凡伦丁在一起;公爵的女儿西尔维娅喜不自禁,投进了凡伦丁的怀抱,有情人终成眷属;朱莉娅卸掉了男人的装扮,恢复女儿妆,普罗丢斯发现她竟然丝毫都不比公爵的女儿差,回心转意了。

故事的结尾是一个大团圆。原本对朋友和爱情不忠的普罗丢斯,不但得到了朋友的宽恕,也得到了恋人的原谅。这是一个没有惩罚的温馨故事,之所以对友情和爱情的背叛能够被轻而易举的原谅,是因为戏剧中反复渲染的两个主题:一是爱情是盲目的。“你要是爱她,你就看不见她。”“为什么?”“因为爱情是盲目的。”同时爱情又是自私的:“我失去了凡伦丁,换来了我自己;我失去了朱莉娅,换来了西尔维娅:爱情永远是自私的。”

这是和东方传统思想观念格格不入的。多少年来的文化浸润,已经让道德先于爱情,不按照礼俗得来的爱情,不但得不到祝福的,还会被斥责为淫奔,是让人不齿的行为,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以往往爱情成为了道德的牺牲品。而文艺复兴时候的西方,提倡的正是一种人权,人的自身的觉醒,所以爱情权也像私有财产权一样,神圣不可侵犯。所以,莎翁让普罗丢斯最后被原谅,就是要彰显爱情权的神圣,为了爱情权做了一点不道德的事情,也是无伤大雅的。站在国人的角度,就会觉得难以理解,代代传承的道德至高无上的观念,会让我们觉得,搞阴谋诡计的不道德的人最后理应受到惩罚,甚至不配得到爱情。

故事还算紧凑,戏剧矛盾也能够集中起来,在关键点爆发,引爆一个高潮。两位绅士的两个蠢仆,出现完全是为了搞笑的,一方面可能是来自西方戏剧的小丑传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中世纪观念的遗留,就是封建贵族认为底层人们毫无智慧的一种盲目的自大。但是两位仆人在一定程度上,竟然一不小心成了道德的化身,能够在插科打诨中对自己主人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批评,并且普罗丢斯的仆人朗斯的列出的爱情清单,以及对清单的解释,正是一种埋伏在故事主线外的一种别有趣味的爱情。

(0)

相关推荐